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和上海有着不解之缘。多少年来,网球在这座城市生根发芽,直到如今枝繁叶茂。不久前,ATP正式宣布:作为全球九站之一,同时也是亚太地区唯一的一站ATP最高级别1000分赛事,上海劳力士大师赛自2023年起将重磅升级!从1998年上海首个国际网球赛事——喜力网球公开赛,到如今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升级为“超级”大师赛,上海网球国际赛事的不断升级与变迁,积极推动着网球运动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发展。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1)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2)

从0到1的突破

喜力网球公开赛落地有声

1998年,上海迎来了第一个国际网球赛事——喜力网球公开赛,张德培、诺曼等世界级网球明星来到了申城。从0到1,注定是一个相对艰难的过程。

彼时,网球运动在上海还算是一个“新兴”运动项目,第一届比赛现场观众数量并不算多,很多人对网球的认识与了解从比赛落地的一刻才刚刚开始。

虽然是第一次操办高水平的ATP赛事,当时的赛事组织方新新体育制定了“高起点、国际化”的赛事运营标准,请来了原香港网球公开赛赛事总监吕华勇和施成伟担任喜力网球公开赛的总监。赛事落地第一年,比赛就办得有模有样,被ATP授予“年度最佳新站”,到了2001年,赛事拿下了“ATP年度最佳巡回赛”殊荣。这极大提升了上海举办国际网球赛事的信心,赛事本身也对上海网球市场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3)

从1998年登陆上海开始,除了2002年因举办大师杯暂停一届外,喜力网球公开赛到2004年共举办了6届,成长为全球知名的品牌赛事。阿加西、伊万尼舍维奇、里奥斯、诺瓦克、费雷罗等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闪耀上海赛场。上海网球市场也从最初的萌芽阶段不断发展壮大。

喜力网球公开赛走过的6年历程,不仅成为了上海乃至国内众多资深网球迷的启蒙,还为上海培育了一批国际赛事运营的精英,更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引进更高级别的赛事——上海网球大师杯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向体育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4)

1998年《解放日报》对顶级网球赛事落户申城的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时期,上海还先后举办了奇伟公开赛, 大众Polo公开赛等女子职业网球赛事。这些赛事给了孙甜甜、李婷、郑洁、晏紫这些中国金花外卡参赛的机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李婷、孙甜甜夺得女双金牌。对于中国网球的起步和发展,上海提供了一片温润而适宜的成长土壤。

光彩与沉淀

上海网球大师杯赛的坚定前行

2002年,最顶级的世界男子网球赛事——大师杯(ATP年终总决赛前身)首次来到了中国,来到上海。2002年的上海网球大师杯赛以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市场运作三位一体的方式,成就了一届经典的比赛。这届大师杯赛有全球146家电台电视台同步转播,累计观众人数达到7100万,成为当时大师杯赛事史中观众覆盖率最高的一届。

在黄浦江边的外滩陈毅广场,当时世界网坛的9名顶尖选手(休伊特、萨芬、莫亚、科斯塔、阿加西、费雷罗、费德勒、诺瓦克共8名参赛选手以及替补球员瑞约翰松)身着中国传统唐装亮相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5)

2002年大师杯赛的成功举办让申城的网球运动达到了前所未有高潮,此后,上海也顺势一举拿下2005至2008年的大师杯举办权。

时隔3年,2005年大师杯赛如约重返上海,24岁的费德勒已经成长为了男子网坛无可争议的球王。也是从这一年起,世界上最好的8名单打“大师”以及8对双打“大师”踏进了有着“白玉兰屋顶”的旗忠网球中心。但那届赛事,8名单打大师中有5人因伤病退赛,一度让赛事陷入困境。最终带伤作战的费德勒站了出来,在决赛中与纳尔班迪安上演了4个半小时史诗级的5盘鏖战!迄今还有很多球迷怀念着那个凌晨旗忠网球中心的璀璨星空。这届大师杯赛的退赛风波也促使了ATP加快了赛事改革的进程。

之后几年的大师杯赛,上海接连见证了“费纳争霸”的中国版、费德勒小组赛首尝败绩后的完美卫冕,以及2008年小德的末代封王。在唐装、外滩之后,还有为网球大师定制的兵马俑,国际赛事不断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也成为了展现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6)

