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夏,我们单位接待了一批来自古巴的警界同行。看到他们似曾相识的亲切面容,听到他们热情开朗的言谈话语,唤醒了我记忆中尘封已久的一段向往憧憬之情。

“当我离开可爱的故乡哈瓦那,你想不到我是多么悲伤… …亲爱的,我愿随你一起去远方,像一只鸽子在海上自由飞翔。”在我的童年时期,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抒情、浪漫兼有几分忧伤的歌曲,就被她深深吸引住了。同时,我记住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地名——哈瓦那。

稍许大些之后,我知道了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位于地球的另一端。再往后,在了解了关于古巴的一些事情之后,哈瓦那这个城市,在我的心中就成为了偶像一般神圣的地方,虽然她是那么地遥远。

在我的想象中,哈瓦那是个诗情画意的地方。加勒比蓝色的海风吹过大地,将哈瓦那、将古巴吹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那儿的天很蓝、云很白、山很绿、水很清,鸟语花香,风光无限。

在我的想象中,哈瓦那是个热情如火的地方。那儿的人们用动听的歌声、奔放的舞蹈,尽情地赞美幸福的生活、甜蜜的爱情、美好的未来,引人无限神往。

在我的想象中,哈瓦那是个英勇无畏的地方。菲德尔·卡斯特罗、切·格瓦拉和他们的同伴们,以弱胜强,推翻了巴蒂斯塔的独裁统治;不畏强权,挫败了美国的一次次挑衅干涉,书写了传奇般的不朽篇章。

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同古巴、同哈瓦那在很长时间里断绝了往来。在那些日子里,因为那些歌曲、因为那些传奇,有的时候我会怀念向往哈瓦那,就像怀念向往莫斯科一样。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敢说,甚至连那些优美的歌曲也不敢或者说不能唱。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位著名的军旅作家,写过一篇关于美国与古巴争夺格林纳达的报告文学。其中,对古巴极尽挖苦嘲笑之能事。“卡斯特罗好细腰,古巴人民爱减肥”、“在哈瓦那的大街小巷,目所能及者都是些瘦子(意思是古巴人民穷得吃不饱饭)”之类的句子比比皆是。在当时,这恐怕是很多人的共同心态,因为苏联之故。

我承认,在格林纳达之战中,古巴战败了。但是我觉得古巴可以被打败,却不可以被侮辱。古巴虽然缺少金钱,但并不缺少骨气。美国的打压扼制、封锁围堵,从来都没有使古巴低下高傲的头颅。仅此一点,古巴便足以值得人们尊敬。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古两国之间的坚冰早已消融。我们又可以见到久违了的、来自哈瓦那的客人们那灿烂的笑脸了。这很让人高兴,也很让人感慨。因而,同古巴同行短暂的接触交流机会,于我而言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我知道,古巴人民的日子过得依然比较清贫。但这并非完全是古巴之过,他们的领导人未必不想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个问题上,一位古巴警官的话,我觉得比较有代表性:“我们古巴地域比较狭小,缺少能源和矿产,只有种植业和旅游业是我们的优势。而美国又在各个方面卡我们的脖子,阻挠我们的发展。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的日子也会像朗姆酒一样甜美的。”

古巴警官们的服饰尽管有些寒酸、行李有些简单,但他们的精神却阳光开朗、热情奔放,该说啥就说啥,无拘无束。在他们的言谈举止当中,没有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的影子。这一点,同来自我们某些“友好邻邦”的人反差很大,虽然他们同样比较贫穷。贫穷虽说不是件好事情,但是连思考表达的权利都没有、或者说是都不敢有的话,那才是更可怕、更痛苦的事情。我看得出,古巴同行们的精神并不贫穷。

一些去过古巴考察访问的人告诉我,古巴并是不像西方所宣传的那样,是个高压独裁的国度,也没有对民众、尤其是对知识分子没完没了的打击迫害。他们说,看上去古巴人民的精神状态很好。这一点,我从古巴同行的身上也得到了印证。

古巴同行对中国的印象也很好。他们说,勤劳勇敢的中古两国人民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为了反抗独裁和强权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古巴人民为中国所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而高兴,中古两国应当成为最好的朋友。这让我很欣慰。当我轻轻哼起《鸽子》那动听的旋律时,他们都很动情,一起轻轻晃动着身体,随声附和着哼唱起来。我看到,有些人的眼睛里闪烁出了晶亮的泪光。

很遗憾,我没有机会同古巴同行们做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交流。所以,我也不能胡编乱造更多的文字来扩充篇幅。但我同神往已久的哈瓦那客人们曾经比肩而坐、互诉友情,也足以值得怀念与回味了。

一位古巴同行送给我一瓶哈瓦那朗姆酒和一小盒雪茄烟,并一再盛邀我去哈瓦那做客,他将把我当做最尊贵的客人进行接待。那酒和烟虽然包装有些简陋,但我仍然很珍视它们,很细心地收藏起来。我期待着有一天,我能有幸去一趟哈瓦那,再会亲爱的古巴同行,亲身领略一下英雄、浪漫、热烈、多彩的加勒比风情。

久违了,哈瓦那!

壹点号谷荻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哈瓦那都干了什么(时光回声久违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