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骑白鹤(童子骑鹅水晶之乐)(1)

吕冠兰

“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烁愁成水。”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咏物诗,吟咏的便是在我国古代极其精美华贵的一种装饰品,水晶。诗中将水晶当成镜子,随意照出物体的模样,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把水晶比作明月,又害怕它随流水而去,的确写出水晶之神韵。

笔者收藏有一件水晶水注,它长16.5厘米、宽4.7厘米、高19.5厘米,造型为当时较为常见的“童子骑鹅”。只见一个少数民族装束的童子怀抱着莲花,骑在一只大白鹅上。大白鹅昂首阔步,闲庭信步;童子优哉游哉,自得其乐,手上的莲花盛开,开得如水晶般冰清玉洁。在莲花的花心部位,有圆形小孔,而白鹅的嘴巴半张,亦有圆形孔,并且莲心孔小而鹅嘴孔大,两者可以连通,为我们常见的文房器具水注无疑。文房盛水用具,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或者水盂,以此进行区分。

水晶,又叫水玉、水精、水碧、石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成书于战国后期至西汉初期的《山海经》就有多处水晶的记载,“又东三百里,日堂庭之山……多水玉”,“丹山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在我国最早的辞书《广雅》中,也有“水之精灵”的记载,看来,在古人看来,玲珑剔透的水晶,就像是凝固的水一样,是水的凝聚,是水的精灵,因此命名为“水精”。因为水晶无比晶莹,散发着玉石般的神采,又有着冰雪般的颜色,因此受到我国历代人们的喜欢。水晶在文学作品中首次出现,是屈原的《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此后的文人雅士们吟咏不绝。唐代诗人严维所写《奉试水精环》描写水晶尤为精妙:“王室符长庆,环中得水精。任圆循不极,见素质仍贞。信是天然瑞,非因朴斫成。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未肯齐珉价,宁同杂佩声。能衔任黄雀,亦欲应时明。”他认为水晶是天然瑞物,不是人间做工,并且洁白无瑕,像美玉,似冰清,价值连城。

童子骑鹅是我国常见的祥瑞图案。鹅是家禽之一,代表着农家的财富;童子对于我国古代家庭来说,更是传宗接代,子孙绵延的象征,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把子嗣看得很重;莲在民间不仅是祥瑞的象征,并有“连”意,所以,童子骑鹅代表着我国民间对富贵无边、子孙绵延的期待和祝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