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权

午后,我们由西安乘大巴向壶口瀑布进发。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大天下奇观,为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中国第二大瀑布。它西接陕西省宜川县,东临山西省吉县,距西安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尚书·禹贡》载:“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壶口因此而得名。《古今图书集成》亦云:“山西崕之脚,尽受黄河之水,倾斜奔放,自上而下,势如投壶。”据《尚书·禹贡》《水经注》等典籍记载,壶口为大禹治水始发地。这里有太多的神奇故事,这里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令多少人向往。

大巴行驶在八百里秦川大地上。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光景,汽车进入宜川腹地,此时车厢右侧出现一条河流。从车窗往外看,此河河床深达百尺,褐红色的岩石刀削般立在两旁,中间一条混浊的河流静静地流淌着,河面狭窄处看似不到20米。这就是咆哮奔腾、气势壮观的黄河么?我们开始怀疑起来。但导游说,这分明就是黄河!车上有人开始失望,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嗐!来的不是时候,黄河枯水期变小河了。”“这黄河,身手敏捷者,撑杆也能越过去嘛!”

千古传诵的山水游记(江南物语壶口观瀑)(1)

大巴继续往北行驶。前方黄河中出现一景:一座梭形巨礁踞卧在浑浊的河流之中,巨礁北端将黄河水一分两股,使之沿东西两侧分流而下,至南端再合二为一。巨礁约有千余平米大小,南部立有一亭榭,下边一巨石上刻有“卧镇狂流”四个朱红大字,亭榭往北依次有一尊石雕巨人像和一座庙宇。大巴在小岛正西的公路边停了下来,我们凭窗而望,石像原来是脚踩神龟的大禹。导游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大禹凿通龙门山疏通黄河的地方,亦即孟门夜月这一黄河景点,离壶口瀑布大约还有五里路光景。

大巴略作停留后继续上路,行不多远,前方隐隐传来轰鸣声,是重机械在作业?还是壶口瀑布在咆哮?

是壶口瀑布在召唤!大家都有些激动起来。说话间,壶口瀑布景区入口处已在眼前。好宏大的入口处!30车道一字排开,既显示出了壶口瀑布景点入口处的霸气,也曲折反映了来此观光的车流、人流之众多。

车子驶进入口,轰鸣声越来越响,在车上我们已坐不住了。下车后,我们直奔壶口。

千古传诵的山水游记(江南物语壶口观瀑)(2)

好壮观的壶口瀑布!只见黄河上游四、五百米宽的河面上,滚滚浊浪排空而来,似千山飞崩,如四海倾倒,奔涌呼啸,一齐投向仅50余米宽的壶口,从50米的高空跌入谷底,溅起千堆雪,碎成万朵浪花,升腾起的水雾,飘飘扬扬洒向四方。那河水撞击峡谷的声音,如万人击鼓,似千雷震动,山鸣谷应,惊天动地。此时,你会想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诸多抒写黄河壶口的诗句来,但面对如此气势磅礴的大自然景观,你会觉得文字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壶口瀑布跌入谷底溅起的千层浪花,再度跌入河床之后,从20余米高的断层石崖飞泻而下,冲向30余米宽的石槽之中,犹如巨龙鼓浪,冲击出壶口瀑布之下的“雷首雨穴”“万丈龙槽”等奇观。原来我们前面在车上看到的不起眼的黄河,就是壶口瀑布下游的“十里龙槽”。

千古传诵的山水游记(江南物语壶口观瀑)(3)

在壶口瀑布,我们领略到了黄河“山飞海立”“旱天惊雷”“水底冒烟”等奇观,感受到了黄河博大深厚、至柔至刚、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这种奇观,只有在壶口才能看得到;这种品格,也只有在壶口才能感受得到。唯此两点,已不虚此行。

带着一身壶口瀑布的水雾,我们驱车往回走。行至刚才车上初见黄河处,只见黄河流水依旧,此时却已知此段河流叫龙槽,由黄河之水在岩石中冲击而成,尽收壶口上游500米宽排山而来的黄河之水,其深不可测,下面或许还有暗流汹涌。回想刚才撑杆飞越黄河的议论,不觉胆战心惊。

《周易》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大自然蕴藏万物,深不可测,人类千万不可小觑!(图片选自CFP)

作者简介:沈志权,教授,发表或出版小说、散文、文论、专著200余万字,现居杭州。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