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名周,蒙(今河南归德北)人,生活年代约与孟子同时或稍晚,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
庄子做过蒙的漆园吏。他可能是个没落的小贵族,史载他和楚威王有往来,也曾往来于赵、魏诸侯之间,但“王公大臣不能器之”
庄子继承了老子学说“道”,并对它作了更 加 神 秘 的解释。他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它“在太极之下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样,“道”是第一性的,而且是永恒不灭的。它存在于喽蚁、梯碑、瓦璧、屎溺等一切事物之中。它又是变动不居的,可以是“篷”( 草名)、青苔、蝴蝶,是“程”(虫名)、马、人,而“人又反入于机”。因此,庄子认为,和“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无限性比较起来,人只不过是“道”在其发展的长过程中某一瞬间的存在形式。
因此,人世间的死生、寿天、祸福、荣辱,丝毫也值不得计较。
《庄子·至乐》中说:庄子妻子死了,庄子蹲在那里,一面敲着瓦盆,一面在唱歌。惠子批评了他,庄子说:宇宙间本来无生、无形、无气,以后从芒劳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这就好象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一样。现在我的妻子正安然回到宇宙这个大房子中去,我又何必为她伤心痛哭呢?《庄子·秋水》中也说到:庄子在濮水上钓鱼,来了两个楚王的使者请他去做官。庄子对使者说:我听说楚国有个神龟,死 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珍藏在庙堂之上。就这个龟来说,是愿意死后使它的骨甲得到宝重,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 泥 涂 中 爬呢? 使者答道:宁愿曳尾于涂中。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做个曳尾于涂中的龟。
从上述两个故事中可以看到庄子对生死、贵贱的看法。他这种视生不如死,视富贵不如在泥涂中曳尾的思想,似乎很超脱,其实是一种没落阶级的消极意识,是他们在现实斗争中失败后无可奈何的哀鸣。这在《庄子》一书中也透露了一点消息。如《外物》篇中 讲到庄周家贫曾去向监河侯借过粮,可见庄周的家境是贫穷的。《山木》篇中说庄子穿着补过的大布衣去见魏王,魏王说:先生怎么这样狼狈?庄子说:处在这样上昏下乱的时代,怎能不狼狈呢?由此,可看出庄子对当时社会持否定态度和他的没落状况。
庄子把万物视为起源于同一的“道”,把生死等看作是“道”在其发展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从而否定了那种把一切事物视为是有意志的“天”所创造所安排的,固定不变的观点,这是庄子学说中哲理的核心。但由于他忽视了事物间质的规定性,只看到事物不断互相转化的相对性,从而使他学说中的辩证观点沦为诡辩论。他的保守立场,使他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他要人们无所作为,一切顺应自然,这起着消极遁世的作用。
正因为这样,尽管庄子学说中有对统治者激烈批判的内容,但仍然得到历代统治者的优容甚至提倡。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是很有见地的《庄子》一书在我国学术思想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古代文学史上也有突出的地位。《庄子》文笔优美,想象丰富,比喻生动,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来阐明深刻的道理,如“庖丁解牛”、“东施效颦”、“狙公赋茅”等,都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