1996年,年轻的王丽红来到了广袤又神秘的非洲大陆,她是为了自己的爱情而来。

在1996年,跨国婚姻并不多见,然而毕业于清华的王丽红却有些执拗地嫁给了来自非洲乌干达的苏玛。在很多人,包括王丽红的父母看来,这都是个不理智的决定,非洲何其贫穷,难道王丽红如此天真,相信“有情饮水饱”吗?

王丽红却已经下定决心,她深深地爱着苏玛,所以她愿意接受这段爱情的不完美之处,她也决心和苏玛一样,热爱非洲。可是,非洲的日子,究竟要怎么度过呢?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1)

意外的恋爱

最开始,人们绝不会想到王丽红会嫁给一个非洲小伙,王丽红出生在北京一个小康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对这个小女儿,父母简直百般疼爱,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王丽红也从小就争气,学习成绩始终在班上名列前茅,从来不让父母操心。

到了1986年,王丽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父母为这个优秀懂事的女儿感到骄傲,王丽红考入清华之后,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为她年轻漂亮,又多才多艺,所以有很多男同学都默默地喜欢着这个姑娘,王丽红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父母也并不反对女儿在大学开启一段浪漫恋爱。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2)

不过王丽红却始终没有找到心仪的对象,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出双入对,其实她的心里也并不是不羡慕,按说王丽红身边追求她的优秀男同学不少,但是,王丽红就始终没有找到那种心动的感觉。

她也不愿意随随便便的将就,于是,就这样四年过去,王丽红还是没能谈成一场恋爱。

这也不算什么太大的遗憾,毕竟王丽红考到清华大学,主要是为了学习,四年来她收获颇多,本科毕业之后,王丽红决定继续深造,于是她又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

依旧是熟悉的校园,追求者也并没有减少,王丽红心中对于爱情的憧憬愈发强烈,可是,她的真命天子究竟在哪里呢?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3)

爱情这种东西,讲究的是一个缘分,王丽红考上研究生的时候还不知道,她的爱情马上就要来了。考上研究生后不久,王丽红被同学告知,学校里不久后要举办一场热闹的联谊会,很多国外的留学生都会到场,王丽红正想要结交一些新朋友,而且那个时候和外国人交流还是很新鲜的事儿。

所以,王丽红打扮了一番,欣然到场,会场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人种的同学们在这里的热烈地交谈着。

喜欢热闹的王丽红很快就融入了眼前的氛围,不断有人来找她搭讪,一转眼时间就过去了几个小时,有些疲倦的王丽红坐在角落里准备休息一下,这个时候,一个非洲男孩儿来到了她身边,这个男孩就是她未来的丈夫苏玛。

苏玛同样也是来休息的,坐在休息区的两个人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聊起来了。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4)

苏玛谈起,他的故乡在非洲的乌干达,王丽红听到之后感到好奇,因为说实话,她没怎么听过这个名字,乌干达在非洲也算是个小国,苏玛却打开了话匣子,热情的给王丽红介绍自己的祖国,虽然面积没有中国那样的庞大,但是在苏玛的心里,自己的祖国也是非常美好,值得留恋的。

他对王丽红说起,自己的故乡有无数的湖泊,有连绵的树林,有热情的原住民,还有古老神秘的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

王丽红承认,她对这样的话题很感兴趣,在她的印象中,非洲是落后的地区,而位于非洲的乌干达则是从来没有被她注意过的地方,可现在,在苏玛的口中,王丽红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非洲,更感受到了苏玛对故乡的热爱。

海誓山盟

两个人就这样越聊越热情,一直到联谊会结束,两个人都还觉得有些意犹未尽,苏玛主动提出,自己可以送王丽红回宿舍,王丽红也欣然答应。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5)

不过,仅仅是一次的见面,王丽红还并没有把这件事想到爱情的方面,毕竟萍水相逢,这样的事情实在太过常见了。可是苏玛却把王丽红这个年轻活泼又开朗的女孩儿放在了心上。

从此之后,王丽红发现苏玛经常出现在自己的身边,有的时候是在图书馆,有的时候是在自习室,她能看得出来这是苏玛刻意制造的偶遇,不过对于这种有些笨拙的追人方式,王丽红却并不反感,她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触之中感受到了苏玛身上的纯朴善良。

