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舒城县有个龙眠村,村里有个秀才叫吕生。这个吕生虽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但学富五车,堪称状元之才。

这年他上京赶考,在路过一条河的时候,发现一个老渔民捉到一只大乌龟。老渔民高兴得合不拢嘴,吕生却远远看到乌龟眼角仿佛含着泪花。

民间故事借粮遇仙记(秀才赶考路上救老龟)(1)

吕生动了恻隐之心,他劝说老头将老龟放生。老头说:“你说得轻巧,我今天出来一天,什么也没有捕到,家里老婆子又生病在床,没钱医治,我正好卖了这乌龟给老婆子治病。”

吕生知道老头生活不易,他咬咬牙,将自己从左邻右舍借来的二两银子给了老头。吕生说道:老人家,都说万物有灵,我看这只乌龟的寿命可能比我们都长,我们放了他,全当积德行善吧!”

老头叹了口气说:“也罢,难得书生你一片善心,那就让它走吧!”秀才抱起老龟,把他放入河中,老龟在河边徘徊一圈,深情地望了吕生一眼后游走了。

放生老龟后,书生继续上路,身上仅有的一点盘缠连住店都不够了,他只能和店家商量了一下住在了柴房里。

一天赶了二十多里路,吕生实在累坏了,他吃了点随身带的干粮,喝了几口凉水就睡着了。

睡梦中,他又见到了白天那只乌龟,乌龟对他说:“吕生,你赶紧回家吧!千万别上京赶考了,你根本就考不上!”

吕生不解地问:“小生寒窗苦读十余载,大家都说我学识渊博,出口成章,你为什么说我考不上?”

乌龟说:“这说来话长,有机会我再和你详说。但是现在你必须先回家救你娘子。这个锦盒你收好,可以救你娘子的命。记住,一定要抄小路赶紧回家!”

这时吕生突然醒了,醒后他很疑惑,自己为什么会梦见那只乌龟?还有自己明明还未娶妻,哪来的娘子?他不禁苦笑了一下,心想: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他侧了个身准备继续睡,结果发现头旁边有一个拳头大小的盒子,做工非常精致,和自己梦中的样子一模一样。他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颗金色的药丸,在月光的照耀下泛着朦胧的微光。

民间故事借粮遇仙记(秀才赶考路上救老龟)(2)

虽然吕生还是一头雾水,但是人命关天,他决定赶紧启程回家看看。

他抄小路一路小跑,来时一天的路,半天就赶回了村。一到村口,就看到七八个人急急忙忙朝一个方向跑。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李家女儿李灵儿上吊自杀了。

吕生这才明白乌龟的话:这个李灵儿就住在他家隔壁,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这姑娘容貌出众,可爱动人,上门提亲的人早就踏破了李家的门槛。

吕生也默默喜欢着李灵儿,只是碍于自己家境贫寒,又没有功名在身,一直没有脸上门求亲。

而李灵儿看吕生学识渊博,好学上进,也对他心生爱慕,一心盼望能与他结成秦晋之好。

所以二人的关系虽未挑明,但早已互生情愫,心意相通。

所以吕生一听是灵儿出事了,三步并作两步,用最快的速度跑到了李家。一到李家,发现院子里挤满了人,母亲金氏伏在女儿身上哭得泣不成声,李友斋则大喊着:“女儿啊,是为父对不起你啊!”

吕生赶紧跑到李父身边,对他说:“伯父,你让众人都出去,我能救活灵儿。”

李友斋心里一惊,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哪个做父母的愿意放弃孩子的命呢?他赶紧把众人赶了出去,关上了大门。

吕生从怀里取出锦盒,拿出药丸,给灵儿服下。过了一会儿,就看到李灵儿苍白的脸上开始有了血色。秀才告知李家父母说,请放心,过一会儿灵儿就可以醒来。

看到灵儿的身体有了变化,李家父母自是相信了吕生的话。李友斋询问这药是哪里来的,吕生便把自己河边救乌龟,乌龟托梦的事如实相告。

民间故事借粮遇仙记(秀才赶考路上救老龟)(3)

吕生又接着问道:“伯父,灵儿为何会自杀呢?”

