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之一:什么样人,你需要给他送礼?,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送礼有什么心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送礼有什么心得(送礼的诀窍)

送礼有什么心得

送礼之一:什么样人,你需要给他送礼?

送礼之二:送礼之二:送礼的用处到底如何体现? 送礼之三:什么时候送?

送礼之四:送什么东西?

送礼之五:送礼之前如何铺垫? 送礼之六:送的时候怎么说? 送礼之七:不收被拒绝怎么办? 送礼之八:送礼几个忌讳

十多年前,中秋节前某个晚上,我提着两瓶好酒、一盒茶叶、一盒月饼,来到某个领导 家楼下,然后打了一个电话。

“XXX 部长,您好,我想来您家里拜访一下。我已经在你家楼下了。” “不好意思,我家里没人,你回去吧。”

看着这位部长家楼下,看着他家亮着的灯,屋里有人影走动,十几分钟后,我转身离开。 那时候我就在想,不是说下属要给领导送礼的吗?怎么我送不出去?到底是什么地方出

现了问题?

工作快二十年后,自己又了很多次礼,也收过很多次别人送的礼。再反过来看这件事, 才明白过来,原来当时自己真的不懂送礼。那么到底什么是送礼?怎么送礼?送什么?送谁呢?围绕着送礼的问题有很多,我把自己的感悟分享给你。

送礼之一:什么样人,你需要给他送礼?

大多数人觉得送礼,就是求人办事。要是抱着这种想法去送礼,多半是送不出去的,至 于为什么,后面会细说。但是我们先反过来想,什么样的人你需要给他送礼。

排除求人办事这个纬度,我个人觉得,送礼就是要为自己铺路。所谓铺路,你可以理解为搞关系,可以理解为为自己牟利,也可以理解为拉拢盟友,送礼永远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这第一种人,就是职场中的领导,尤其是能够决定你职场命运的领导。你工作干的好, 是应该的,因为公司、单位支付了你报酬。但是你送礼,却表达一种私人关系和投资。设想一下,在单位上,你和几个同事工作做的都非常不错,能力、资历、学历、背景、为人处事大家都差不多。这个时候,领导要推荐一个人上去,你觉得领导会优先推荐谁?所以送礼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当然这里说的送礼,不是临时抱佛脚式的。而是在平时适当送送礼物,给领导做感情投 资。这样做的,让领导心理记住你。当有好处的是,自然就会想到你。

这里的领导,有两种,一种是可以直接决定你命运的直接上级,你要送这种。而对于那 些越级的上上级领导,最好是不要去送。因为你和这种领导级别上差的太远了,你送了未必 产生作用,甚至很有可能产生反作用。

这第二种人,有潜力的同事。俗话说,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你能遇到一个厉害的人,你多和他接触,你自己就会受到影响。职场中,你要送礼的人,不光是领导, 尤其是看到一些有潜力的同事,你也要送礼。因为他有潜力,他发展起来是必然的,因此你在他还没有发达的时候,送送礼把关系搞好,说不定他起来之后,会提携你一把。这也叫烧冷灶。

刘邦当亭长的时候要押送一队人去做事。临行的时候,他在沛县的朋友都来送行,每个 人都给了一点路费作为心意。别人都给了 3 个大钱,而唯独萧何给了刘邦 5 个大钱。要知道那个时候萧何的职位比刘邦高的很,但是为什么萧何要比别人多给?因为萧何看出来刘邦不 是一般人,将来要成大事。所以在刘邦没有发达的时候紧紧跟着刘邦。当然送礼只是一个小 细节。

第三种人,领导身边的心腹。有句话叫做朝中有人好做官。放在官场的确如此,但是其中背后的意思不是说有人这么简单。而是说在围绕权力中心,你要有人。什么是权力中心? 职场中老板、各级领导就算权力中心。能够调动各种资源、能够安排别人做事、能够决定别 人前途、能够进行资源分配,有这些特点才叫做权力中心。什么叫有人?领导身边的人,比 如心腹、得力干将。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领导身边的红人、心腹干将要搞好关系。但是对于为什么,并没有 过多的去深入思考。其实在我看来,为什么要和领导身边的心腹、红人搞好关系,有这几种好处。

