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七年(1918),云南督军唐继尧再三派宾川县知县到鸡足山邀约云公上人请赴昆明弘化,宾川县官府拟派兵卒车舆护送,老和尚一概推却,只带了徒弟修圆一人步行前往省城。行到楚雄半路上遇到土匪打劫,看到老和尚二人衣穿破衲,只带着一斗笠一蒲团一方便铲,背着藤条扎成的背架,知道是穷和尚,即欲放过,不料无意中搜出唐继尧写给老和尚的信函,这一下如见仇人,威逼拷打,带到匪首杨天福、吴学显面前审问。当知道老和尚名叫虚云,受请到省城设坛做佛事,是为人民消除灾难,祈愿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匪首即斥责说:“唐继尧就是一个顽匪,你做和尚的为何去帮他?你去帮助他一个大坏蛋,你也是一个坏人”!公曰:“你说坏人,这个也很难说明白,往好的方向说,人人都是好人,往坏的地方说,人人都是坏人。假使你们和唐继尧,乃至你们的部下军兵,个个都是为国为民,造福国家,岂不是人人都是好人。如果往坏处来说,你说唐坏,他说你坏,各有成见,形同水火,兵连祸结,到处争战,害尽人民,岂不是个个都是坏人?老百姓从左是盗,从右是匪,天灾人祸,水深火热,这是何等可怜”?众人听罢大笑,吴学显便问:“依你刚刚说的道理似乎不错,但是具体怎么做才为好啊”?公曰:“依我看啊,你们和唐继尧不要互相打仗了,可以向唐继尧办理招安”。吴学显闻言愤然道:“难道让我们投降唐继尧?他杀戮了我们许多人,现在还关押着我的很多人,现在我们正要找他报仇,还要降他,岂有此理”?云公笑曰:“先生请不要误会了,我说向唐继尧办理招安的事情,是因为你们都是国家的贤才,是招国家的贤士,以安地方。只要你们互相莫存私心,安民救国,岂不为好?况且唐继尧现在是中央政府委派的官吏,事权在手,将来你们也是中央官吏,都可以做利国救民的事业。他以前杀了你许多人,我这回去省城做佛事就是超度战争阵亡将士的英魂,而且也会请他大赦天下,你的人也在其中。如果你不听从我的劝告,古今争战,胜败难说,你与唐继尧都各有势力,从真实情况来说你们比他要困难,他有政府的力量,有人有财有枪有补济,似乎比你们强大。我一个出家人只是偶然路过此地,并不是专门向你们办理招安的人,你我相遇都算有缘之人,我一个和尚不惜饶舌多嘴劝说你们,只是希望为国息争,为民安乐,天下太平,没有战乱,这是我一个和尚心怀的救世济民的苦心啊”!杨天福、吴学显闻语大受感动,委托老和尚向唐继尧提交招降条件:“烦劳老师父,事若办好,我们感谢”!公言:“不必言谢,我是顺便经过帮忙而已”。杨、吴欢喜,即加款待,翌早辞行,备马派兵,厚送路费,一一推辞,只带了路上的食物前行。步出军营约半里路,忽然看到昨天殴打拷问的几个兵弁跪倒在路边,叩头如捣,连声呼叫:“请菩萨饶恕”!云公即上前扶起,软言劝慰,众人感涕而去。

虚云老和尚百年感慨(虚云老和尚苦行事迹)(1)

虚云老和尚来到昆明,唐继尧派专人接待,住在圆通寺,晚上来见云公说:“与法师相别几年,我的祖母、家父、室人、舍弟这些个亲人相继谢世,我心里实在难安。现如今匪患遍地,民不聊生,历年争战不休,阵亡将士及遇难民众,皆需佛力超拔。我拟想做三件事:一是做一场大的佛事,祈请佛力加被,消灾免难,超荐亡魂。二是拟将圆通寺建造成十方丛林,护持行僧,弘扬佛法,济世利民,改造人心。三是创办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教育青年学子,为国培植人才。三件事中,第一、第二件事,请老法师承担,第三件事,自有人员去办理”。云公闻言赞叹唐继尧能发如此弘愿,实是菩萨发心,为国为民,冥阳普利,若得心佛一体、感应道交,在做佛事前应当大赦牢狱、禁止屠杀、赈济难民。并且将途中遭遇杨天福、吴学显之事,详细禀报,提议借此大赦,将他们关押在监的人员一并释放,这样做法可以感化他们。唐继尧一一照办。第二年春季,在昆明忠烈祠启建冥阳两利水陆法会,法会期间唐继尧派员招安杨、吴二人,委任二人为大队长,二人自从投诚政府,改恶从正,忠心公务,始终未变,从此地方各获平安。水陆法会开始时,各坛场蜡烛尽开莲花形状的灯花,霞彩夺目,十方善信咸来聚观,啧啧称奇。四十九日后,法会圆满,送圣时,天空中涌现幢幡宝盖,在云中飘扬,昆明全城人民尽皆目睹,罗拜于地,齐诵佛号,蔚为壮观!唐继尧大生信心,率合府人等皈依三宝,为佛门弟子。