李友斋长叹一声,无奈说道:“我们家原先住在江苏无锡,世代为官,后来因为得罪了权贵,家道中落,才举家搬到了这里。”

李友斋说,因为他只是个读书人,又没有谋生的职业,眼看带过来的家底就要花光了,他就央求保人向富户朱某借了二十两银子做生意。

没想到自己不善经营,很快就把银子赔光了。后来朱某的儿子上门索债,本金加利息竟要三十五两银子!

李家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抵债,朱大少看李灵儿长得很美,就想要她做妾。于是让保人直接告诉李友斋,如果答应他的要求,除了可以抵债外,还可以再多给他三十两银子。

李友斋把保人的话告诉了妻子,妻子说:“我家如今虽然贫穷,好歹也是官宦人家的后代,他家靠贱业发家,好几代连个读书的都没有,怎么能娶我的女儿当小妾!况且灵儿本来就有心上人,父母怎么能够擅自做主,毁女儿幸福呢?”

原来“知女莫若母”,金氏早就看出女儿中意吕秀才,吕秀才也喜欢女儿,只等他高中回来提亲了,谁知半路又杀出一个朱大少!

李友斋很赞同妻子的话,可是他也不知道究竟该怎样还上朱大少的钱。妻子说:“我们在本地又没有亲戚,实在没办法,我去把母亲临终前留给我的镯子当了吧!”

自从家道中落,妻子的嫁妆卖得只剩这一只玉镯子了,而且还是妻子对母亲的念想,李友斋悲从中来,哭着大骂自己“无能”!

可是眼前也确实是没有别的办法,金氏就带着女儿去了当铺,因为卖得比较急,所以只卖得四十两银子。

母女俩包好银子,相互安慰,相互搀扶着往家里走去。没想到途中竟遇到一伙强盗,把他们的钱都抢去了,还好没有伤害他们的性命。

她们刚一回家,朱大少就带人来索要欠债,李家拿不出,朱大少就扔下了一套嫁衣,说明天就派轿子来接李灵儿,让李家二老以后等着享福吧!

民间故事借粮遇仙记(秀才赶考路上救老龟)(4)

他们虽然怀疑那伙儿强盗就是朱大少找来的,但是苦于没有证据,更没有权势,就只能默默咽下苦水。

到了晚上,李友斋和妻子金氏一筹莫展,坐在房间里唉声叹气。李灵儿回到自己房间,坐在灯下低声地哭泣。她想着,与其嫁给朱大少这样一个恶人,倒不如直接死了算了。只要自己死了,说不定他也不会逼着父母还钱了。

想到这里,她暗暗下定了主意。

到了半夜,金氏不放心,就来女儿屋中探望,没想到女儿还安慰金氏,让父母放心,不管怎样,她都会好好活的。

第二天,天还没亮,朱大少就领着几个人,抬着一顶轿子来到了李家。金氏一开女儿的房门,发现女儿竟吊在房梁上,看上去已经没有了呼吸。灵儿的父母伏在她的身体上号啕大哭。

看到这一幕,朱大少大喊一声“晦气”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又让小厮回来传话说,李家欠他的钱不要了,咱们之间的账一笔勾销!

吕生听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个朱大少不光找强盗抢了李家的银子,还险些害了灵儿的性命!他在心里默默发誓,等以后自己强大了一定要狠狠惩治这个恶霸!