首先,就是说好话。也就是常说的在领导面前给你美言几句。尤其是当你工作出成绩了, 而你自己又没有办法“上达天听”,那么有人帮你在领导面前提一提,让领导知道有你这号人,知道你工作还不错,这对你而言说不定就是一次机会。但是如果没有呢?要么靠你自己邀功请赏,要么就等领导主动了解。前者容易得罪人,后者你未必等得起。原来我有个同事, 本事一般般,但是他和领导的一个心腹关系很好。后来,在这个心腹的运作下,这个同事就到了一个有油水的部门去干了。

其次,信息收集。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想要混出来,并不在于他多努力,而在于他选对

了事情,然后持续不断的投入资源去怼这件事。如果是职场中,就是选择领导关注的事情, 然后把这个事情做好。如果是领导不关心的事情,你做的再好都没用。那么问题来了,你怎么知道领导现在关注什么事情?所以,领导心腹的作用就体现了。这就相当于一个雷达、一个间谍,告诉你领导现在关注什么事情,然后你在这方面用功做好。到时候领导一看,呦呵, xxx 做的不错啊,小伙子人不错。这样你就在领导面前容易出彩。

最后,危机公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做事,难免会出错。出错了你就要把影响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并消除影响,这也叫危机公关,这个时候你要找领导解释。 但是问题来了,领导现在对你正在气头上,他会听你的解释吗?会不会你越解释越起到反作用?这完全有可能。但是如果这时候有人帮你说话、帮你缓解,事情就不一样了。这就是第三方的作用。而领导的心腹、红人、得力干将,无疑就能够起到很好的第三方作用。

在战国的时候,庞涓的侄子庞葱和魏王太子去国外做人质。庞葱临走前就对魏王反复的 说,他走后一定有人会说他和太子的坏话,而他和太子又不在,无法辩解,请大王一定要明 察。魏王答应了。果然庞葱和魏太子走后,就有人说他们的坏话,一开始魏王不信,后来说 的次数多了就信了。但是如果庞葱能够和某个在魏王身边的心腹关系好,那么这个人出来为 庞葱说说情,搞不好结局就不一样了。

对于这些领导面前的心腹、得力干将、红人,他们并不能对的事情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他们能够对你的事情施加影响。所以你送礼给这些人,搞好关系,最低限度是让他们不要背后搞你,当然最好的情况就是能够在某些时候帮你一把、说说话。

第四种人,关键人脉。这个其实很模糊,所谓关键人脉,其实有两点含义。其一是这个 人本身很厉害,资源多、对你有用,将来能够在某方面帮助到你,所以你送送礼物适当维持这个关系。其二就是这个人背后认识的人多,有很多资源。你有需要的时候,这个人能够帮你从他的关系中找到能够给你帮助的。毕竟人的资源有限,你不能谁都去认识,你只需要认识一些本身人脉广的人,维持好这个人脉关系节点就够了。

我有个朋友在体制内工作,认识不少人。我有事情就会去请他给帮忙。一开始我也想, 能不能认识他背后的这些人。但是后来发现,一方面不现实,另一方面也不划算。说不现实是因为没有交集且后续维护很难,尤其是没有办法为对方提供价值。说不划算,是如果认识了这个朋友背后的 10 个人,那么我要投入 10 份资源去维护这 10 个人的关系,又费钱又费时间。但是如果我把这个朋友维护好,可能只需要花个 2~3 份时间和金钱,这 10 个人的资源照样能够为自己所用。

送礼之二:送礼的用处到底如何体现?

首先要明确一点,不管你送给谁,除非你是送个几十万几百万很贵重的东西,否则收你 礼物的人,一般情况下都不缺你送的那些东西。既然如此,送礼的用处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重在关系和感情上的建立。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作为领导,手下有两个员工,水平能力

业绩个方面都差不多,但是有个在平时会送你一点东西,比如时令水果、大闸蟹,偶尔还有 什么文艺汇演的门票。那么你对这个员工会不会比另外一个更好一点?反正我是会的。

但是严格来说,如果遇到升职加薪、权力纷争,领导会不会因为你送礼东西就选你呢? 基本上不会,因为他们看中的利益不会因为你送一点礼物而就动摇,但是在决策的时候你送 礼的这个因素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就算会也不是因为你送的礼物,而是因为你送礼这件 事情让领导看到你和别人不一样。

这话怎么理解?

