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一个人,你很少能感觉到她的存在,但她却名列金陵十二金钗,此人便是李纨。

从前面的解读中,诸位可以感受到,十二金钗无不对应着明末时期重要的人或事,作者给我们展现出的是一部皇家兴亡史,也是山河血泪史。

那么,李纨这位贾宝玉的嫂嫂,她究竟意指何人何事呢?

在正式解读前,请允许我就《87版红楼梦》中的李纨表达一些自己的意见。

《87版红楼梦》是经典,什么都好,选角、服化道、包括配乐在今天看来,都给人惊艳之感,唯有李纨的扮相,不太符合原著精神。李纨演员其实很漂亮,主要问题应是出在服化道上。

有一段原文,侧面描写出了李纨之美。

原文摘录:......然后宝玉忙忙来至怡红院中,向袭人,麝月,晴雯等笑道“你们还不快看人去!……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

李纨的两个妹妹李纹、李绮的绝色之姿,连贾宝玉都说“竟形容不出了”,那她们的姐姐李纨究竟有多美?

从红楼中描写推断,李纨书中出场时不过二十三四岁,按今天就是大学刚毕业的年龄,但是《87版红楼梦》中的李纨,晃眼一看还以为是王夫人、薛姨妈一辈的,着实令人遗憾。

李纨,字宫裁,父亲名李守中(记住这个名字),官拜国子监祭酒,其娘家“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家学渊源,所以李纨还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

后来她嫁与贾政长子贾珠,即贾宝玉的亲大哥,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只留下个孩子贾兰,于是李纨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整日里如“槁木死灰”一般。

她身为荣国府长媳本应管家,府里大权却被王熙凤把持着,因为府里认为她“只宜清净守节”,也是个大观园里的可怜女子。

以上内容,便是追溯李纨的人物原型的基本资料。

红楼梦中的李纨是个什么人 红楼梦李纨判词解读及人物原型追溯(1)

李纨剧照

这些背景资料中,李纨父亲的名字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因为,明末有一大名鼎鼎之人的父亲,也叫“李守忠”,这个人,便是“闯王”李自成。

那么,红楼书中,是否真的借李纨来“喻事”李自成呢?

李自成,灭明之际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登基称帝。李纨,字宫裁,宫中裁断之意,能于宫中裁决者,非帝王不可为,这点倒是与李自成合拍。

但是,仅仅这些证据说服力还不够,最终还是要看李纨判词是否符合。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这个判词,非同一般,几乎句句都是一语双关

“桃李春风结子完”,很明显,这句讲的是贾珠李纨春风几度,生完孩子后贾珠就去世了,“完”通“纨”,李纨即“李完”,是在讽刺李自成。

闯军打进北京城时春风得意,刚取得胜利果实不久,很快又在山海关一片石大战中被清军击败,刚刚结了果,马上又完蛋,所谓“结子完”是也。

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这里看似点出了李纨孩子贾兰,事实上却另有含义。

这句里的“兰”字,如果代入贾兰,这句意思是读不通的,这里的“兰”,当是指典故“芝兰当道,不得不锄”里的芝兰。

这个典故,出自张居正,在《答汪司马南溟书》中,张居正这样写道:二三子以言乱政,实朝廷纲纪所系,所谓芝兰当道,不得不锄者。知我罪我,其在斯乎。

就算你是“芝兰”,如果挡了我的路,也要把你铲除掉。

张太岳这个表态,在当时天下皆知,因为他表明的是一种严厉的政治态度,天下官吏,要想官做的稳,岂能不深入学习张摄政的讲话精神。

对李自成而言,大明朝廷,就是挡在他前面的“芝兰”,必须除掉;而李自成灭亡明廷后,李自成则成为清廷面前的“芝兰”,清廷也要除掉他。

所以,这句诗以反讽的口气说出,“到头谁似一盆兰”,你李自成和我大明国,究竟谁才是那盆该被锄掉的芝兰呢?

