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及规范第157篇,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生产线稼动率基本知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生产线稼动率基本知识(生产产能与负荷分析实施办法)

生产线稼动率基本知识

管理制度及规范

第157篇

生产产能与负荷分析实施办法

1 目的

规范生产计划安排前对制造产能与生产负荷之间是否平衡的分析,使生产计划合理、可靠,并可作为事前的设备、人力申请的依据,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生产部安排日程生产计划(一般指月度生产计划)时适用,也可供车间作为人力、设备分析的参考。

3 定义

3.1 工作中心区分

3.1.1为方便预估产能,由生产部将不同功能的制造单位区分为若干个“工作中心”(一般以生产线、科室为单位),作为产能与负荷的管制单位,并编号以示区别。

3.1.2必须连续作业的、相连的不同设备,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的工作中心。

3.1.3凡工作性质相同,且规格类似或相同的不同设备(如注塑机),其生产作业可以互相替换的,应视为同一工作中心。

3.1.4工作性质相同的班组(人员),应视为同一工作中心,不另依熟练度或更细工序再划分为不同的工作中心。

3.2产能与负荷分析管制表。

生产部将各工作中心每一时段(一般为月度或周次)的产能与负荷分别换算成相同的可比单位,如时间或产量(一般用时间来衡量),填入同一张表单,以比较分析制造能力与生产任务之间可否平衡。此表称为产能与负荷分析管制表,它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3.2.1工作中心的名称、编号。

3.2.2分析评估期间(一般为一个月或一周)。

3.2.3产能状况,含正常上班及加班,一般包括可稼动天数、可出勤人数、可稼动设备数、每日班次、产能系数及产能时间等项目。

3.2.4负荷状况,含生产批号、生产产品、生产预定量、标准工时、负荷工时等项目。

3.2.5分析结论及对策。

4 管理规定

4.1 产能预估分析

4.1.1月份产能预估分析。

4.1.1.1每月24日前,生产部依各工作中心的不同分别填写产能状况。

4.1.1.2正常产能,指该月依企业规定正常上班的总时间内的产能状况,依次填入可稼动天数、可出勤人数、可稼动设备数、每日班次。

4.1.1.3产能系数以最近三个月该工作中心的平均生产效率为标准(如95%)。

4.1.1.4 计算公式:

设备产能时间=每日正常上班时间×每日班次×可稼动天数×可稼动设备数

人力产能时间=每日正常上班时间×每日班次×可稼动天数×每班人数

4.1.2周次产能预估分析。

4.1.2.1每周末,由生产部依各工作中心的不同分别填写下周产能状况。

4.1.2.2填写方法参照月份产能预估分析。

4.2负荷预估分析。

4.2.1月份负荷预估分析。

4.2.1.1每月24日前,生产部将业务部转发的订单状况,转换成生产订单,并编上生产批号,同时加上预估陆续补入的订单状况,依各工作中心的不同分别填写负荷状况。

4.2.1.2填入生产批号(预估订单可不填写批号)、生产产品名称、生产预定量、标准工时。

4.2.1.3计算公式:

负荷工时=生产预定量×标准工时

4.2.1.4合计的负荷工时为各批的负荷工时加总而成。

4.2.2周次负荷预估分析。

4.2.2.1每周末,由生产部依各工作中心的不同分别填写下周负荷状况。

4.2.2.2填写方法参照月份负荷预估分析。

4.3分析结论及对策。

4.3.1产能大于负荷。

估次月(周)的产能大于负荷时,一般应对措施有:

4.3.1.1要求业务部门追加订单。

4.3.1.2将下月(周)的订单提前。

4.3.1.3安排富余人力或设备支援其他工作中心。

4.3.1.4安排富余设备保养及人员教育培训。

4.3.1.5安排调休,减少加班。

4.3.1.6必要时将设备变卖、转移,人员裁减、辞退。

4.3.2产能小于负荷状况。

当预估项目(周)的产能小于负荷时,一般应对措施有:

4.3.2.1向其他工作中心请求设备、人力支援。

4.3.2.2不足工作量由委外加工弥补。

4.3.2.3必要时增购设备,增加人力。

4.3.2.4延长加班时间,牺牲休息时间。

4.3.2.5必要时与业务部门协调,将部分订单延迟或取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