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电影
微米是认真的
昨天讲了《荒野猎人》。
推送里面提到,这部片子让小李子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奥斯卡影帝。
昨天的推送中也提到了为小李子感到不平的原因:奥斯卡那帮老头子更像是奖励小李子的苦劳,而不是认可他的演技。而对他演技的不认可,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他当年接了《泰坦尼克号》之后再也没有从大帅比的光芒中走出来。
老头子们厌恶大帅比,我猜(摊手)。
但是小李子获得奥斯卡影帝的那一届奥斯卡为什么不干人事儿呢,因为那一届同时造成了两个让小编觉得奥斯卡评委很坑爹的事件。
一个就是把影帝给了小李子,但是分明不是冲着他的演技。
一个就是没把影帝给小雀斑,但是分明不是因为他演的不好。
对,说的就是这部和《荒野猎人》同时竞争最佳男主角,最后惜败给小李子的电影。
《丹麦女孩》
《丹麦女孩》。
本片是以世界上第一个变性人的故事为主线的剧情片。
1926年哥本哈根,风景画家艾纳和擅长人物画的格尔达结为夫妇。因为模特失约,格尔达为顺利完成画作说服了艾纳穿上女装救场。
这次意外令艾纳多出一个女性人格“莉莉”,而后者亦成为妻子的灵感女神,让格尔达声名鹊起。
只是随着沉睡女性人格的被唤醒,艾纳开始厌恶自己作为男性的身体,他渐渐发现莉莉不但是艺术存在,更是真正的自己。
格尔达也没有想到只是临时起意的游戏,竟为自己人生投下了一颗震撼弹,她该如何继续爱她的伴侣?
在这样的状况下,无论艾纳(或者说莉莉),还是格尔达,都深陷在痛苦之中。
格尔达深陷在自己深爱的丈夫内心深处根本就不愿意做一个男人而是迫切的希望成为一个女人的痛苦中,而艾纳深陷在从幼时就与他形影不离的性别认知与生理性别相反的痛苦中。
她们经历过各种矛盾争吵痛苦,在各种社会非议和误解中不离不弃,最后,格尔达鼓励艾纳彻底变成莉莉,并带着艾纳去做了变性手术,尽管这手术能要了艾纳的命。但她们坚持要遵守本心。
这部影片的题材是关于首位变性人的故事,听起来艰辛痛苦,但是导演在开篇的处理上,用丹麦的郊外风景铺满镜头画面,开阔的海岸、沉寂的山脉、乡间的树林,带领人们一览男主角艾纳的家乡。
而最后定格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景画面:艾纳家乡的一片湖光山色,上面立着光秃秃的五株小树。这里是艾纳作为一个普通男孩儿的童年记忆,是停滞不前的不断回望,也是画家艾纳的内心图景和灵感来源。
《丹麦女孩》这个故事本身的特殊性,导致本片不得不,也必须要从预先铺垫开始,再起承转折,之后经历质变,再到尾声结束,这也引来一些外媒对影片讲故事的方式略显平庸的诟病。
不过通篇看下来,导演似乎并没有把心思和时间,花在讲故事的方式和出其不意的效果上。而是在试图用影像一路带领观众,理解感受那些自然的美,包括丹麦原生态的风光、哥本哈根的小镇生活、男主角艾纳的真诚勇敢、女主角格尔达的坚强可爱。
很多人调侃说这部片子让人完全无法对它进行准确分类,到底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到底是男人爱女人还是女人爱男人还是男人爱男人还是女人爱女人?
简单地来说,由于男主角的性别认知和变性,围观群众彻底懵逼了……
其实这不难理解。欧美观众对电影的接受度就高的多,也没有对变性这一话题大惊小怪,小编看欧美的观众似乎是纯粹的对电影本身优劣的讨论更多,而中国观众主要热议的还是主角变性的问题。
其实吧,小编看来,电影中想要传达的或者说表达的意思,或说主角艾纳到底是个什么认知情况,这个说起来多少还是有点复杂的。
因为主角艾纳虽然认为自己是个女人,虽然最后做了变性手术,虽然做了许多让普罗大众觉得很疯狂的事情,但是这里有一个重中之重的重点——艾纳从来不是同性恋。
这是重点。
你搞不清这点,你就会完全被弄糊涂。
艾纳是期待和帅气的绅士进行一场爱情,但是很多人没搞清楚,他不是以一个男人的身份去和男人恋爱的啊!
他在和男人恋爱的时候,他对自己的性别认知是女性啊!
艾纳本质上根本就是异性恋啊!他只是性别认知与生理性别相反而已!
就这么一个问题,把多少人搞糊涂了……
不过小编之前一直为主演埃迪·雷德梅恩,即很多人爱叫的“小雀斑”惋惜的原因就是,其实他在《丹麦女孩》中的演技又精进了,如果不是因为碰上小李子那年铆足了劲虐自己,他可能还能有个两连冠(这之前那一届奥斯卡影帝就是他)。
不光是体现在很多人津津乐道的那场镜前的裸戏。虽然他自恋地欣赏自己的躯体,幻想自己是个女人该有多美,然而悲哀地看见自己的器官,自欺欺人地将它藏起来,继续幻想自己是完美的。这个设计确实精妙。
但小编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影片中所有的微表情和神态。他仍是艾纳时,是个比较内敛的男性,更多的像个男孩子,眨眼后腼腆地微笑。
变身莉莉后,刚开始是因为羞怯,后来是因为自我的释放,他的睫毛颤抖,然后轻轻垂下,同时嘴角含着一抹自然的笑,那神态实在是妩媚。埃迪令这一角色真正成为了女人。
他的每一个坐姿,每一次行走,换上新衣的旋转,抽烟时的自怜,都是真正的女人所为。其实他的女装当然和真正的美人不能比,但不论他的女装扮相美或不美,他在他的周身散发出一种气场,那气场便叫做美丽。
所以说,得奖真的是玄学吧……比方你说难道《肖申克的救赎》比《阿甘正传》差吗?怎么可能……
想到这里突然觉得挺悲凉的。中国的电影艺术行业起步太晚又鱼龙混杂,看中国观众对《丹麦女孩》的80%以上的讨论都是对变性啊同性恋啊之类的肤浅表面,就知道咱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起码你要知道,在这样的电影环境下,就算有这样的剧本,有好导演愿意拍,估计都没一线演员敢演。除非是长期不红想搏一搏的还有可能出奇迹,但是那样的话电影受到的关注又会减小。
哎,任重而道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