“如冰水好空相妒”,此句最难,也是全诗中的点睛之笔,只是历来的解读都不尽如人意,我要讲明白,所用篇幅也不会少,各位看官须得耐心看下去。

冰水典故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判词中这句诗的意思是,冰出自于水,冰水本是一体,却相互嫉妒攻击。放在此处,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寓意。

这句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李纨和王熙凤的矛盾,李纨是长媳,王熙凤是次媳,但偏偏是王熙凤在管家,李纨嘴上不说,心中实有不忿之意。原文中也曾有过暗示。

第三十九回原文摘录:

(螃蟹宴上)......李纨揽着他笑道:“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命却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 平儿一面和宝钗湘云等吃喝,一面回头笑道:“奶奶,别只摸的我怪痒的。”

这一段很有名,被网友们命名为“李纨摸平儿”,有人猜测是不是李纨空房怨旷久了,连平儿都下手......

李纨对平儿说的一番言语,当是话外有话,充满奚落、挑拨之意,“好体面模样儿......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寥寥数语,挑拨之意跃然纸上,可见李纨并非什么省油的灯。

还有一段,再来细品。

原文摘录:李氏道:“嗳哟!这硬的是什么?”平儿道:“钥匙。”李氏道:“什么钥匙?要紧梯己东西怕人偷了去,却带在身上。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

这一段话,李纨酸意和艳羡之情溢于言表,她难道不知道平儿腰间的便是一把钥匙?她知道的,而且这把钥匙极不普通,意味着偌大贾府的管事大权,非要举个类同的例子,大约等于武侠小说中的“掌门信物”。

若非有意,李纨岂能对此钥匙如此上心,想来平儿这等丫鬟都能因琏二奶奶之故,而配上这“掌门信物”。她李纨身为长媳,却只能被迫清心寡欲、独守空房,心中不平实乃份属平常。

再有刘姥姥参观大观园,李纨这一次从丰儿的手中暂时接过钥匙。“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志得意满间,便号令婆子丫鬟小厮们七手八脚搬高几,只搬高几不过瘾,又号令婆子丫鬟小厮们把篙浆遮阳幔子色色的搬了下来,又传驾娘们到船坞里撑出两只船来。李纨这一日,算是过足了瘾头。

求权之心,昭然若揭。

这李纨,看似清淡素净,其实内心着实热情如火,功名利禄之心,较之常人,更胜一筹。

当然,王熙凤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主儿,二人之暗斗,书中不时可见,比如李纨和凤姐月银的待遇差别,凤姐也是如鲠在喉。

在中国,无论大族小家,妯娌之间这点事,实是司空见惯。我们的历史有多长,这妯娌矛盾就延续了有多长。

“如冰好水空相妒”,第一层意思便是说的李纨与王熙凤的矛盾。

第二层意思,则是“喻事”,指的是李闯与明王朝的争斗。“冰”是李自成,“水”是大明。冰出于水,李闯也是出自大明,结果两个汉人政权却不顾关外清军的威胁,在关内打生打死,双方皆欲将对方灭之而后快。

当然,按历史进程,最终是李闯攻进北京城,取得了胜利,但闯军很快就被清军消灭,李自成匆忙逃回陕西,最后在清军围剿追杀下,死于通城九宫山。

这里便承接了判词中下一句,“枉与他人作笑谈”,你战胜了明朝廷又如何,最终不也是兵败身死,让天下人作为笑谈么。

所以,李纨之名,便是“李完”。

所以,李纨之夫,贾宝玉亲哥贾珠,才是早早便死了。红楼中,珠玉均指代君权或王权。

秦可卿死后,身边俩丫鬟,一个瑞珠撞柱而死,一个宝珠自请至铁槛寺为秦可卿守灵。秦可卿影射弋阳王,身边这两珠子即王权化身,这一节不在此处细讲,涉及到贾宝玉的复杂解析,以后另有新篇解读。