说着说着,李灵儿就慢慢苏醒了过来。原来她并未断气,多亏吕生回来得及时,她吃了灵药,身体也慢慢恢复过来,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她看到自己的父母还有吕生都在自己旁边,感到又惊又喜,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时金氏早就喜极而泣,拉住女儿的手,和她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李灵儿感动不已,娇羞地向吕生道了谢。

李友斋说:“乌龟为媒,看来你们今生注定是一对。可若是朱大少发现灵儿没死,必然不会放过她。吕生,你可愿带灵儿远走高飞?”

吕生连忙拱手相拜,改口道:“岳父大人,您不嫌小生家境贫寒,将灵儿妹妹许配于我,以后我必定竭尽全力照顾好她。以后她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

听了吕生的话,老两口感动地一边抹泪,一边一个劲地说“好”。

民间故事借粮遇仙记(秀才赶考路上救老龟)(5)

情况紧急也就不拘礼节了,吕生和灵儿拜了天地和父母就算正式结为了夫妻。一时间丧事变喜事,一家人沉浸在失而复得的喜悦中。

李友斋对他们说:“我在苏州桃源镇有个朋友,是个富商,人称王员外。我父亲曾经有恩于他们家,我给他写封信,你们去投奔他,如果他顾念旧情,一定会照拂你们的。”

金氏给他们整理了一些衣物和干粮,两个人拜别二老,就趁着夜色上路了。

由于盘缠短缺,两个人一路上风餐露宿,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王员外的家。只见王员外家的朱红大门气派非常,门口挂着两个大红灯笼,两侧各蹲着一只大石狮子。

最惹眼的还不是这些,而是门上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天下富贵数我家,下联是:地上贫穷是他宅,横批:要啥有啥。

秀才一看这副对联,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灵儿看相公表情不对,赶忙问吕生怎么了。吕生说我也说不清楚,就是觉得这对联不太好。

原来这王员外家财万贯,为人豪爽正义,就是爱夸富。春节前,他请人给家里写对联,结果对方投其所好,给他写下了这副对联。他看了之后大为赞赏,一下就赏了那人十两银子。

殊不知,这副对联不光惊动了县令和求财的小人,还撩拨起了隔壁刘寡妇的心。当然,这是后话。

先说吕生和灵儿见到王员外后,拿出了李友斋的信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王员外听了他们的遭遇大为愤慨,让他们放心住下来就行,他一定竭尽所能帮助他们。

吕生不愿意在王员外家白吃白喝,就主动说想跟着他学做生意。王员外一听就痛快答应了。

王员外的生意涉及很广,思来想去觉得还是经营布庄比较简单,适合吕生这样的读书人。

民间故事借粮遇仙记(秀才赶考路上救老龟)(6)

王员外在苏州城里有两家布庄,他安排了其中一个掌柜专门教吕生。吕生头脑灵活,手脚勤快,不到半年时间,就对布庄的进货、卖货和经营方法了然于心。

他和灵儿回到桃源村,和王员外说想自立门户,开一家自己的布庄。王员外夸吕生果然是年轻有为,考虑到他在布店当学徒也没有多少积蓄,所以一出手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

吕生赶紧谢过,要来纸笔想写借条。谁知王员外大手一挥,豪爽地说,区区五十两碎银,贤侄不必客气。

吕生也不再坚持,只说等布店得利了就分批归还。

吕生和李灵儿在苏州城有了自己的布店,两口子夫唱妇随,用心经营,和王员外的两家布店相互照应,很快生意就做得风生水起,不到一年时间就把借王员外的钱还上了。

不久后的一天,王员外隔壁家的刘寡妇,半夜突然来敲他家的门,说自己儿子生病了,让王员外帮忙带她去县城给儿子找郎中。

这个刘寡妇,今天狗病了,明天猫丢了的,什么事都来找王员外,王员外已经被她烦了一年多了,实在是不堪其扰。

所以这次王员外以为刘寡妇又是借故来勾引自己,所以就命人关上大门,不用理会她。没想到这次竟是真的,刘寡妇的儿子得了重病,因为没有得到救治,竟然死了。

寡妇过日子本就不易,如今又失去了儿子,她觉得自己活着也没有意义了。于是就带着满腔的怨气,跑到王员外家门口,上吊自杀了。

当天晚上一直在打雷下雨,所以王员外一家也没有听到什么动静。等到早上大家起床,这才发现刘寡妇吊死在门口了。

其实刘寡妇之死,和王员外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刘寡妇多次假意骚扰,所以王员外才不再信任于他,不相信她的儿子真的生病了,说到底还是刘寡妇自己为人有问题。

