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喜剧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个剧种形式,很早就在美国开始流行了,并且多年来经久不衰,像我们熟悉的《老友记》、《生活大爆炸》早已被奉为经典,它影响着之后许多同类型的情景喜剧作品,许多优秀的作品都从它们其中汲取养分。
王朔担任策划,梁左主刀剧本,英达掌握全局,众明星走马灯的《我爱我家》
当然,我们国家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经典情景喜剧作品,作为情景喜剧这个概念的最早期作品,《我爱我家》的经典不用再过多赘述了,他奠定了英达在中国情景喜剧这一门类的鼻祖地位,也让观众们第一次见证了情景喜剧的魅力。
《我爱我家》过了近30年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原因在于它的剧本台词设计精巧,导演调度功力深厚,天才编剧梁左和英达简直是天作之合,还有就是它无比强大的全明星阵容了。仔细回看我们惊人的发现,如果一不留神我们就会漏掉一个大明星在剧中的客串戏码,哪怕就是坐在下面的现场观众都是王朔、陈凯歌、冯小刚这样的“大神”级别人物。
像葛优、谢园、英若诚、何冰、赵忠祥、郭冬临、刘蓓等大腕儿都在里边串过几集戏,像姜文和夏雨这种影帝级别的演员在里面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只是一个镜头一闪而过。
别看就这么简单的几场戏,能请来这些大腕儿前来助阵也是让英达花了不少心思的,像王志文,那时候作为全民偶像的他是从来不演喜剧的,可是为了这部戏他也牺牲了自己的形象,并让英达看到了王志文出色的演技,真是演什么像什么。
还包括请葛优的时候,他人不在家,那是梁天和英达冒着雨在门口干等着,据英达自己说,别看当时葛优戏不多,可也是在剧组拿了几百块钱的片酬走的,放在那个年代也是相当不菲的价格了,但多年后当“葛优躺”爆红于网络之后我们不得不说,这笔钱花的真值。
慧眼识人的导演尚敬在《炊事班的故事》中挖掘了一大批优秀的喜剧演员
《炊事班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军人们的生活,内容上积极美好,用里面的一句台词来形容就是“清新幽默,积极向上。”
《炊事班的故事》挖掘了一批优秀的情景喜剧人才,其中后来沙溢、闫妮、姚晨的大红大紫就是导演尚敬慧眼识人的成果。
这部剧虽然从知名度上没有后来的《武林外传》高,但从人员以及风格方面,他为“尚氏喜剧”奠定了基础,包括方言的运用,略带说教色彩的风格都在后来的《武林外传》中被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高亚麟本来是要作为主演出现在这部剧当中的,但是由于导演觉得作为军人题材,剧中太多胖子了,并且高亚麟的外型特点也不符合军人形象,于是它就将这个机会让给了范明,自己则做起了副导演,所谓的副导演也就是帮助尚敬联系他所想要的演员。
后来范明、沙溢、姜超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他们在喜剧方面的天赋,不得不说导演尚眼光的独到。
《家有儿女》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情景喜剧进入到了成熟的阶段
其实从整体制作上,《家有儿女》已经相较之前的同类型题材的《我爱我家》有了更大的突破,但从剧本和人物表演方面想要超越《我爱我家》还是比较困难的,但不妨碍它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经典。
《家有儿女》可以被看作为一部“教育启示录”,不仅有喜剧的元素,它也提供了一种大人和孩子沟通的另类方式。包括关于后生家庭的无奈,成长的烦恼都在这些笑声当中被消解掉。
这部剧能够成功自然离不开宋丹丹的贡献,她不仅要教几个毫无表演经验的孩子们演戏,甚至还要在生活当中照顾他们。
几个孩子常常因为贪玩而耽误演戏进程,而宋丹丹这时候也会收起自己的慈母形象,在片场就会对他们发火。
在拍摄过程当中,宋丹丹、高亚麟、杨紫、张一山、尤浩然这戏中的一家人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乃至过了十几年之后,剧组的成员们仍然会团聚在一起,讲着当年的拍摄趣事,要知道如今这些孩子们早已成长为一线大牌演员,但他们对剧组的感情仍然和十几年前一样,这就是《家有儿女》的凝聚力。
“闪客时代”的一部颠覆性作品,《武林外传》改变了情景喜剧
2006年,网剧还没有完全取代电视剧成为人们追剧的主流形式,许多人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里守候在电视机前,直到“嘿!兄弟,你在哪里,我们好久不见”的片头曲响起。
在Flash占据网络的那个时代里,颠覆、恶搞成为了当时的一种风尚,而《武林外传》是将这一特点运用最为自如的一部作品。《武林外传》将古装,情景,喜剧等元素进行融合,还将当时的流行元素绘入其中,如一些网络用语,流行歌曲。
甚至对于当时正在崛起的一些综艺节目或其他一些社会怪相进行了讽刺与戏谑,例如对电视购物广告的挖苦与恶搞:“白驼山壮骨粉,青春的粉,友谊的粉”,“华山论剑指定营养品,本镇各大医馆药铺均有销售 (接过瓶子)购买时 请认准黑蛤蟆防伪标志,呱呱”。
这些经典的台词基本已成为永恒,至今仍被人们反复玩味,它的台词精彩绝伦,情节让人过目不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观众们的笑点。
最显而易见的颠覆是《武林外传》剔除了那些传统情景喜剧作品中的“罐头笑声”,并用诸多精彩的音乐取而代之。这时候观众们才真正意识到情景喜剧不一定非得有人引导着观众大笑,真正的幽默并不会这么浮夸。
《武林外传》可以说是情景喜剧的另一座高峰,之后的多年里也鲜有作品能够与它相提并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