2008年,网球大师杯赛在上海谢幕,赛事更名为“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易地至英国伦敦举办。自2000年起创立的“网球大师杯”品牌被划入历史,而上海先后承办的5届赛事也成为了永恒的回忆。

上海网球大师杯赛、喜力网球公开赛完成了属于他们的历史使命,不仅为让网球这项运动在上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上海举办国际赛事的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更为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放睿智、大气谦和”的精神形象有力彰显。

厚积薄发

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的黄金十一年

告别大师杯,上海迎来了ATP1000大师赛。自2009年起,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永久落户上海。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7)

ATP大师系列赛全年仅有9站“1000分”赛事,上海是亚太区的唯一一站。与八名单打和八对双打的大师杯赛相比,2009年开始的上海ATP1000大师赛单打正选赛56签位,赛程共9天,包括1天预选赛、8天正选赛,共99场高水平对决。这给了更多球迷到现场观看高水平比赛,感受网球文化的机会,赛事组织也有了更多发挥空间。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8)

2009年,止步大师赛次轮的“沙皇”萨芬结束了自己职业生涯在中国的最后一战,分别之际,球迷们为他送上了满满的祝福;特松加和沃达斯科在时速高达431km/h的磁悬浮列车上的对决则向世界展现了“上海速度”。赛事元年,时任奥委会主席罗格为达维登科颁发了冠军奖杯,首次举办的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即荣膺2009年“年度最佳ATP1000赛事”。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9)

2010年正值上海世博会,作为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大师赛与世博会“亲密互动”,共同向全球展示了蓬勃发展的上海。

2011年,穆雷在旗忠网球中心的冠军大道为自己的“大师兵马俑”雕像揭幕,西蒙和罗布雷多登上了浦江游轮,“大师浦江夜”就此成为了赛事极具特色的保留环节。2012年,穆雷与德约科维奇联手为中国球迷送上了耗时3小时的巅峰之战,德约科维奇最终首夺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冠军。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10)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11)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12)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13)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14)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15)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16)

2013年,“老朋友”费德勒早早便来到上海,为赛事5周年庆生。五年间,上海劳力士大师赛连续五次成为“年度最佳ATP1000赛事”,创造了ATP的历史。随后的2014年,费德勒拿下了他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一座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冠军奖杯。在很多费德勒球迷的心中,那一年的比赛是真正圆满的比赛。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17)

2015年,德约科维奇成为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历史上首位三冠王。2016年,穆雷紧随其后,在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第三度折桂,最终首次登顶年终世界第一。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18)

2016年上海劳力士大师赛首次走出国门来到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在大满贯现场将上海展现给全世界。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19)

费德勒与纳达尔在2017年的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决赛上演了第38次“费纳决”,这场赛会历史上最具含金量的男单决赛,足以让这一年的大师赛被铭记。而2018年,德约科维奇则又在这里上演了“王者归来”的好戏。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20)

2019年,是上海劳力士大师赛迈向新十年的第一年。俄罗斯23岁小将梅德维德夫在决赛中与德国小将兹维列夫上演“青春对决”,最终战胜对手,成为新王者,大师赛四强也首度由“95后”球员包揽。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21)

这11年,上海见证了“天王”们青葱的模样,也看到了新人辈出的希望。国际顶级网球赛事融入了中国的城市文化之中,世界对上海有了更多的了解,国际网球与中国的网球球迷有了更多的交流。许多人也实现了从“凑热闹”到“看门道”的成长。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22)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23)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24)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25)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26)

继往开来

“超级”大师赛开启上海国际网球赛事新纪元

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2020年迄今,上海劳力士大师赛都遗憾未能举办。但这期间,久事体育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无论是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协同各方积极制定复赛方案计划,打造自主品牌赛事“一球致胜网球大奖赛”,亦或是推动赛事场馆升级改造,都体现了久事体育以赛事场馆为依托,努力发展构建网球生态体系的意愿与方向。

如今,上海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网球爱好者,多年培育起来的广阔网球市场,沉淀超过20年的丰富办赛经验,以及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坚定决心。此次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的重磅升级,这也意味着上海的国际网球赛事将迈入新纪元,续写新的历史。未来,久事体育也必将继续全力以赴,为这座城市、为所有球迷打造更精彩、更卓越的上海劳力士大师赛!

青少年网球比赛简报(筑梦网球廿四载)(27)

部分文字及图片素材综合自解放日报、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