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

黄庭坚书法欣赏全集(传世书法欣赏北宋)(1)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中首席大弟子,也是后来仅次于苏轼,能开宗立派的巨擘。他跟苏轼之间只差七岁,跟苏轼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而两人之间的调侃也留下很多的历史佳话。苏轼是在熙宁五年(1072),在湖州太守处首次见到黄庭坚的诗文,当时就大为赞赏。但黄庭坚却是六年之后才投到苏轼的门下成为他的学生,而有意思的是又过了八年,也就是元祐元年(1086)年两人才首次见面。

虽然是苏轼的学生,但黄庭坚在学术上确始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书法方面,苏东坡更多的是依赖自己的才气,而黄庭坚则是主张在苦学的基础上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因此,黄庭坚虽然是苏轼的学生,但屡屡对老师也敢做出不留情面的批评,而且对自己更是勇于无情的剖析。也正是这种学术品格,最后使得黄庭坚能够独立于苏轼之外,成为与老师齐名的一代宗师。

黄庭坚书法欣赏全集(传世书法欣赏北宋)(2)

徐纯中墓志铭

《徐纯中墓志铭》是近年来出土的黄庭坚早期的书法作品。黄庭坚的书体风格与苏轼相比,面貌相差很大,在黄庭坚自己的文集里只能看到他说与苏东坡同学颜真卿,而杨万里曾经见过黄庭坚表白自己学习苏轼书法:“余每见山谷自言学书于东坡,初亦呒然,恐是下惠之鲁男子也,今观《心经》,乃知波澜莫二。”而由这方新出土的墓志铭可以看出,黄庭坚早期的书法与苏轼确实是“波澜莫二”的。

黄庭坚书法欣赏全集(传世书法欣赏北宋)(3)

苦笋赋

黄庭坚书法欣赏全集(传世书法欣赏北宋)(4)

苦笋赋

《苦笋赋》是黄庭坚小行书的代表作,虽然笔笔开张,然而却气息内敛,难得的沉静感觉。

黄庭坚书法欣赏全集(传世书法欣赏北宋)(5)

《庞居士寒山子诗》

黄庭坚书法欣赏全集(传世书法欣赏北宋)(6)

《庞居士寒山子诗》

黄庭坚书法欣赏全集(传世书法欣赏北宋)(7)

《庞居士寒山子诗》

黄庭坚书法欣赏全集(传世书法欣赏北宋)(8)

《庞居士寒山子诗》

此卷大行书是黄庭坚晚年之作,波磔横张,气势开拓,点画用笔沉着痛快,充满动感。结字奇宕剞侧,器宇轩昂,这正是黄庭坚的典型书风。宋代《独醒杂志》曾记载,东坡曰:“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虽是二人的玩笑话,却也说的非常形象。

黄庭坚书法欣赏全集(传世书法欣赏北宋)(9)

黄庭坚《山预帖》

《山预帖》与《苦笋赋》相比更能体现黄书的特色,稳重之外,有几许漾动之笔穿插其中,别有一番滋味。

黄庭坚书法欣赏全集(传世书法欣赏北宋)(10)

《花气熏人贴》

此贴与晚年黄氏跌宕多姿的书风有着显著的区别,书写时洋洋洒洒不计较点画得失,放任自然。极得天然之妙。

黄庭坚书法欣赏全集(传世书法欣赏北宋)(11)

致明叔少府同年尺牍

黄庭坚书法欣赏全集(传世书法欣赏北宋)(12)

致明叔少府同年尺牍

这两幅作品,笔锋劲健,洒脱飘逸,可见山谷的功力深厚,笔画转折亦中规中矩。黄氏曾经说过“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是他深解禅宗后经常说的一句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而黄山谷的书风强化了视觉冲击,收紧中宫的同时扩张四维,字成辐射状态。笔法上增加提按顿挫,再加上字形上的方正和字势的攲侧,与苏轼的书法顿时拉开距离。

而在苏轼看来,黄庭坚既然信佛就不应该写这种过分攲侧的书体,东坡云:“鲁直以平等观作攲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可谓三反”。可以看出两人在一些书法的见解上已经分道扬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