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具有内在的固有的能动性,它在本质上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之所以是丰富、多样和生动的,正是它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表现和结果。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例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标志着一切事物、现象的一切变化和 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同物质一样,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无运动的物质或无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设想的。全部科学都证明了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绝对静止、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从大尺度的宏观世界到小尺度的微观世界,从没有生命的无机界到有 生命的有机界,一直到人类社会,都没有绝对不动、凝固不变的东 西。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例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

在无限辽阔的宇宙中,总星系、星系、各个天体都不停地在太 空遨游。整个太阳系绕着银河系旋转,太阳系的各行星绕着太阳旋 转,而它们自身又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宇宙天体就是一个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体系。不仅如此,它们还是一个有生有灭的历史过程: 一些旧的天体毁灭了,另一些新的天体又产生了,经常地、不断地 进行着旧的毁灭、新的生成的变化过程。

据科学推算,太阳和地球大约已有50亿年的历史;由于太阳能量的大量消耗,再过50亿年它将变成一个不发光的天体,最后归于毁灭。宏观物体是如此,微观粒子也是一样地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都有着自己生成、发展和灭 亡(转化为其他粒子)的历史。既然如此,处在无限宇宙中的地 球,以及地球上由微观粒子所组成的各种物体,不言而喻,也不 会处在绝对不变的静止状态。

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从来就有,而是由无机物长期演变、发展而来。在特定条件下,在地球上产生了生命现象、产生了单细胞生物,经过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由低级到 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进化、发展为今天的二百多万种生物。同时, 任何一个生物有机体也处在不停息的运动中,如果没有新陈代谢、 自我更新的运动,它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人类社会也同样处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变化中,没有任何一种社会形态是 永远不变的,社会每天每时都进行着生产运动,而生产的发展又推动着社会关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处于变动之中。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例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

人类的认识,人们的知识,就是在物质的运动中获得的。如果事物是绝对静止、永恒不变的,不经历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一 样,绝对同一,那么,人也就无从去认识事物、区别事物,无从获得任何知识。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们所认识,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

恩格斯说:“运动着的物体 的性质是从运动的形式得出来的”,“认识了物质的运动形式”, 也就“认识了物质本身”。每一不同形式的物质运动,都有不同的表现,发出不同的信息,这些不同的表现和信息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出人的认识,获得对物质世界的各种知识。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同样,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 动也是没有的。就是说,“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凡是运动, 都有物质作为它的实在的基础和担当者,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不可思 议的。

科学表明,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宏观物体是 机械运动的主体,分子是热运动的主体,电子是电运动的主体,生 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主体,人们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主体,等等。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例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4)

现代科学在对原子内部、原子核内部基本粒子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原来不知道的新的运动过 程和运动特性,进一步证明了运动同物质的不可分性。例如,由电子和正电子相互作用转化而成的电磁场量子(光子),就具有不同 于一般物理运动的新特点:量子不具有静止质量,在任何时候都不 存在于静止状态中,而是以光的速度运动着;电磁场不具有实物, 性,也没有静止质量。

但是,这种新的运动过程和特性并没有“非 物质化”,量子和电磁场虽没有静止质量但却有运动质量,它们同具有静止质量的实物一样,也是物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

任何实物客体都具有质量,同时又有与一定的质量相当的能量,当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其能量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当物体的能量发生变化,就表明其质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质能相关式所表述的质量和能量的联系,是物质 和运动的联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进一步证实了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制的,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运动和物质 的联系也是非常明显的。

整个的社会运动就是建立在生产方式这个 物质基础上的,社会的政治运动、思想文化运动等等,不仅它们的 内容,归根到底总是社会存在,即现实的客观的社会物质关系、物 质条件的反映,而且它们赖以进行的运动主体、运动手段也是物质 的、客观的。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例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

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等等诚然属于精神运动,但它总是同人的生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以生理活动为其物质基 础的。科学表明,脱离人的生理过程的纯粹的心理活动、纯粹的精 神运动是视本不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运动和物质辨证关系的原理,对于反对唯 心主义,彻底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具有重要意义。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总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认为运动是精神的运动,精神是产 生物质及其运动的根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主观意识、精神的运动及其产物。

主观唯心主义者王阳明的弟子钱绪山宜称,运动只是“”(主观意识)的运动,“天只此知之虚明,地只此如之凝聚”,“四时日月只此知之流行,人与万物只此知之合 散”。马赫主义者毕尔生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客观唯心主义者则认为客观精神是宇宙的本体,一切事物都是客观精神的运动及其产物。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例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6)

朱惠把精神性的太极看作是万物 运动的根源和动力,他说,“总天地万物”的“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静,静极复动”,由此产生出物质世界。黑格尔也把运动和物质制裂开来,认为运动只是“绝对精神” 的自我运动,而自然界本身在时间上是不运动、不发展的。所有这 些唯心主义运动现都是根本错误的,它们的要害就在于否认世界的 物质性,否认精神的运动、概念的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辩证唯物主义在强调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物质运动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宇宙间的一切物质运动,天体的运行,季节的更替,生物的进化,人类社会的发展等等过程,都有其 某种反复出现、必然如此的秩序和不可改变的确定趋势,贯穿其中 的规律性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物质运动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同样,物质运动的规律也是不能创造,不能消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