贾珠,便是影射李自成“大顺政权”,贾珠的死因,不须去各种猜测或过度解读,因为在作者写红楼梦时,大顺早已烟消云散了,所以,书中贾珠一出场,便已亡故。

贾珠一十四岁进学,进学指考中秀才,指一个人取得成就,李自成自1630年起兵,至1644年进入北京城,夺取北方半壁,正好一十四年整,不多,也不少。

整个红楼书中,作者几乎对所有人的描写都是不偏不倚,持中间立场,唯有对少数几人,才持有明显的贬意,李纨,即是其一。

作者对李纨的判词和专曲,几近嘲讽,我们看一看李纨曲子《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朱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这曲子前半段(未标黑体部分),是“写情”,高度归纳了书中人物李纨的一生,暗讽她在凤姐女儿巧姐儿被“狠舅奸兄”卖掉时的见死不救,劝她善良,要积阴德。

(如看到此处不清楚“写情”“喻事”双线分析法,建议从作者君主页置顶文章“红楼梦作者是否曹雪芹”按顺序看起,“钗黛合一”一篇对此概念有过专门论述)

从这点来看,明亡之际弋阳王府树倒猢狲散,类似李纨这样明哲保身的人恐怕也是有的,对受苦受难的亲戚不闻不问。这等事,换在今天也不少。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增广贤文》这几句话,真是道尽了世态炎凉,曾经有人问我,红楼梦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我的回答是,当你能读懂它的时候,便知它好在哪里了。

这首曲子的后半段,即我标黑的那一段,既是写“情”,也是喻“事”。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在癸酉本中,李纨儿子贾兰考上了进士,后来官场倾轧,贾兰混的不如意。这时朝廷西北有反贼,贾兰便去从了军,后来镇压反贼有功,做了高官,李纨也进京受封诰命,待回了老家后一个月,李纨便去世了。

我虽对癸酉本文字不忍目睹,但对它的情节架构却是极赞的。

比如这一段李纨结局中,贾兰是去西北方镇压了叛贼,才得以立下大功,而我们通过前面的解读知道,李纨实是影射李自成,李自成起兵之处恰恰正是地处西北的陕西

癸酉本中这这段情节反讽意味极为浓厚,我一直说,红楼作者们很有幽默感,义忠亲王老千岁,既不忠也不义,所以才坏了事。这一类有趣的细节,红楼中比比皆是,脂砚畸笏雪芹等人,完全可称得上是明代的顶级段子手。

曲子里这几句话,只能说勉强与李纨结局对的上,但最后两句“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就完全和李纨不搭边了,她一年轻小寡妇,和帝王将相这词八杆子也打不到。

但从李纨影射的李闯王的角度来读这后半段曲子,则极为贴切。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前文已讲过,李闯进北京后,皇帝没当几日,就被清军来了个狠的,兵败西逃,一年后,死在九宫山。当他“光灿灿胸悬金印的”时候,却已是“黄泉路近”了。

多说一句,金印,多指君王或丞相等高官的印玺,女子诰命,朝廷发的是“诰书”,没有印。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们,他们今天还在么?不过是一点虚名让后人记得罢了。

李纨无论判词还是曲子,读来均是一股满满的讽刺意味,看来朱耷和吴梅村几位,对李闯的怨念不是一般的深,不过想想这几位的身份,表示理解。

李纨这个角色的命运,深深隐藏着大明、李闯、清廷这三方势力在明亡清兴那段时期,你来我往几十年的争斗,正应了红楼《好了歌》中的: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李自成,最终不就是为他人作了嫁衣裳么。

结尾了,引诗词一首,有请大才子,杨慎杨状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红楼梦之中,历来有个著名的谜题,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五十一回出现的这十首诗,从没有过真正有说服力的论证,堪称红楼梦中的谜中之谜。

红楼作者究竟要通过这十首诗表达什么?

请点击下节:深度解析:红楼梦之谜“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解读(上篇)

重要文章推荐:重磅深度大文:《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不是曹雪芹?

深度解析:《红楼梦》秦可卿历史人物原型追溯(上篇)

深度解析:《红楼梦》秦可卿历史人物原型追溯(下篇)


特别声明:本文中内容多为开创性学术观点,版权已作登记及受到保护。非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引用本文中内容(头条用户进行原文转发、分享不受此限),更不得用于营利性经营活动,违者本人和有关部门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及赔偿,版权保护,人人有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