送礼这个东西,向别人传递的意思是亲近、顺从、结交。而他产生的作用,就像是在航 行的巨轮边上推了一把。当下绝对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是持续的推,时间越长,这个作用就 看出来了。你不要指望你送礼本身起到什么,关键送礼带来的情感效应才是关键。

为什么说送礼培养的情感关系有用。倒不是送礼培养的,关键是需要与你送礼的目标培 养一定的感情缔结关系。在刘邦死后,他的老婆吕后掌权,杀了不少刘姓诸侯王,大肆重用 吕家的人。后来吕后死了,忠于汉室的老臣决定要诛杀吕氏,但是手中没有兵权,长安的南北两军分别在吕产和吕禄手中。

为了搞到兵权,周勃挟持了吕禄好朋友郦寄的父亲,让他去劝说吕禄交出兵权。吕禄见是郦寄来劝说,就像相信了郦寄的鬼话离开了北军跑去郊游,周勃趁机进入北军夺取兵权, 入宫杀掉南军统领吕产,失去兵权的吕氏立即被诛杀干净。说这个故事,主要点出的就是因为郦寄和吕禄关系好,所以吕禄因为相信郦寄,所以也就相信了郦寄的话。

其实你可以想一想,如果你要对一件事情做决定,有两个人给你提建议,一个是和你关 系不错的,另一个和你没什么关系的。你必须在其中选一个,你更倾向哪个?大多数人都是 选择前者。因为你和他有关系、关系好,所以你相信他,对他提出来的东西也相信。可是你 要搞明白一点,你和某人关系好亦或者信任他,与他说的东西是否对、是否要选择,其实并 没有逻辑上的关联。意思就是你虽然信他,和他关系好,但是他说的东西很可能是试错。

而送礼就是关系建立信任的过程,当然送礼只是手段其中之一。你要明白送礼的主要作 用是什么之后,其他关于送礼的一些细节和操作你就能明白了。

那么再从送礼来说,你带着礼物去找对方,到底是为什么。有两点!这第一点就是伸手

不打笑脸人,你带着礼物去,别人总不可能对你横眉竖眼的吧。所以这第一点作用就是表示一个尊重。这第二点就是,送礼为了好开口。比如你找对方要谈个事情,不管关系到不到位, 你都算要有求于人,你带着礼物去,就是为了给你一个开口的机会。否则,你空手去,开口说请别人帮忙,结果别人直接给你堵回去,你怎么办?但是你带着礼物去就不一样了,别人好歹要看在礼物的面上让你说完。至于有没有用,等你说完在讨论。很多事情,不给你机会说完,就等于无。只要给你机会说,那么多半能成。诸葛亮舌战群儒,如果不给他开口的机会,哪来后面的孙刘联合火烧赤壁。

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要说明,送礼主要的作用是为了通过建立关系情感,然后通过这个关系和情感来影响对方,从而实现你的目标。这个过程是个长期的过程,你不要指望送一次礼就能够起到效果。其实用《孙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就能解释。比如职场升职加薪,所谓正就是你的综合能力,而奇方面送礼就算一个。你别人竞争,大家水平都一样, 那么你送礼极有可能会因此胜出。比如竞标,大家价格、质量都一样,那么取胜的是谁?还不是那个会走关系的。送礼的作用是建立关系情感是奇兵,但是起作用的基础是你自己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即正兵。要是你正面经不起敲打,就算你奇兵送礼再厉害也没用。这就是为什么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的。

不要过度的高估送礼的重要性,同样也不要以为完全不送礼你就顺利能行走这个社会。 只有你自己既有真本事、自身素质过硬,再配合送礼和人际关系相处,你的人生之路才会走的比别人快一点、顺一点。如同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过分依赖其中一个也不可。

送礼之三:什么时候送?

