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这么人物都有自己的认识,他开启了大部分人的哲学启蒙开关。

但据说苏格拉底是他的妻子逼出来的,苏格拉底经常在外面和别人聊天,又一次回家很晚,妻子对他大发牢骚。他转身夺门而出,妻子由后面泼出一盆冷水,他说:“我知道雷鸣之后必有大雨。”所以任何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泼水的女人。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书(苏格拉底的哲学)(1)

苏格拉底是雅典人,他和他的学生及学生的学生,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在雅典从事哲学研究。他们伟大的师徒三人改写了哲学史,使雅典成为西方哲学的圣地,像是发出光明的象牙塔,永远照耀着西方人的心灵。

苏格拉底年轻时,正逢时代思潮的关键转折期,就是由自然界转向人类自身的问题。他先是研究自然学,熟知各派的宇宙观,直到阿纳克萨格拉斯提出“心智是一切自然法则与秩序的原因”,才使他满怀希望,等待安氏继续说明“心智”安排万物的目的。他对此失望之后,开始进行自己的研究。他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他研究人类社会,熟知辩士学派的观点,甚至因为常与人辩论也被称为辩士。显而易见,他当然不是。

苏格拉底关心人的幸福问题。当时,雅典与斯巴达进行了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他曾参战,担任全副武装的步兵,以勇敢为人所知。身为雅典公民,他也承担政治义务,并曾因为当权者的不义作为而陷入困境。雅典战败之后,国势由盛转衰,对广大人民而言,人生的意义与目的何在?这逐渐成为日常的话题,苏氏认为,若想善度此生,必须要有德行;为了实践德行,必须先知道何为德行。他每天在公共场所与人谈话,主题大都围绕着“德行的定义”,刺激人们去思考道德的相关概念,从而觉悟德行的真谛,找到人生的幸福。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书(苏格拉底的哲学)(2)

苏格拉底没有留下片纸只字,后代人认识他,主要是通过柏拉图。柏拉图的早期《对话录》中,常以苏氏为主角,其中不少是有事实根据的。

苏氏说:我心中有一种神圣的与超自然的感应,这种感应从我童年时代已经开始,像是一个声音,每次听到他,它总是阻拦我去做我准备做的事,而从来没有一次怂恿我去做任何事情。这是苏氏的精灵,有如良心的呼声,总是劝他不要做错误的事。

他在申辩中表白,自己的志业就是要奉行神旨:只要我一息尚存,体力未衰,我是不会放弃哲学研究的,我要不断勉励大家,没回碰见诸位任何一人时,我会向他陈述我经常发表的见解:朋友,你是雅典公民,雅典是最伟大的城市,以智慧和强盛驰名远近。可是,你只顾在尽量多赚财富和博取名声方面用心,而对于内心的修养和真理,以及怎样使灵魂完善等问题,都是漠不关心,难道你不感到羞愧吗?这句话掷地有声,我们现在的人何尝不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呢?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书(苏格拉底的哲学)(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