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中喝出咖啡机零件

近日,北京一网友反映在星巴克外卖拿铁中喝出咖啡机零件。涉事星巴克门店经理回应称,该咖啡是一位聋哑员工制作,操作时没有听到零件掉落的声音,由于零件是重物,掉落后沉到了杯底,并且该零件颜色与咖啡近似员工没有注意到。

星巴克最新损失(喝出咖啡机零件)(1)

针对此事已对消费者整单退款,并给五张饮品券作为补偿。此事为北京首例,星巴克方面对此事也很重视,会统计全北京这个零件有没有松动。关于该物件清洁度门店称挺干净。

星巴克App出现bug

无独有偶,4月12日,据多位网友反映,星巴克App出现bug,账户多出多张优惠券。对此,星巴克客服回应表示,是系统异常,目前正在修复中。

星巴克最新损失(喝出咖啡机零件)(2)

对于优惠券是否可以正常使用,星巴克表示如果门店可以正常核销就是可以使用的。网友反馈称,账户里忽然被发放多张优惠券,包括生日邀请劵、周年邀请劵等。

媒体发现,目前星巴克App已经无法登录,显示:“出错了,请稍后再试状态。”

对此,多位网友对星巴克App出现bug问题表示质疑,认为星巴克是在营销。

篡改食品标签

今年2月,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无锡震泽路店、无锡昌兴大厦店,被无锡市新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并分别罚款69万余元、67万余元。

处罚原因为,两店通过篡改、撤换、撕毁调制的食品原料保质期标签等方式,使用过期食品原料、经营过期食品,擦拭食品接触面的毛巾未能实现专用等行为。

2021年12月,有媒体在上述两家门店卧底调查,曝光其过期配料私换标签、隔夜蛋糕再次上架等行为,星巴克因此登上了“2021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榜单。消息曝出后,星巴克发文道歉,并给出相关整改措施。

驱赶民警

2月14日,“星巴克驱赶执勤民警”引发热议。

多家媒体报道称,星巴克重庆磁器口后街店员工因执勤民警在门口吃饭“影响品牌形象”驱赶并投诉了当事执勤民警。

星巴克最新损失(喝出咖啡机零件)(3)

此后,星巴克中国回应,关于网上流传的重庆星巴克磁器口门店的情况,我们经核查了解,事实如下:2月13日下午5点左右有四位民警来到门店,门店安排民警在户外客区就餐。

后因有其他顾客希望在户外客区就餐,门店伙伴与当事民警在协调座位时因言语不妥引发沟通误会,对此,我们致以歉意。

但事件过程中不存在网传的“驱赶民警”及“投诉民警”的情况。星巴克一直致力于扎根社区、服务社区,门店一直以来与所在地的警方沟通良好,得到警方的大力支持。星巴克一如既往地欢迎每一位顾客的光临。

星巴克为何如此傲慢?

1999年1月,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国贸开起了第一家门店。彼时国内对于咖啡的认知还停留在速溶咖啡阶段,星巴克的出现,打开了国人对于现磨咖啡的认知;第二年5月,星巴克又先后在香港中环交易广场、上海淮海路力宝广场开店,坚持走高端路线。

星巴克最新损失(喝出咖啡机零件)(4)

当时,北京全市人均月工资还处于一千多元的时代,而星巴克一杯卡布奇诺最低售价就要19元,高昂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但由此也树立起了高端品牌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由于中国不允许外资独资经营零售和餐饮业,星巴克进入中国采用的是特许经营,即中国本土企业合作:星巴克总部输出品牌及管理体系,本土企业负责经营。事实上,当初的星巴克总部并不看好中国市场,这一点从其所持有的合营公司股份便可窥一斑:上海地区的持股比例仅有5%,京冀地区更是纯授权经营,不占有股份。

没过两年,星巴克总部便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彼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白领阶层快速兴起,对于咖啡的需求也与日剧增,仅2002年一年,星巴克上海门店的营收便突破1亿元,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2003年,星巴克总部先后回收上海地区50%的股份以及华南地区51%的股份。

2005年,随着我国开放外资企业独资运营,星巴克总部开始在大连、青岛、沈阳等地试水直营门店,同时继续收回经营权——两年后收回了中国地区的所有股权,实现全面自营。

此后,星巴克开始了在中国突飞猛进的扩张步伐,门店数量也从2018年的不到3000一路扩充到了5400(截至2021年10月),3年时间几乎让门店量翻了近一倍。

纵观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其于过去处于咖啡“蛮荒时代”之时进入,并以高单价和更具体验感的门店,对一二线城市的商务场景进行无差别的地毯式覆盖,在国人心目中逐渐构筑起高端商务咖啡形象,这种形象也让星巴克多年来一路躺赢。

目前中国已经是星巴克发展速度最快、最大的海外市场,在中国内地200多个城市开设了5400家门店,而涉事门店成立于2020年12月,至今仅14个月。

据海外网报道,由于通胀加剧、供应链断裂以及劳动成本攀升,美国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宣布将在2022年提高产品价格,以抵消飙升的成本。

星巴克CEO凯文·约翰逊还表示,预计未来几个月还将继续涨价。


本文综合自:新浪科技、澎湃新闻、AI财经社、北青网、和讯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