前面说道,既然送礼更多是建立关系,那么什么时候送才好呢?这里要先纠正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逢年过节送。写这文章前几天正好是中秋节,相信不少人都送了礼亦或者

收了礼。每到过节的时候,比如中秋、端午、元旦、春节都是送礼的高峰期。很多人送礼也都选择这个时间点前后来送。这些时间点送礼,太过刻意、痕迹也太明显。而且现在各种纪律抓的这么严,每到过节的时候更是紧张的时候,更有的单位直接发短信提醒要洁身自好。 你去送礼,别人未必收,因为风险太大了,别人看到暗中举报一下,你就得不偿失了。退一万步来所,真有哪个不拍死的,这个时候敢收,那么你送,别人也送,你这个送礼的效果就不是太明显了。这样就显得你送礼好像是例行公事一样。当然这是打个比方。

所以这第一个误区是逢年过节送礼,不是不要送,而是说尽量避开高峰期那几天。

第二个误区:临时抱佛脚送。战国的时候,有个故事,叫做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说的是齐宣王有两个妃子,一个叫做钟无艳,长的很丑,但是有治国安邦的才华。而夏迎春 长的很漂亮,能把齐宣王服侍的很开心。于是乎每次国家有事情,齐宣王就找钟无艳。而没有事情的时候就去找夏迎春玩乐。

还有一句俗话,无事不登三宝殿,什么意思大家都懂。现实中,很多人送礼就是这样, 没事的时候就想不到送礼,而有事的时候才会想起去送礼,这就叫临时抱佛脚。只不过临时抱佛脚有没有用?不能以一概之,只能说看情况。

通常情况下,临时抱佛脚,用处不是很大,为什么这么说?

你平时不注重关系的培养和缔结,有事的时候再去送礼,那么这个事情的性质就变成了利益交换。那么这个时候你送礼,是为了办事,你送的东西,要对自己这个事情进行估价。 比如说你想升职,平时你和领导不怎么热络,这个时候你送礼,带着烟酒茶三件套去,你当领导是叫花子打发?起码是升职之后一到半年收入才能搞定。但是如果你平时注意培养关系,时不时送个小礼物,可能你就不需要这么费周章了。

收你的礼的人会想,你平时不送,现在知道他的重要了才送。反向说明你平时对他有所 轻视。那么对方凭什么要收礼,凭什么要帮?还不如选个平时对自己表较好的。甚至对方会想,你以前都不知道培养关系,现在需要了才临时抱佛脚,多半也是个不懂感恩的人,这次 提拔了你,搞不好你会以为这是送礼的作用,以后就翻脸不认了。这也是为什么临时抱佛脚 多半没用的原因。而且,你临时抱佛脚,平时关系不到位,别人对你不是很了解。不了解就 是不太信任。那么对方在帮你的时候就要考虑到风险的问题。甚至很多时候,别人因为和你 关系不到位,宁愿少招点事也不想帮你。但是如果你平时关系铺垫到位了,关键的时候送礼 拜访一下再一说想法,事情就顺其自然的给你办了。

所以说,不管你是混职场还是体制内亦或是其他地方,只要你选择了走送礼这条路去破 局。那么对于那些将来有可能要送礼求人办事的,你就要提前铺垫好,平时送送礼,别搞得 需要临时抱佛脚。

很多人看到上面两点,觉得节日和办事送礼既然是误区,那么什么时候送礼?这里不是 说节日和办事送礼是误区,而是说这几个时间点,未必是最好送礼的时候,送礼选择的时间 点,其实不在于看你选什么时间送,而在于你要随心、随机会,甚至说创造机会去送礼。

比较好的时间点,比如对方过生日,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时间点,但是这个痕迹还是太 重了,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是很喜欢。当然,这是从对方的这个人的角度来说。亦或者,比如 对方家里有什么喜事,小孩读书、工作、结婚之类的,都是一个好机会。

