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中形容狼的句子(狼图腾之尹铸胜)(1)

从上大学至今,有三件事让我记忆深刻。看完《狼图腾》,让这三件事凑到了一块儿。第一件事,刚入校,我问同寝室来自赤峰的同学,是不是住蒙古包、天天骑马放羊,他鄙夷的眼神让我很难忘,没过多久,我把这个眼神转给了另外一个来自广西的同学,因为他问我,是不是经常上山挖人参,并碰到过东北虎。第二件事,是04年参加工作,《狼图腾》特别火,好像任正非还是什么企业家极力推荐,好像读完就能升任总经理赢娶白富美攀上人生巅峰,我每天揣俩包子在中关村图书大厦耗一天,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发现这种功利的推荐其实跑偏了。第三件事,是带女儿去动物园,游客站在桥上,居高临下看草窝里的狼,饲养员把鸡腿吊在竹竿上让游客戏耍狼,增加创收。

不只是我,多数人都没进过真正的草原,更没遇见过狼,对狼的认知,或许像我一样,通过姜戎的小说去理解和神往,或者去动物园,看那些已经差不多麻木成狗的圈养狼。让雅克阿诺把《狼图腾》搬上银幕,让小说读者得以将脑中的想象转化为影像,也让观众对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甚至有可能重新认识。

电影以狼为主角,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让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包括人类。人类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如何与大自然里的生灵相处,保持生态平衡是最重要的课题,牧民们憎恨狼,因为狼对生活造成威胁,是敌人;也敬畏狼,狼会帮助牧民消灭黄羊、兔子等食草动物,保持正常的生物链,同时又崇敬狼,因为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图腾。电影从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始展开,冯绍峰、窦骁饰演的知青到牧民这里插队,经历了牧民和狼之间惊心动魄的搏斗。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来自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尹铸胜饰演的场部主任包顺贵。

小说内容很多,2个小时的电影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重要的几个部分来拍,而这几个部分都和尹铸胜的角色有关,因此让我印象深刻。从开始的掏狼窝、怂恿陈阵养小狼、到后来的把现代化农耕工具开进草原,以及最后残忍的诛杀草原狼,都由他一手策划。其实尹铸胜饰演的场部主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坏人,他只不过是无知,缺乏远见,对大自然的破坏让他变得面目可憎,而如何诠释好这个角色,其实是很困难的。

尹铸胜在电影中的造型对角色的发挥是一种禁锢,制服、帽子,黑框眼镜,对牧民打官腔,说官话,这是一个很脸谱化的角色,作用无非是给剧情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在极有限的空间里,尹铸胜发挥到了极致,他和毕力格的几场对手戏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次出场是把两个知青安顿到牧民家里,他骑在马上居高临下,四散着官僚主义的味道;军马死亡,他不查事实,不问牧民损失,不管青红皂白,只顾抓人和追责,勾勒出完整的左倾基层干部形象;在上头判定责任后,他表面表达了对牧民的关心和愧疚,实际骨子里透着不甘,这是要有很深表演功底的演员才能表达出来;结尾开着吉普车猎杀草原狼,他又摆出了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为了一张完整的狼皮,能毫无人性追40公里,把狼活活累死。在他那副宽框眼镜的后面,虽然是一张刻板的脸,但尹铸胜还是表演出了很多新意思。一个好演员,面对不同的角色总是能发掘出闪光点,回想尹铸胜近几年的作品,出演男一号的《尖刀》着实不错,《锋刃》里饰演日本人也能极力求真,而最近还在热播的《大清盐商》,也非常有看头,这次《狼图腾》包顺贵的角色其实算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他同样很好的完成了。

看小说的时候,陈阵作为书中的第一人物,以亲历者的身份拉动读者去了解草原牧民生活、认识草原狼,但到了电影,视角的调整让作为五大主演之一的尹铸胜更为突出,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包顺贵,他处在牧民和草原狼之间这场博弈的核心,对角色的理解和诠释尤为重要,一方面承担起了被讽刺和批判的重担,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尹铸胜对角色深刻的认识和揣摩,影片中他在情绪和立场上的变化非常值得玩味,也让我在看完电影之后久久不能平复。包顺贵是个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吗?显然不是,他只不过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中的一个牺牲品,手握着“上面”下发的文件照章办事,但在最后一刻顶住压力,坚持了自己的道德底线,让那只和吉普赛跑的狼有尊严的死去,对观众是个安慰,也让我对角色有了重新认识。

如此复杂的角色,对尹铸胜也许是个很大的挑战,也可能在他看来并不困难,毕竟多年的话剧生涯早已练就他深不可测的演技吧!在那个不允许有NG的舞台上,才真的考验演技。20年前他凭借话剧《商鞅》一战成名,今年4月份《商鞅》将会复演,相信他会有更棒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