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柴洪德

泰安泰山战役纪录片(青未了柴洪德与泰安有关的日子)(1)

前些日子,泰安的文友约我给齐鲁晚报•壹点号“泰岳金融文学”写点文字,我爽快的答应了。可真到提笔写的时候,却又感觉这是个不小的难题。

我想,写给“泰岳金融文学”的文字,总要与泰安有些关系才行。小时候,我曾经在泰安住过两年,参加工作以后,在人民银行工作的十几年里,每年去省人行设在泰安的接待处开会培训一两次是常态,以后调到农发行工作,因公出差到泰安也是隔三差五的。因此,我对泰安感情甚深,却从没有写过与泰安有关的文字,要动笔了,万语千言又不知从何说起,这也是感觉难的原因。

万事都有开始的那一刻,说泰安,还是从五十年前我第一次走进泰安说起吧。

那是1969年3月,为应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我父亲所在的部队成建制从省城济南调往泰安县,因为父亲走的很急,搬家之事全靠一位通信班的战士帮忙。好在那个时候家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家具,桌椅床柜都是公家的,要留给接防部队家属使用,属于我们家自己的衣物装了两个柳条箱,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装了一个旧包装木箱,被褥打了两个行李包,提前送到火车站去托运。打点好行李以后,母亲和那位通讯员叔叔带着我和弟弟妹妹前往济南火车站。

那一年,我不满11周岁。印象中,济南火车站人山人海,大都是“大串联”的青年学生。我们好不容易挤上去泰安的慢车,火车上也是挤的水泄不通。从济南到泰安不足100公里的路程,我们整整在火车上呆了九个小时,不时听到有人抱怨说走着也比火车快。我也不知道泰安离济南到底有多远,由于是第一次坐火车,还是有点小兴奋的,妹妹刚两岁,一路上主要是睡觉。

泰安泰山战役纪录片(青未了柴洪德与泰安有关的日子)(2)

虽说三月份天气尚冷,可是那位通讯班的叔叔为了我们吃喝上厕所等事项,在拥挤的车厢里挤来挤去,忙的一身大汗。他把棉衣脱掉只穿一件衬衣,还直说车厢里热。火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真像高速摄影机拍摄的慢镜头。在这慢节奏中,我们终于到达泰安火车站。

到了部队的驻地已经是深夜了,住地是在岱庙东侧的县委大院,当时腾出来供部队使用。父亲已经把托运的行李运回来,部队分配给我们二间平房,而且没有厨房卫生间,比起在济南的单元楼房要简单了许多。安置好床铺,简单的生活用具也安置到位。印象中家里没有橱柜,父亲将装锅碗瓢盆的木箱子侧放,把箱盖板锯短一点,支到箱子中间,临时做成了一个两层的大碗厨。一家人就这样从济南搬到了泰安。

隔了两天,部队为我们联系好上学的地方,父亲带着我和弟弟去“五七学校”报到。学校位于青年路北首,据说以前叫实验小学,虽然已经改名叫“五七学校”,但是大家还都习惯称它“北实小”。我当时上三年级,顺利给我安排了班级,因为学校没有二年级,上二年级的弟弟只好跟着一年级学习。大概不到半年时间,学校设立了二年级,一年级一些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和三年级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孩子,都到二年级去上学。

安顿好我们学习的事情,全家人的生活就算步入正轨了。时间不长,父亲去肥城矿务局曹庄煤矿担任军代表,每两周能回家一次。母亲被安排在泰安汽车制配厂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妹妹还差几个月才能到上幼儿园的年龄,父母在我们大院门口不远的街道上找了一个没有工作的中年妇女做临时看护,每天早上送去,晚上接回家。

泰安泰山战役纪录片(青未了柴洪德与泰安有关的日子)(3)

半年后,为小妹在岱庙南门一家县直机关幼儿园办好了长托手续。也许小孩子与阿姨处久了有感情,记得一天晚上,妈妈和我带着小妹去告别,与阿姨分别时哭的稀里哗啦!坚决不去幼儿园。