再比如,对方帮过你、给你帮助之后,你可以找个机会去送礼,表示感谢。这是从事情

的角度来。就像是你去庙里上香还愿一样。当然这里有两层意思,一种是对方的确给过你帮 助,你作为感谢送礼。还有一种就是“设局”,这个是怎么回事,后面你会提到。

所以说送礼,尤其是什么时候送礼,没有个具体定数。核心一点是,这个人在这个时间 段比较愿意接受你的礼物就是好实际。具体什么时间合适,你要结合你的情况,这个没有个 定数。尤其是以铺路培养关系,送礼的时间选择就更要随机化、见缝插针的去送。这样才会让别人感觉,你这个人不错。而不会觉得你是在故意巴结他。

送礼之四:送什么东西?

提到送礼,很多人想的可能都是官场那套,比较倾向于利益交换那种。这里我不想深入的去说利益交换的送礼。这里先简单的提几点。利益交换为基础的送礼,你想别人把这个利益拿出来给你,那么你送礼前期铺垫关系要有,中间要有人做局给你做侧击,后面要收尾。 所以送礼分三段,每一段送的都不一样。但是基本上就是你谋求的利益越大,你拿出来的东西越多,别人越能感受到你的诚意,因为这是利益交换。如果你拿个烟酒茶想让别人给你一个项目,那你还是省省吧。

主要的还是基于关系培养铺垫,人情往来送礼应该送什么东西?

首先说忌讳。这里的忌讳无非就是现金、贵金属、银行卡。因为你既然是为了培养关系, 那么送这些指向性太强的东西,这会给别人非常大的压力,别人不会收,也不敢收。咱们中国人情往来更多是对方办红白喜事随份子。平时接触交往培养关系,你突然送别人现金一类的东西,别人会想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反而会对你心生提防。所以现金、贵金属、银行卡这一类的东西最好不要送。

那送什么东西呢?这里思维不要狭隘,可以广一点、发散一点。大致有四个角度。

从对方本人角度。所谓对方本人的角度,那就很好理解了,简单的来说就是投其所好。对方喜欢什么你就送什么。具体是什么,重点在与你平时的观察。比如,我有个朋友去台湾玩,带回几瓶金门高粱酒,正好他领导喜欢喝酒,就送了领导几瓶。这就是投其所好,你想送礼的人,不可能没有什么爱好,只要你细心观察一定有。如果没有那么你可以试探,总会摸出来。

从对方家庭角度。很多人送礼,都是针对对方本人。其实思维可以广一点,对方的家庭其实也可以纳入进去。比如对方老婆、小孩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你趁机送点什么过去,难 道对方会因为你不是送他自己的,而对你有意见?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心理因素。如果你送他本人,那么会拒绝,因为他的理由是他自己。但是你送个他家人,那么他心理上会有一种侥

幸(或者说给自己找借口),送的是家人,那就收吧。所以为什么很多贪官因为家人而把自 己给搞进去了,这其中的心理影响因素不是没有的。当然,我不是让你去行贿,而是说你在 平时铺垫培养关系的时候,送礼的范围可以适当的扩大一点。对方家人收了你的东西,平时 也说说你的好话、吹吹枕边风,同样对你也是有利的。

比如,我有个同事,去日本玩的时候,顺手带回一套玩具,就送给领导的儿子,领导的 儿子开心得不行。然后,我这同事又让他老婆给领导老婆送了一套日本的药妆,领导老婆开 心的也不得了。

从事情角度。什么叫从事情角度?很多人以为送礼就是送东西,但是在我看来,送礼未 必要送东西,有的时候帮那个你想要铺垫培养关系的人,疏通一些他搞不定事情,这也是送 礼。可能你会觉得,自己都要送礼求别人办事了,怎么可能别人会有我们能够办的事情呢? 这个社会很复杂,的确比你层级高的人他有自己的关系网、人脉网。但是你敢保证,他

的这些关系网、人脉网都能什么事情都能够照顾得到?同样你或许比对方稍微层级低了那么 一点,但是你的人脉关系中,搞不好真能够有帮到对方的地方。所以,就你自己而言,你自 己本人的确帮不到对方,但是你背后的人脉,以及这些人脉背后的人脉有却有可能。你可以 通过整合这些资源,来帮那个你想要铺垫培养关系的人解决一些事情。