也正是因为苏玛,王丽红改变了很多对黑人的认知,在王丽红过去的印象中,生活在非洲的黑人是有些愚昧和落后的。可是苏玛给她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他聪明有魅力,除了外表和自己有些不同之外,完全是一个值得被喜欢的男生。

心动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发生,当王丽红反应过来的时候,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苏玛,不可自拔,王丽红并没有逃避自己的感情。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6)

很快,她和苏玛就正式确立了男女朋友的关系,可是他们之间的恋情却很快在熟人的圈子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王丽红和一个黑人正在谈恋爱,这个新闻实在是吓掉了所有人的眼球。

王丽红的父母很快就知道了这个让人意外的消息,一向宠爱女儿的父母,在这个问题上实在难以妥协,别说1996年了,就算是观念逐渐开放的今天,又有几个父母能允许女儿和一个非洲落后国家的黑人恋爱呢?

但王丽红铁了心,父母越是反对,她和苏玛就越恩爱得如胶似漆,王丽红的父母看不下去了,他们决定把女儿带到日本生活一段时间,年轻人的感情是经不住考验的,长期的异地恋,也许就能够断了女儿这段“孽缘”。

但父母没想到,这一个棒打鸳鸯的决定,反而成了女儿和苏玛之间感情生活的催化剂。王丽红到了日本之后,和苏玛几乎每天都打越洋电话,几个月之后,苏玛更是不远万里亲自跑到了日本。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7)

一见面,苏玛非常诚恳的对王丽红的父母说,自己是真心的想娶王丽红,想要和她在一起。

看到这个小伙子诚恳的态度,王丽红的父母也有些心软了,于是只好同意让女儿和苏玛先交往一段时间,父母一开始就觉得这个年轻人是图新鲜,也许过不了几个月他们就会分手。

但两个年轻人在一次次的考验中,早就已经立下了海誓山盟,现在全世界任何人恐怕都不能把他们分开。

1993年,两个人决定结婚,父母看到两个人这些年来一路走过,终于没有反对,于是,他们在北京举办了温馨的婚礼。

转眼间,时间又过去了三年,三年时间里,小夫妻俩一直在北京定居,还生下了一个女儿。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8)

异国他乡

王丽红的父母已经接受了这位非洲来的女婿,可这个时候苏玛又面临选择,他的学业结束,现在必须要回国,但如果他走的话,王丽红和女儿肯定也是要跟着他走的。面对这个选择,王丽红倒是没有多犹豫,她当即对苏玛表示,自己愿意跟着他到非洲去生活。父母反对,也无济于事,只好送女儿登上了去非洲的飞机。

苏玛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故乡,一方面是兴奋,但另一方面心里也很紧张,因为苏玛知道,自己的国家相比繁华的北京,实在是太过贫穷落后,他害怕妻子难以接受。

但王丽红却不断给他信心,告诉他,自己喜欢的是他这个人,所谓爱屋及乌,自己也一定会热爱乌干达。不过,虽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设,当真正进入苏玛家,王丽红还是颇感震惊。

在乌干达,苏玛的家庭其实算是富裕阶层,毕竟手里没有几个钱的人,也不敢轻易地把儿子送出国,苏玛的父亲甚至还是当地的酋长,可即便是苏玛这样的富裕阶层,家庭中的制度也十分落后。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9)

王丽红到了非洲才知道,苏玛的父亲居然迎娶了足足十个妻子,生了四十多个儿女,这样近似于部落野人的社会关系,让王丽红的三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还好,苏玛看得出来妻子在害怕什么,所以对妻子说,自己不会像父亲那样,他只会娶王丽红一个妻子。

王丽红是个很有韧劲儿的姑娘,在最初的震撼过后,她开始慢慢接受这片土地,苏玛是王丽红的力量源泉,只要苏玛还陪伴在她身边,她就什么也不怕。

王丽红很快就在乌干达的首都找了工作,作为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想在乌干达找份工作并不困难,在乌干达,她和丈夫苏玛依然是生活在顶尖阶层那批人。

