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镇江阁始建于哪年(宜昌趣谈镇江阁)(1)

镇江阁

镇江阁位于宜昌城区滨江公园内,素有“天下第四楼”之称。

据《宜昌府志》记载:镇江阁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因供奉镇江王(水神或江神)而得名。其坐西朝东,背靠长江,面向古城镇川门(古称西塞门。今沿江大道西陵一路口),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二层(内为三层),阁高15.95米,面宽6.8米,阁前门建两柱五楼牌楼一座,面宽6.2米,进深2.4米,与阁前墙的木坊等构件相衔接。该阁为当时来往于长江上的商人集资修建,阁内除祭祀镇江王(原型或为修都江堰的李冰)外,还供奉有福禄财三神。据说镇江阁一带最初是宜昌最早的街区。阁下原为宜昌古城五处水运码头之一的镇川门码头(另四处码头为大南门、中水门、小南门、小北门),很显然修建镇江阁的目的意在镇住水患。清同治七年(1868年),又在镇江阁右侧扩建了一栋砖木结构、硬山顶式的房屋,专门交易通过长江船运来的四川和湖南的粮食,门额上嵌镌刻的“粮食行公所”石匾额,该所为交易水运粮食的“湖南帮”修的。1955年扩建城区沿江大道时,镇江阁随同周围建筑(包括粮食行公所)一并被拆除。1987年在今址重建。2006年12月修缮。

镇江阁为仿古建筑。占地536平方米,建筑面积1336平方米,阁分四层,飞檐翘角,金瓦银脊,高26.29米,上有34根盘龙柱,下为青石雕龙须弥压,有汉白玉雕栏。登阁远眺,葛洲坝和宜昌城区美景历历在目。

有意思的是,镇江阁匾额中的“镇”字三横少了一横,乍看以为是个错别字。据说该匾额是从北宋书法家米芾的法帖中集字而成。因米芾写的是行书,行书可以简省笔画,故三横写成两横是允许的。更有甚者,联想到两横之‘镇’字却冥冥之中暗合了葛洲坝、三峡大坝镇锁长江之事,可谓阴差阳错的巧合。

宜昌镇江阁始建于哪年(宜昌趣谈镇江阁)(2)

知识链接

滨江公园位于宜昌市城区中心,长11.3千米(一说10.47千米),宽65米,占地面积35公顷,其中绿地面积12.5公顷,是一座综合性开放式公园。主要景点有镇江阁、屈原塑像、双亭广场、南檄盆景园(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步行道等,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