照样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专门搞苹果维修。我领导他用的苹果手机锁上了,怎么搞 都解不开,他想买一个新的。我给他说,我带你去找我朋友,他专门搞苹果维修的。结果几 下就搞好了,没要领导的钱。这就是我用人脉帮领导解决一个事情,不收他钱,某种程度也 算送礼。

再举个例子。我有个同事,家里一般般没什么背景资源,但是他发小的姑姑在体制内, 是个干部。正好他领导因为小孩子读小学学区的问题找不到门路。于是这个同事就疏通了这个关系把这个事情给搞定了。领导高兴的不行,第二年就拔他给提拔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是你帮不了别人。而是你身边有很多这种优质的资源,一来你 不知道具体情况,二来你不知道怎么去整合起来。当然这个整合与人脉培养并不是这个文章 所要讨论的。这里提这个,主要是让你拓展思维,送礼不一定要东西,帮对方心想事成同样 也是送礼的一种。

从物的角度。既然从人、从事情的角度都可以去拓展送什么。同样,反过来,我们可以 通过送的东西来进行送礼。前面有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去台湾玩,带回几瓶金门高粱酒,正 好他领导喜欢喝酒,就送了领导几瓶。当时这个朋友这样说的:“领导这次我去台湾,当地 人请我喝了一种酒,叫金门高粱酒,是当地的特产酒。我带来几瓶给你尝尝,你看什么时候

咱们喝一杯?”他领导是个好酒的人,当即约定两天后就去领导家喝。然后这朋友登门,自然又带了一些东西去。这既是从人的角度投其所好,而且又是从物的角度,突出这个东西。

而从物的角度,其实大多数时候有这几个送礼之物的特点。

其一,就是应季的土特产,当地买不到的。我有个朋友他媳妇家就是在东北种人工人参 的。他就有一次给领导带了一根小人参还带着土的那种,但是是人工还是野生的谁知道呢? 但是领导就很高兴。

还有一次,我给领导送东西,是老家特色水果,当地买不到。领导也欣然接受了。

其二,附庸风雅。你要是总送土特产难免就太刻意了,所以要换个东西,比如很雅致、 有格调的东西。比如音乐会、演出的门票。就是一个不错的东西。

其三,外地旅游景点的特色。比如你去外面旅游了,你回去多半会给同事带点什么当地名小吃,东西不多就是个意思。那么给领导就可以适当的定制一下,比较好的特色纪念品。 有一次,我去九华山旅游,在山上的庙里面给家人求了几个符,顺手也给领导搞了一个。回去送给领导,说是在九华山上面求来的平安福,送给领导。领导很感动。

其四,送名。在我看来,人都有欲望,要么就是喜欢钱,要么喜欢权,要么就是名。正 所谓酒色财气功名利禄,没有人不喜欢的。只不过是喜欢的方式不同而已。有的时候你送礼 是不是一定要送物质金钱?未必,关键还是看对方看中什么。如果对方不看重这些,包括上 面这几个也不喜欢,那么你可以观察这个人,看他是不是喜欢一个图名的人。

所谓图名,其实并不是说他不喜欢利。而是说这种人知道名利,名在前,利在后。有名 了自然就有利的。而你送利给他,送完就完事,这个利会被他消耗掉。而如果他有名了,利 就会源源不断的来。对于这种人,你要送的就是名了。

怎么送名呢?我原来有个朋友做医疗器械的,为打进一个医院,于是就找上了能说话的 一个主治医生,然后找他看看病,事后给他送了个锦旗,一来二去就认识上了。又给他介绍 了很多病人,渐渐的这个医生名气打出来了,当上了这个医院能说的上话的领导。而这个朋 友的医疗器械生意也成功的进去了。这相当于提前布局,用送礼来打开关系。既然医院不能 收礼,那我送锦旗还不行吗?道理都是通的。

当然,从物的角度来说,不止这么多。关键是你怎么去发现和利用的问题。

送什么从来不是太大的问题,问题是你送出去别人接不接,会不会起反作用。所以你送之前要适当的进行铺垫,无论你是小送为了培养关系还是大送为了办事,这一步必不可少, 直接关系到你事情的成败。

送礼之五:送礼之前如何铺垫?