从此,每周一,我和弟弟一起上学顺路送她去幼儿园,每周六,我们放学的时候再去幼儿园接她。那段时间,我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放学后,父母不在家,我是家里的“老大”。因为我学会了劈柴生炉子,煮稀饭、溜馒头、蒸米饭,这些活都是我的。部队大院的开饭号声响起,我会安排弟弟去食堂打菜或者打饭,甚至安排他到军人服务社打酱油买火柴。吃过饭后,洗碗或者扫地收拾桌椅板凳这两样活由我负责安排,我和弟弟分别来做。

我在“北实小”学习了两年多,每天上学从岱庙南门进北门出,还要约上家往岱庙北门附近的王太刚同学一起去上学。五十年后,班里的同学依稀能记得名字的有:李鲁生、杨林、刘民、岳进。

泰安泰山战役纪录片(青未了柴洪德与泰安有关的日子)(4)

两年的时间,学习经历也是丰富多彩:教我们算术的乔老师原是地区教育局的领导,因特殊年代的原因下放到我们学校,据说后来他又恢复了领导职务。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叫马玉明的女老师,对这位语文老师印象非常好。

当年为贯彻“学工、学农、学军”的“五七指示”精神,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泰山上采集中草药,经校办工厂加工晾晒后再卖给药材公司。我和几位同学曾经与乔老师一起拉着地排车到药材公司去送货;师生们在学校的操场上种土豆,种玉米;请珍宝岛反击战战斗英雄到学校作报告。我还参加过一次在岱庙天贶殿前召开的先进表彰会,领了一张奖状,记不清是那一级表彰的。

两年后,我们家又随父亲工作调动随迁淄博,分别时对老师同学还有些恋恋不舍,马老师对我再三嘱咐:到了一个新学校,要好好学习。我把自己一本最心爱的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签上名字送给马老师做纪念。现在想起来,这位老师如果健在的话,应该是80多岁了。

在泰安生活了两年多,因为家住在与岱庙一路之隔的县委大院,几乎每天上学放学都从岱庙穿行,还曾爬上高高的岱庙城墙上去玩。我们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春秋登泰山活动,还在家人陪伴下登过山,记忆中少说也有七八次之多。

1971年夏天,我们全家离开了泰安。我再次回到泰安是十几年以后了。1985年夏,我参加在泰安召开的全省人民银行劳资报表汇总会。期间组织参会人员游览岱庙和登山活动,我真的是旧地重游感慨颇多。以后又无数次到泰安出差,也多次重游岱庙重上泰山,却从没有想到寻找打听当年“北实小”的老师和曾经的同学们。

泰安泰山战役纪录片(青未了柴洪德与泰安有关的日子)(5)

除了本职业务工作的原因多次到泰安,因为文学活动也到过泰安。一次是与金融文学山东创作中心的贾善耕主任一起,到泰安为金融系统文学爱好者和写作骨干举办文学及公文写作培训讲座。还有一次,是在徂徕山参与组织了全省金融文学笔会活动。

最近的一次泰安之行,是2018年夏天,我带队去泰安出公差。忽然觉得,再过半年就退休了,以后再来泰安的机会还会多吗?泰安的同事特意安排我到了当年的“泰安五七学校”,如今的“泰安市实验学校”旧地重游。

当年的青砖青瓦平房校舍,早已被崭新的高楼所代替。因正值暑假,我在学校门前拍照留念。

1969年3月至1971年6月,是我在泰安生活的日子,也许有当年的校友看到这些文字,也许我们能续上同学缘。

泰安是我人生经历中一个重要的驿站,五岳独尊的泰山,文化底蕴遗存丰厚的岱庙,读书学习的“五七学校”,还有那已经旧貌变新颜的曾经的部队大院,那两年多以及以后无数次与泰安有关的日子,是我永远珍藏的宝贵的记忆。

泰安泰山战役纪录片(青未了柴洪德与泰安有关的日子)(6)

作者简介:柴洪德,河北固安人,中国金融作协、书协会员,山东金融作协荣誉主席,山东省散文学会、诗词学会会员,曾任人民银行淄博市分行副行长、农发行淄博市分行行长、省农发行资深专员、金融作协一、二届理事等职。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坛》《军事故事会》《中国金融文化》等刊物,主编多部文学合集,著有个人散文集《三十六年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