贫困落后

只是在乌干达这落后的地方,即便是他们这样的精英阶层,过得也好不到哪儿去。王丽红在北京从来没有体会过频繁断水断电,缺医少药的生活,但在乌干达,这是常态。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10)

如果缺水的话,当地的妇女要拎着水桶走很远的路到河里打水,他们甚至不懂得如何过滤干净的水,甚至直接喝生水。

用电更困难,这里发电技术不足,电费的价格十分昂贵,而且供电系统不稳定,每天早上醒来,王丽红最害怕的就是自己家遭遇停电,衣食住行都遭遇了很大的困难。

王丽红还记得,自己有一次生病住院的时候,发现医院外面竟然围绕着一群奇怪的“巫医”,他们用所谓的巫术给病人治病,而且还收取很高的费用,当地人对他们迷信的不行。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11)

如果在中国,这种违法行为早就被取缔了,但是在乌干达,根本说不通道理,当地人甚至还觉得王丽红说巫医不好,是诋毁了他们的信仰,王丽红也只能默认这种现象。

不过,最开始对王丽红而言,这种事情都是小事,毕竟她和丈夫的生活还算稳定,和底层那些真正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口比起来,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到底还是幸福多了,以他们的收入,在乌干达除了一些客观条件确实没有办法克服之外,其余的生活还是很滋润的。

在乌干达生活了几年,王丽红又给丈夫生下了四个孩子,家里一共有了五个儿女,非常热闹,为了照顾这些孩子,他们又给家里请了三个保姆。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12)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王丽红觉得自己的心里真是不能再满足了,她盼着这些孩子们快快长大,然后她要送他们到最好的学校去接受教育,说不定有一天她的孩子们还能够回来,改善乌干达的糟糕环境。

只是,王丽红没想到,她的小儿子会在一岁那年突然夭折。

王丽红的小儿子死于疟疾。在非洲,疟疾是很常见的病,当然也很致命,很多小孩子就是因为感染了这种病,悄无声息地死去的。导致疟疾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喝了不干净的水,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是遭到了蚊虫叮咬。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13)

总之,在这个有些落后的国家,发生什么都不足为怪,只是王丽红从没想到,这种事情居然降临在自己最爱的小儿子身上。

儿子生病那天,王丽红几乎崩溃了,她赶紧带着儿子来到了首都最大的医院,但是医生看到病的奄奄一息的孩子之后,却摊开双手说,他们并没有条件治疗。

是的,即便是首都作为豪华的医院,其医疗条件也差得离谱,甚至连个像样的保温箱都找不出来,这样的医院又如何能够拯救一个濒临死亡的儿童呢?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14)

王丽红听到医生的话,简直陷入绝望,她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整个医院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医生绝对不超过五个,过去她和丈夫生了病,也都是靠自己吃药来缓解症状,可是她的小儿子才只有一岁,哪有大人那么强的抵抗力?

痛定思痛

为了救活儿子,王丽红和苏玛带着他走遍了首都所有医院,可是,每次得到的回答都一样,这边的医院没有能力救活这些孩子,最后,王丽红看着儿子在自己怀里停止了呼吸。那个场景,她一辈子忘不掉,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就这样没了。

儿子死去之后,王丽红很长一段时间缓不过来,但是她的崩溃在周边邻居看来简直有些奇怪,因为疾病夭折的孩子太多了,所以在很多当地人看来,王丽红一直走不出来才是个不正常状态。正是儿子去世,让王丽红开始正视现实。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15)

她觉得,自己的好日子或许过得有点久了,以至于她一直忽略了,自己生活在一个如何落后悲惨的国家,她开始注意到街上那些流浪的孩子,那些孩子和她的几个孩子岁数差不多,但是他们没有机会上学和接受教育。

他们可能从会走路开始就帮着大人干活,然而在乌干达,给他们的工作机会很少,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捡木材、拾破烂,兜售不值钱的纪念品。

这里有小学,但小学里的学生寥寥无几,而且学校里的老师甚至都是半文盲,混日子的。这样的教育条件,这个国家的希望又在哪里呢?