民间故事借粮遇仙记(秀才赶考路上救老龟)(7)

可是刘寡妇显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王员外有帮助她儿子的能力,却没有出手相助,那就是害死他儿子的帮凶。所以她就出此下策,想利用自己的死来报复王员外。

王员外虽然为人豪爽,胆子却不大,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他病急乱投医,赶紧让人把状师陈德举请来。

这陈德举是当地有名的状师,也是唯一的状师。他精通刑律诉讼,专为有钱人发声,最拿手的就是帮富人打官司,欺侮本来有理的穷人,所以大家私底下都偷偷叫他“陈讼棍”。

陈德举来了以后先狠狠敲诈了王员外一把,让他拿出五百两银子,否则自己不帮他出主意。王员外没办法,只好答应。然后,陈德举告诉王员外把寡妇的鞋子扔掉,换一双干净的鞋子。王员外照做了。

刘寡妇的两个小叔子闻讯,早已将王员外告到了娄县令那里。随即,陈德举写了讼词,也交给了娄县令。但是他的讼词中有这么一句话:“八尺门高,一女焉能独缢?三更雨甚,两足何以无泥?”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八尺高的大门,一个弱女子怎么能自己吊死在上面?三更天的时候大雨滂沱,那女子的鞋上怎么会没有泥呢?

这句话就是在暗示县令,王员外在撒谎,刘寡妇根本就不是自己跑到他的家门口来吊死的,而是王员外不光杀了人还移尸灭迹啊!

娄县令早就觊觎王员外家的财产很久了,也不是第一次和陈德举勾结在一起坑人了,所以他根本不听王员外的申辩,立马就要判王员外杀人罪。

娄县令刚从签桶里拿出执签,正要扔在地上,只听门口大喝一声“且慢”!

吕生快步走进大堂,因为他是秀才,所以亮明身份后,县令也不得不对他有几分敬意。

吕生质问道:“不知大人凭何认为王员外是杀死刘寡妇的凶手呢?”娄县令看了陈德举一眼,陈德举就把刚才的讼词和吕生说了一遍。

民间故事借粮遇仙记(秀才赶考路上救老龟)(8)

吕生说:“那要是刘寡妇脚上穿的鞋子有泥,是不是就能证明王员外无罪呢?”娄知县早就看过刘寡妇穿的鞋子无泥,所以就说:“那是自然!”

吕生说:“那请大家随我移步到王员外家,我自有办法证明,王员外不是杀害刘寡妇的凶手。”

碍于吕生秀才的身份,也为了让大家心服口服,娄知县、陈德举和百姓们一起来到了王员外家。

原来王员外看到刘寡妇在自家门口上吊了,同时派出了两个家丁,一个去通知吕生,另一个去请陈德举。

吕生路远来的慢,当他到王员外家后,王员外已经到了县衙。他询问了王员外妻子张氏事情的经过,仔细考虑之后,他大呼“不好”,这是上了陈德举的当了!

秀才忙让员外妻子张氏去找回了丢掉的鞋子,小心放了起来。

等众人来到王员外家,看到刘寡妇的尸体还停放在院子里,脚上的鞋干干净净。娄县令问吕生:“你有什么话说?”

吕生说:“虽然刘寡妇现在脚上穿的这双鞋是干净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就是她的鞋。”说完让张氏从屋里拿出了一双沾满了泥的鞋。吕生指着这双鞋说:“这才是刘寡妇生前穿的鞋!”