虚云老和尚百年感慨(虚云老和尚苦行事迹)(2)

云棲寺双鹅立化往生。民国九年(1920)春,昆明城西三十里有碧鸡山,在华亭峰下有元代古刹华亭寺,日久荒废,寺产欲售卖于洋人开办俱乐部,云南督军唐继尧与王九龄、张拙仙诸居士商议设斋邀约虚云老和尚,再三聘请老和尚重兴此寺为十方丛林,易名为靖国云棲禅寺。云公初在大理宾川鸡足山先后修建了西竺寺、迎祥寺及钵鱼峰护国祝圣禅寺,从此年开始在昆明八年时间修复了云栖寺、兴福寺、筇竹寺、胜因寺、松隐寺、招提寺、太华寺、普贤寺等。在建造云栖寺期间,张拙仙居士送寺两只放生鹅,老和尚为之说三皈依,二鹅俯首静听,至说皈依结束,二鹅举首目视老和尚,似极欢喜。自此二鹅相伴,常随僧人上殿念诵绕佛做功课,白昼于寺前放生池中游动戏水,晚上即守护三门。经过三年,一日雌鹅在大殿门前右绕三转,举首望佛,振翅长鸣数声,站立蜕去,毛形不萎,寺僧盛以木盒葬于寺外。雄鹅数日不食不饮,哀鸣寻觅,状甚悲苦,每日于大殿前仰首观佛。维那师父为之鸣磬告曰:“你失伴甚苦,既知观佛,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不要贪恋这个苦恼之身”。维那每击一磬,雄鹅即念佛一声,大约念了数十声,曲颈作礼佛之状,右绕三匝,振翅一扇,敛翼而逝。张璞宏西居士作有《云栖双鹅往生记》叙述此事。

虚云老和尚百年感慨(虚云老和尚苦行事迹)(3)

救人性命,感化夫家。民国十年(1921)虚云老和尚八十二岁,这一年顾品珍主政云南为督军。从二月份开始,降雨不止,洪涝成灾,城中街道一片汪洋,水可行舟,每日放炮轰天欲去阴霾,亦无效果。到了夏季七月以后又大旱数月,秋天因为热毒蒸腾,喉疫大作,死亡数千人,冬季时节河道枯竭,河床扬尘。遭遇如此凶岁,诸事不得不暂缓进行。有一天早上进昆明城办事,午后在回山的路上树下憩凉,拾到一包裹,内有金钗玉钏及滇币、法币约二万元。坐等失主至将暮,不见人取,只得暂时先带回寺院,明日再来此处等候,登报寻找失主。走到途中看到一女子跳海寻死,急忙入水挽救,牵衣上岸,好言劝喻。据女子自言姓朱,年龄十八岁,父亲在城里福春街开药铺为生。孙师长至家里求婚,自称未娶妻子,谁知娶过门之后才知悉他有原配夫人,其妇凶残,屡遭毒打。为求活命,暗中携资逃亡,慌忙之际将所带包裹丢失,已无活路。询问失物相符,乃将包裹交还,女子悲喜,云公用佛法劝慰。翌日通知朱、孙两家翁姑父母亲人来寺调解,为之讲说因果报应、因缘业力种种道理,其丈夫及原配夫人跪佛前忏悔,立誓改过,并发心学佛修善,皈依受戒,在寺院住了三天才回去,从此一家人和好爱敬,再无争吵。

虚云老和尚百年感慨(虚云老和尚苦行事迹)(4)

拾金不昧,用于赈灾。民国十一年(1922),重建胜因寺、太华寺、松隐寺、招提寺,在采伐木料的山中,于林中捡到一包袱,内有金银币二十余万元。砍伐木头的工人认为这是无主遗物,现在建寺期间,资金困难,可以用于建寺使用。虚云老和尚严辞拒绝,佛制戒律规定出家人路不拾遗,失物必交于失主,今日既然无法找寻到失主,此款即应交于政府赈济灾民,若归于寺院,不但违犯佛戒,于理更为非义。众人称善,遂由虚云老和尚将款亲手交于政府,说明源由,专为赈灾款项。

虚云老和尚百年感慨(虚云老和尚苦行事迹)(5)

祷雨求雪,疫病解除。云南因为连年旱灾,喉疫病苦,人民死亡无数。全省将士庶民无不思念唐督恩德,众同议定,迎回唐继尧继续主政云南。唐继尧回滇督任,诣寺请求虚云老和尚祷雨,设坛三日,已干旱了半年时间的云南全省降下大雨,旱情解除。旱虽化解,喉疫病毒仍然不止,唐继尧为难的询问云公:“闻大雪能灭除喉病,现在阳历已经到了四月份,在云南这里如何能够降下大雪啊”?公对曰:“我为云南全省父老人民设坛祈请,另外唐督你也要为全省百姓竭诚祈求佛菩萨感应”!唐继尧沐浴受持八关斋戒,云公于坛礼诵,第二天,雪下盈尺,喉疫除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