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是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的头号反派。在小说中,高俅将梁山集团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后毒杀宋江,让梁山最终走向了覆灭。受小说影响,民间认为高俅祸乱朝纲、陷害忠良,因此更愿意将他与秦桧相提并论,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

很多读者在哀叹梁山和宋江命运的同时,也不禁要问,这个罪大恶极的高俅,他的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

本文将从小说和历史两个维度来深入探究高俅的结局之谜。

水浒传高俅最后下场(那个罪大恶极的高俅)(1)

一、高俅的小说结局

很多人了解高俅,都是因为《水浒传》。书中将高俅与蔡京、童贯、杨戬并称“北宋四贼”,这四人沆瀣一气,祸国殃民,将整个国家带向了危难之中。

高俅作为小说中奸臣派的代表人物,他颇为诡异的发迹之路,从根本上表明了北宋末年整个社会的病入膏肓。在这种大背景下,高俅“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已经为他的整个人生盖棺定论。高俅报复王进、陷害林冲、欺瞒天子、毒杀宋江,不断用恶行刷新着人们对“奸臣”的认知底线。

朴素的百姓始终信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百姓心中,这样的高俅不死不足以平民愤。那么,《水浒传》中的高俅,最后到底死了吗?

水浒传高俅最后下场(那个罪大恶极的高俅)(2)

很遗憾。

《水浒传》并没有如读者所愿的那般惩恶扬善。小说的最后,梁山烟消云散,但高俅却依然把持朝政,逍遥法外。

在水浒原著第120回(最后一回)中,高俅、杨戬仍然在密谋如何毒杀宋江、卢俊义。而宋徽宗也“每日被高俅、杨戬议论奢华受用所惑,只要闭塞贤路,谋害忠良”。也就是说,小说中的高俅到最后都没有死,也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相反,至少在小说中,高俅还活得很滋润。

这就是高俅在水浒中的最后结局,足够让人耿耿于怀。这也许是作者的疏漏,也许是刻意安排。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高俅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水浒传高俅最后下场(那个罪大恶极的高俅)(3)

二、高俅的历史结局

历史上,高俅之死存在诸多疑云,显得扑朔迷离。

《宋史》虽没有给高俅单独立传,但明确记载了高俅的死亡时间。《宋史·钦宗本纪》记载:“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己卯,开府仪同三司高俅卒。……辛巳(死后两天),追削高俅官。”

高俅的死亡时间与宋江相隔不远。水浒原著第120回中写道:“时是宣和六年首夏初旬,(宋江)忽听得朝廷降赐御酒到来。”也就是说,高俅于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的夏天将宋江毒死。如果按照小说的时间推算,宋江死后仅两年,高俅也于“靖康元年”去世。而在高俅死后仅两天,他的所有官职都被罢免。

这样看来,历史上的高俅应该说还是受到了惩罚,读者诸君也就不必再为高俅耿耿于怀了。

高俅是怎么死的,为何要在他死后才削官?史书中并没有明说。

水浒传高俅最后下场(那个罪大恶极的高俅)(4)

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高俅之死,背后一定是政治力量的角逐。《宋史·李若水传》就暴露出这场政治斗争的冰山一角。

靖康元年,高俅去世。按照以往习俗,天子要为高俅举哀。李若水上书云:“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李若水两次上书后,宋钦宗这才采纳了他的建议。

从这段话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高俅是一个存在争议的人物。以李若水为代表的一方认为,高俅败坏军政,祸国殃民,罪大恶极,得全尸已经便宜他了。而另一方则千方百计要维护、保全高俅的名誉。当然,这一切最终还得取决于宋钦宗的态度。李若水接连两次上书后,宋钦宗默认高俅有“败坏军政”之过,这才“追削高俅官”。

水浒传高俅最后下场(那个罪大恶极的高俅)(5)

三、高俅之死的政治意义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宋史》中关于高俅之死的记载相当简略,但表面平静的文字,却掩盖不了政治力量的暗潮涌动,以及真相的血腥与残酷。

“俅以幸臣躐跻显位”,高俅是谁的幸臣?自然是宋徽宗。高俅因徽宗宠幸而授太尉职,并享受“开府仪同三司”的特殊待遇,可谓红极一时、权倾朝野。这本身就足以引起人们的嫉妒。而他更是“败坏军政”,工作渎职,让朝中大臣更为不满。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靖康元年,钦宗上位,高俅刚死,在这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立即就有大臣站出来批判高俅,而宋钦宗也在高俅之事上考虑再三、权衡利弊。高俅之死,自然成为了斗争的角力场、政治的风向标、权力的试金石。李若水两次上书后,宋钦宗这才下定决心“追削高俅官”,以达到消除徽宗影响、树立自身权威的目的。

因此,高俅不仅可以看做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死亡也意味着徽宗时代的彻底结束。

水浒传高俅最后下场(那个罪大恶极的高俅)(6)

本文无意为高俅洗白,也不想过多讨论高俅的功过是非,只想从高俅之死中探寻出一点被人遗忘的历史真相。

历史,往往由胜利者书写。在简单的历史文字背后,是灰尘斑驳的真相,等待着人们去甄别、去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