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分为沿河法兰克人和滨海法兰克人两大部落,原来居住在菜茵河下游。公元6世纪中叶,法兰克人逐一征服周围部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滨海地区的萨利克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岀身于墨洛温家族,由他始建的王朝称墨洛温王朝。

法兰克建国

481年,克洛维(481-511在位)建立法兰克王国后,开始向罗马高卢地区扩张486年,他率领法兰克人在苏瓦松击败高卢罗马军队,夺取了塞纳河和罗亚尔河之间的土地,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定都巴黎。496年,克洛维联合邻近部落打败阿勒曼尼人。500年打败勃艮第人,一度使其纳贡。507年又在武耶一战打败西哥特人,占领了高卢西南部地区。523年,法兰克人再次进军勃艮第,并于次年灭亡了勃艮第王国,将勃艮第地区并入法兰克王国。至此,法兰克人占有了整个高卢地区。至公元6世纪中叶,法兰克人又征服了图林根巴伐利亚及萨克森的些部落,建国之后的不断征战为法兰克帝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克洛维改信基督教496年,克洛维击退阿勒曼人的进攻后,采取一个重大的政治措施—改信基督教。据说,这次战斗之所以能够转败为胜是因为耶穌的帮助,于是克洛维在兰斯主教的主持下带领3000亲兵隆重领洗,接受罗马基督教。当时大多数日耳曼人信奉阿利乌派基督教。阿利乌(约250-336)为利比亚人,曾任亚历山大主教,因反对三位一体和教会占有大量财富,被于325年召开的尼西亚会议斥为异端,但其主张在下层群众和日耳曼人中广泛传播。克洛维改信罗马基督教标志着法兰克新贵和高卢罗马教会的进一步勾结:法兰克新贵把后者当做实行统治和向外扩张的有力工具,高户罗马教会则视前者为保护教会财产、反对下层群众和其他日耳曼人的靠山,从此,罗马基督教在法兰克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拉丁语成了官方通用的语言。

查理曼帝国的兴起与分裂

751年11月,法兰克宫相矮子丕平废黯墨洛温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自立为法兰克国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矮子丕平去世后,其子查理和卡洛曼共治,771年卡洛曼死,查理成为全法兰克国王。774年,查理借教皇求援之机,征服意大利半岛北部的伦巴德王国,兼任国王,并进军罗马,控制了意大利半岛大部分地区。查理一生征战50多次,使法兰克疆域空前广大。800年圣诞节,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史称"查理曼"("曼"意为大帝),法兰克王国被称为查理曼帝国,帝国虽强盛一时,但争战中地方割据严重,自由农民不断破产,帝国统治基础破坏。

817年,皇帝路易把帝国分给三个儿子:罗退耳秃头查理路易,以防止其死后产生纷争和诸侯叛乱。但事与愿违,路易死后他的三个儿子为争夺领土爆发内战,杀得难解难分。843年8月,罗退耳和两个弟弟在凡尔登签订停战条约。根据条约,帝国一分为三:些耳德河和缪斯河以西地区归秃头查理,称西法兰克王国(即法兰西);菜菌河以东地区归日耳曼人路易,称东法兰克王国(即德意志);北起北海,南至意大利中部、北部及查理与路易所有地区之间的狭长地带,归罗退耳所有(,即意大利),同时由罗退耳承袭皇帝称号,但对其两个兄弟无约束力,《凡尔登条约》为近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定了疆域基础。

欧洲文明的变迁(世界史-中世纪的文明演进-法兰克王国)(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