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正逢夏秋之交,远远就听见北戴河上传来浪拍礁石的声音。

阳光已不似盛夏时灼人,微风亦染上了几分秋的萧瑟。

成群的飞鸟不断在低空盘旋,似乎在暗示一场风雨的来临。

此时,刚刚结束了上午的工作,正在北戴河避暑办公的毛泽东把笔一搁,叫上周恩来等人:

“走,咱们游泳去。”

警卫员孙勇忙说:“主席,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雷阵雨。”

毛泽东笑了笑:“有雷雨更好,更适合游泳!”

一行人刚走到海边,就听得雷声大作,顷刻间,狂风席卷着雨点就劈头盖脸地落了下来。

众人忙劝阻说:“主席,咱们还是回去吧,这雨太大了。”

毛泽东摆了摆手:“不”,又转头问年轻的警卫员们:“你们怕不怕?”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报告主席,不怕!”

于是,已经61岁的毛泽东与十几名警卫员顶着狂风大雨,跳入了海浪中。

61岁的毛泽东雷雨天游泳(61岁的毛泽东雷雨天游泳)(1)

十几名警卫紧紧跟随在毛泽东左右,时而被海浪拍打进水中,但须臾之间又飞快冲出浪尖,宛如鱼群一般敏捷地在浪涛中穿梭。

而风雨却没有丝毫要停下来的意思。

电闪雷鸣中,毛泽东游兴大发,不断变换着姿势,一直游在最前面。

雨势越来越大,一排排浊浪犹如大山压顶,毛泽东大声地鼓励着警卫员:

“不要怕,大不了呛两口水,没什么了不起!”

岸上的周恩来等人紧张地找寻着他们的踪影,却只看见他们越游越远,最终消失在了视线里。

一直到风停雨歇,毛泽东才缓缓游回来。

上岸之后众人发现,由于刚才海浪太猛,毛泽东身上早已被水中的贝壳砂砾划出了血迹。

他却丝毫不以为意,依旧兴致勃勃。

待到警卫员都上岸后,他想起方才在海浪中看到一条破渔船,急忙问道:

“不知道那条渔船上有没有渔民,他们出事了没有?”

守在岸边的警卫答道:

“渔民们早就上岸了,那条船应该是停在岸边的空渔船,被海浪卷过去的。”

听到这里,他才放下心来。

61岁的毛泽东雷雨天游泳(61岁的毛泽东雷雨天游泳)(2)

看到周恩来等人又是担忧又是责备的眼神,他笑了笑说:

“征服急难险恶,你强他就弱!大凡世界上凶恶的东西就是这样,你表现得懦弱,就会遭到凌辱,世界上一切反动派看起来样子是可怕,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正如疾风骤雨,惊涛骇浪,看起来可怕,但只要勇敢面对,就会发现它们也不过如此。

第二天,毛泽东便大笔一挥,写下了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大雨落在幽燕(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滔天的巨浪似要与天接壤。

秦皇岛之外的渔船也淹没在了波涛中,不知去向何方。

一千八百多年前,魏武帝曹操东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写下了《观沧海》。

如今又是一个秋天,人间却早已经换了新颜。

61岁的毛泽东雷雨天游泳(61岁的毛泽东雷雨天游泳)(3)

毛泽东到北戴河办公时,每天都要去游一次泳,上了岸之后,就在岸边漫步。

一次,他在岸边散步时,口中便吟咏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吟罢,他对同行的陈长江说,这首诗的作者是曹操。

陈长江有些惊讶:“曹操也会写诗?他可是个大奸臣呀!”

毛泽东连连摇头说:“《三国演义》将曹操描述为一个篡逆者,实在太不公平。他其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大诗人......”

除此之外,据毛泽东的女儿回忆,他还曾经亲手用毛笔抄写《观沧海》,让孩子们背诵学习。

无论是《观沧海》还是《浪淘沙·北戴河》,这其中传递出来的精神,都在告诉我们:

没有不能战胜的困难,只有因害怕而倒在黎明前的人。

千年时光转瞬即逝,斗转星移,沧桑巨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断淘汰,也不断发展。

唯有那一份睥睨天下的豪情,永远在浪涛中回响。

61岁的毛泽东雷雨天游泳(61岁的毛泽东雷雨天游泳)(4)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

天破了,自己炼石来补;

洪水来了,不问先知,自己挖河渠疏通;

疾病流行,不求神迹,自己试药自己治;

在东海淹死了就把东海填平,被太阳暴晒就把太阳射下来;

斧头劈开的天地之间,到处都是不愿做奴隶的人。

这就是这个民族不可亵渎的东西。

是啊,中华民族得以延续五千年文明,并非是因为有神明相助。

中华神话中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是拥有血肉之躯的凡人。

当灾难来袭之时,他们却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于是一步步,我们走过了未经开化的蛮荒时代,走过了生而不平等的封建时代,走过了被侵略践踏的战争时代,走过了百废待兴的贫弱时代。

最终,在无数先辈的托举下,走到了今天。

也许很慢,但是很坚定。

而这些传说、历史、诗词,都在一遍遍地激励着我们:

请勇敢,坚定地大步向前走,走向属于我们的新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胡子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