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的变迁

成宇

今天我们聊一聊“福”字的字形演变及它的字义。有人说“福”就是“一口田,衣禄全”,意思就是有吃有穿就是福。如果把它作为个人对“福”的认识并无不可,但作为对“福”的文字解读,却值得商榷。解读文字不能简单地以其现在的字形作为依据,而应该从它的初文极其字形演变来分析。首先看一下“福”的字形演变。

过年用不完的福字(春节系列话题之)(1)

在甲骨文中,“福”左上角是示卜旁,代表祭祀;右上角是甲骨文的“又”字,代表巫师祭祀的动作;中间是“酉”,代表酒坛;最下面是托举“酒”的两只手;从字形分析来看,其本义是用美酒祭神以祈求安康。篆书中把“酉”写成“福”字的右半部分, “福”则由会意字变成了形声字。

过年用不完的福字(春节系列话题之)(2)

祭祀祈求安康,是“福”的本义,是动词。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赐福、保佑”的词义,《左传·庄公十年》中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还有形容词“幸运的、理想的”意思,如“福地”“福相”;而我们最常用到是它的名词词义,那就是“幸福”。

过年用不完的福字(春节系列话题之)(3)

什么是“幸福”?范伟那句台词“我饿了, 别人手里拿个包子, 他比我幸福”,也许这是对“福”最为直观的解释。古代典籍中也有各种解读,《尚书·洪范》说:“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韩非子·解老》说:“全寿富贵之谓福。”这些解释是对“福”的内涵的解读,而《荀子·天论》中的“顺其类者谓之福”,则是对致福方式解释,那就是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使人类获得安康。

过年用不完的福字(春节系列话题之)(4)

说到“福”字,不得不提到康熙皇帝。康熙酷爱书法,他为祖母孝庄皇太后御笔题写的“福”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福”,至今保留在——恭王府秘云洞内。相传孝庄皇太后寿诞前夕,忽得重病,御医束手。康熙于是斋戒沐浴书写“福”字为祖母祈福。孝庄得到这个“福”字,居然病愈,于是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这个“福”字有什么奇特之处呢?原来康熙皇帝在书写这个“福”字的时候,巧妙利用汉字的形体特点暗含了“多子、多才(财)、多田、多寿、多福”之意。我们先欣赏一下这个“福”字:

过年用不完的福字(春节系列话题之)(5)

从字形中我们不难看出“多子、多财、多田、多福”之意,那“多寿”又从何而来呢?一般书写“福”字以丰腴饱满为宜,而康熙皇帝的“福”字,则比较瘦长,而“瘦”的谐音为“寿”,这就是“多寿”。

过年用不完的福字(春节系列话题之)(6)

“福”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而这一愿望的实现,一方面要靠我们的双手去创造,另一方面则需要我们牢记荀子“顺其类者谓之福”的古训。

关于“福”字的变迁及其内涵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福”字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且看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