小儿子的死让王丽红意识到,这个国家的孩子们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应该接受更好的教育,否则还会有无数的孩子和自己可怜的小儿子一样,不明不白的死去,一代又一代重复那样悲惨的命运。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16)

王丽红对苏玛说,她想要建一所学校,招收附近的贫困孩子上学,他们家既然拥有比较良好的经济条件,那就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苏玛听到这个提议激动不已,妻子的想法击中了他的心,他觉得这个想法非常伟大。

于是在丈夫的支持之下,2010年,王丽红继续包下了附近的一所破旧的学校,命名为鲁扬子中学,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教育计划。

人不应该只看到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王丽红从前念书的时候看到一句话,叫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直到现在,她才明白这句话的伟大之处,她虽然看起来如此渺小,但是也想要为乌干达的未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兴办教育,让这些贫困绝望的孩子们走出去。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17)

这是一件有些困难的事情,因为当地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并不了解教育有什么意义。

在他们看来,去上学并不如让孩子出门做工划算,孩子们都肩负着来自家庭的重担,一个五岁的孩子在乌干达已经是劳动力了,他可以上街赚钱,可以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但在王丽红看来,他们本不应该过这样的日子。

他们应该读书,明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的真实,然后去改变这个世界,只有这一代孩子开始改变,乌干达的未来才能改变,才能够拥有医院和学校,进入真正的现代化社会。

改变现状

王丽红深知,教育带给一个国家的是最深层次的希望,所以,哪怕周边的家长反对,学生也有些抵触,王丽红还是尽力的往自己的学校招募学生,尤其是那些贫困的学生,如果孩子们付不起学费也没有关系,王丽红愿意先帮他们垫付着,只要他们愿意来接受教育。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18)

在王丽红的鼓励之下,终于有不少孩子陆陆续续地背起了书包来到了教室里。

一开始学校有一些混乱,这些孩子常年混迹在市井之中,早就沾染上了成年人的习气,有些孩子还没有成年,已经是抽烟五六年的老烟鬼,学校里打架斗殴都是常见的事情,王丽红为了改善这些现象,开始了自己的一系列改革。

她撵出去了那些不负责任的老师,花重金招聘了那些接受过正规教育的老师,如果乌干达找不到,就高薪从别的国家聘请,对于每一个叛逆的孩子们,她亲自去谈心,去教育,去告诉他们读书的好处。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19)

并且,王丽红在学校里开办了中文课程,她相信这些孩子会成为非洲和中国沟通的一座桥梁,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可以前往中国留学,就和她的丈夫一样。

他们在中国学到了先进的文化知识,回来就可以报效祖国,形成良性的循环,同时也能够促进中国和乌干达之间的友谊。

虽然这种事情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不可否认,王丽红做到了。

办学几年,王丽红的学校在整个乌干达都出了名,所有人都知道,在乌干达有这样一所教授中文的学校,里面有一个严厉但也负责校长,有一群从泥潭中被拯救出来的学生。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20)

王丽红所招收的第一批学生都已经从他的学校里毕业,这些学生有的考进了乌干达当地的大学,也有很大一部分来到了中国留学,延续着当年的友谊,还有一部分前往欧洲。总之,通过王丽红的教育,这些孩子们有了他们在过去不敢想象,也不曾想象过的未来。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见识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之后,王丽红的大部分学生们还是选择回来建设国家,成为乌干达的中流砥柱,因为他们时刻都记着老师当年的教诲,把祖国放在自己内心的第一位。

2016年,央视报道了王丽红的事情,称赞她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工作者。

清华大学女学生嫁给黑人17年(清华女研究生嫁给非洲人)(21)

今年是王丽红在非洲生活的第26个年头,她的孩子们,她的学生们都已经长大了,而她的学校越来越繁荣,更多的老师,更多的学生走向了这所学校。在她的手中,更多的孩子拥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王丽红来到非洲,是为了追寻自己心中的爱情,但最后让她找到人生意义的,是眼前这份事业,她的爱情足够传奇和感人,但是,眼前这所热闹的学校,其实,比她的爱情更加让人感动。

因为这所学校,带给了无数人精彩的未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