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近十年的变化(河南这十年)(1)

□本报记者李凤虎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梦珂

9月30日,省委宣传部举行“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发布会商丘专场。商丘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负责同志围绕“致力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丘市初心使命在肩,踔厉奋发前行,以枢纽经济为引领,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非凡成就,实现跨越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问题。

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十年来,商丘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持续攀升。经济总量连续5年稳居全省第7位,连续3年跻身全国城市经济总量百强榜。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居全省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3年居全省第1位。

商丘市生产总值在2012年1503.9亿元的基础上,连续实现2000亿元、3000亿元的跨越,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商丘市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坚持‘六个坚定不移’的工作要求,致力打造‘七个强市’,聚焦聚力‘十项任务’的奋斗目标,发展定位更加精准、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641.9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居全省第6位,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商丘市委书记李国胜说。

活力动能持续激发

商丘坚持用改革这个关键一招破坚冰激活力,“放管服效”改革纵深推进,在全省率先实现“受审分离”,出台《商丘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致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同时,与省科技厅、中国人民大学等合作,致力于建设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教育强市。

商丘坚持推进融合发展,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商丘形成了“一县一特色”的发展格局,壮大了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商丘产业特色鲜明,抓项目招引实现了从无到有;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实现了从小到大;促进产业转型实现了从弱到强。目前,我们正致力于实施产业倍增计划、推动上市企业‘清零’计划、中心城区崛起计划和百万回归工程,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商丘力量。”商丘市委副书记、市长摆向阳说。

围绕“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区”“一核两翼三区四维”发展定位,商丘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

“商丘市制定实施《商丘市中心城区崛起行动计划》,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大幅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商丘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家明说。

枢纽经济驶入快车道

商丘立足交通区位这一最大优势,坚持“建设大交通、发展大物流、形成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编制了全国第一部地级市枢纽经济规划,被国家发改委定位为“十四五”首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商丘市大力实施枢纽能级提升、物流提质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培育等三大行动,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以商丘、民权两家B型保税物流中心为基础积极申建商丘综合保税区,打造辐射豫鲁苏皖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

李国胜说,商丘市将聚焦“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目标定位,坚持项目为王、致力产业倍增,全力构建“3 4 N”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谋划建设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于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重要竞争力的全国一流省辖市。

新闻回声:

凝心聚力谋发展

□本报记者李凤虎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梦珂

“发布会展现了蓬勃发展的商丘,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斗志昂扬、信心满满。”商丘市工信局局长李长东说。

商丘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79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46家。尤其注重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在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完善扶持政策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市中小微企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截至2021年年底,商丘市中小微企业数量达2.45万家,累计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累计创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3家。2022年,商丘市被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4家,数量居全省第6位,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的新突破。

李长东表示,接下来,商丘市工信系统将凝心聚力,以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和“新兴工业城市”,积极实施“工业发动机”计划,不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力促商丘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