陈德举先是一惊,但马上冷静下来,阴阳怪气地说:“你随便找双带泥的鞋就说是刘寡妇的,有什么证据呢?”

吕生说:“证据我自然是有。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两双鞋并不一样大,刘寡妇现在脚上穿的这双略小一些,那么究竟哪双鞋更合脚呢?”

众目睽睽之下,县衙的仵作亲自帮刘寡妇试鞋,很明显,带泥的这双更合脚。

陈德举还不放弃,继续说道:“刘寡妇一个人拉扯个孩子,生活不易,穿双不合脚的鞋子不很正常吗?也许是别人不要了送她的呢。所以这根本就说明不了问题。”

吕生冷笑道:“早就料到你不会轻易认输,人可能会撒谎,但畜牲不会,快把刘寡妇家的狗牵来!”

民间故事借粮遇仙记(秀才赶考路上救老龟)(9)

这时王员外家的小厮赶紧去牵来了刘寡妇家的黄狗。两双鞋子摆在一起,大黄狗挨着嗅了嗅,然后停在了带泥的那双旁边,用嘴巴蹭着鞋上的泥巴,嘴里还发出“呜呜”的声音,似乎在表达对主人的想念。

这下陈德举和娄县令没话说了。吕生说:“给刘寡妇换鞋的主意就是这个陈德举出的!陈德举,你拿人钱财还要害人遭殃,真是伤天害理,无耻之极!”

陈德举还想狡辩,王员外家的小厮早就抓了韩德举的妻子来了,妻子怀里还揣着一早王员外送去的五百两银子。

娄县令一看,陈德举百口莫辩,他马上反咬一口,说陈德举误导自己,把责任都推到对方身上,把自己撇清了。

陈德举这下在当地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娄县令怕他狗急跳墙,说出他们以前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就偷偷找了个由头除掉了他。

吕秀才和王员外心知肚明,但为了息事宁人,表面上还是对娄县令表示了感谢。王员外还特意封了个大红包送过去了。

此事过后,王员外对吕生千恩万谢,他说:“灵儿一家本来就有恩于我家,如今吕生又救了我的命,真是无以为报。”

吕生和李灵儿也很感谢王员外这段时间对他们的照拂,不光让他们衣食不愁,还让他们渐渐富有起来。

客气的话说完,王员外又对吕生说:“贤侄啊,我看你经营布庄真是浪费才华,你还是当状师吧!我看你有勇有谋,又有文化,替当地百姓说公道话,也不枉你十年寒窗。”

王员外的话真是说到了吕生的心坎里,布庄虽然经营得不错,却非吕生所爱,纯粹是作为一种养家谋生的手段而已。

这时李灵儿也开始帮腔:“相公,你喜欢做状师就去吧!我支持你为百姓们做事。布庄交给我这个女掌柜就行了。”

于是吕生就做了当地的状师,他与陈德举不同,陈德举是与当官的勾结在一起,专门坑害当事人的钱财。

民间故事借粮遇仙记(秀才赶考路上救老龟)(10)

而吕生幼年丧双亲,历经艰辛,所以他同情弱小,憎恨那些为官不廉、为富不仁的人。他用自己的笔杆子为当地百姓申冤雪愤,在大堂上据理力争,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与夸赞。

转眼过去两年,这天吕生刚处理完一件案子,感觉特别累,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睡梦中,他又见到了那只老龟。

老龟说:“吕生,你今年去赶考吧,必然能考中。”吕生自然是对老龟的话深信不疑,但他还是心有疑惑,开口问道:“比起三年前,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学问精进了多少,为何三年前您说我考不上呢?”

老龟说:“说起来此事与学问无关,你还记得村里刘老汉找你写过一封休书吗?”吕生自然记得这件事。

之前他居住在龙眠村,村里会写字的人不多,所以需要写信、记账之类的事情,大家经常去找吕生。

这天刘老汉来找他写休书,一开始吕秀才不愿意写,但是刘老汉细数妻子的种种不是,死缠烂打之下吕生就写了。

老龟说:“你本是状元命,但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你写了这封休书,折损了你的功德,自然就考不上功名了。如今你用笔杆子造福一方百姓,积攒了不少功德,抵消了自己的恶业,所以你再去赶考,必能考中。”

秀才此时从睡梦中醒来,一时间恍然大悟。

他按照老龟的示意,参加了当年的“秋闱”,中得举人,次年又高中状元!

圣上安排他在京任职,吕生说要先回乡祭祖,圣上恩准后,他便带着李灵儿欢欢喜喜地上路了。

吕生此次回乡,除了祭祖,还有两个更重要的目的,一个是带着妻子风风光光回家,与父母团聚;再一个就是惩治当年害死妻子的恶霸朱大少。

民间故事借粮遇仙记(秀才赶考路上救老龟)(11)

状元回乡是盛事,有专门的仪仗,负责的礼官,还有护送的卫队,一行上百人浩浩荡荡来到了龙眠村。

当地的官员接到了通知,早早就在村口等待迎接状元归来。吕生和迎接的官员交代了一件要事后,就遣散了他们,带着李灵儿径直朝家里走去。

李友斋和金氏自从家道中落后,一直过着捉襟见肘的艰难日子,万万没想到还有当状元爹娘的一天,又加上见到自己离家四年的女儿,两个人笑得连眼泪都止不住了。

朱大少听说吕生中了状元大吃一惊,还没来得及懊悔以前和他交往太少,就又听到一个让他吓得尿裤子的噩耗:李灵儿活过来了,还成了吕生的妻子。

此时他脑子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逃命要紧!

吕生早就料到他可能会出此下策,所以在村口就嘱咐了官员派兵抓捕他。朱大少银子还没包好,就被抓了个正着。

为了给新科状元留下一个好印象,当地几个官员把朱大少的恶迹查了个“底朝天”,将他送入了大牢,被判秋后问斩。

审讯过程中得知,果然是他派人假扮强盗抢了灵儿母女的银两。县令找出了假扮强盗的那伙人,重重处罚了他们。

返程时,吕生和李灵儿带上了李家父母,决定到京城定居,让二老在京城颐养天年。

吕生在京为官40年,官至宰相,一生为官只升不降,堪称“官场奇迹”。

他后来自然没有放过当年陷害岳父一家的官员,还有那个唯利是图的娄知县。两人都锒铛入狱,下场凄惨。

吕生和李灵儿一生恩爱和谐,育有四子二女,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吕生一直到六十多岁才告老还乡,和李灵儿回到了龙眠村,一直相伴到老。

民间故事借粮遇仙记(秀才赶考路上救老龟)(12)

作者有话说:

“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文中的吕生本是状元命,却因为替人写了一封休书就损了自己的功德,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千万不要劝人离婚。夫妻感情的事最是复杂,他今天告诉你想离婚,也许明天两个人就和好了。如果因为我们的插手,促成了别人的离婚,就是给自己造下了恶业。我们无法对别人的下半生负责,所以这个决定交给当事人自己去做,外人千万不要帮忙。

文中吕生的岳父李友斋是个读书人,但是他却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向别人借钱做生意,结果把钱都赔光了,还搭上了妻子的嫁妆和女儿的命。反观吕生,同样是做生意,他是先在别人的店铺里学习,成竹在胸之后才开始自立门户,结果一举成功。所以人千万不要轻易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动大手笔,否则很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

吕生第一次见到王员外门上的对联就皱起了眉头,可是王员外自己还不知道这副对联问题在哪里。人混的不好的时候可以高调一些,这样周围的人才会看得起你。而过的好的时候一定要低调,以免别人嫉妒或者眼红,给自己招来祸患。

作者:撰稿不易,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评论加关注@酒酿桃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