送礼是不是直接送过去就行了?绝对不是。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么结果就会像我在全文 前自己的那段经历那样,明明到了人家家楼下,人家家里有人,不但不让我进去,还说家里 没人。时候我思来想去,用了两年多时间才把这个想明白了,因为自己没有铺垫好。

为什么说没有铺垫好?当时我才参加工作,那个领导不是我的直接领导,而是人事的领 导,我送他礼,因为我感谢他当初选我把我招进来了。但是,平时工作接触不多,打交道不 多,直接上门送礼,的确太唐突了,铺垫也没有搞好。所以人家自然不让我进门了。后来我 从另外的渠道了解到,当时还有另外一个人和我同期的也送礼了,人家就进门了。

所以,送礼之前的铺垫尤为重要。很多人觉得,是先送礼然后再有关系,但是其实是现有一定关系,然后才送礼逐渐巩固缔结。就像你要把一个鸡蛋用两个手指夹破碎,你直接送 死力固然能够夹破,但是费力。如果鸡蛋本身有一条裂纹,那么你只需要用很小的力道就能 夹破了。而关系就就是这个鸡蛋上的裂纹,夹破的力气就是礼物。

之所以要铺垫,就是要让你送礼这个事情看起来顺其自然。不然平时关系一般般、没打 什么交道,你突然送个小礼物给别人,别人首先想到的不是感谢,而是想你是不是有什么企 图?

少说废话,既然说了为什么要铺垫,那么到底应该怎么铺垫?铺垫的方法其实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先和对方有一定交道、关系。这里以职场为例,说一说我自己当初是怎么铺垫这 个关系的。

让你欠领导的人情。在咱们中国,什么东西最难还?人情债最难还。之所以让你欠领导的人情,其实就是给一个借口让你能够以还人情、报恩的名义和方式去送礼。这个其实最容易而且成效非常显著的。这里我给出几个我用过、见过的方法,以供大家发散思维。

其一,主动请教。当时我在申请职称的时候,写了两篇文章要发表,于是我找领导请领导帮我修改一下。领导也帮忙花时间修改,后来刊登了出去,职称申报也顺利通过。之后我以这个名义给领导送东西,领导欣然接收。因为我主动请教,领导帮我修改,就算我欠领导一个人情。而领导也认为,他帮了我,收下东西没什么大不了。而且他还通过这件事看出, 一来,我写东西有两下子;二来我是个会记恩感恩的人。

其二,请其帮忙。我以前有个同事,他老婆去某个单位上班,上班之前要面试考试。他 怕他老婆考不上。他知道公司某个领导和这个单位的某个副总有关系,于是就找到领导请他 帮忙说说话。后来他老婆顺利进这个公司上班了。不过我从其他渠道了解到,其实他老婆考 试和面试的成绩完全够,是他故意找领导帮忙的,为的就是欠领导一个人情,当然不排除是

双保险。至于领导到底有没有发挥作用,那就不知道了。也正因为有这个事情,这个同事逢 年过节都会去领导家里拜年,而且其他同事连上门都不让。从权谋角度上来说,领导帮这个 同事一个忙,而且这个忙还比较大。算是一个施恩的过程,而这个同事也很到位的表忠心各 种权力贴近,所以这个领导就把这个同事当成心腹来看待了。

当让,请他帮忙,他要真帮忙出力了,你送礼才显得理所当然更。我记得在十几年前, 李敖大师还健在,是台湾民意代表,当时他阻止台湾“国防部”对美军购案。时任台湾“国防部”部长李杰被李敖搞的焦头烂额,为了让了高抬贵手。于是找李敖借书,在还书的时候, 在包裹里面放了一支价值好几万的钢笔。这送礼的意思太明显不过了。但是李敖怎么做的? 直接找媒体曝光,而这位“国防部”部长李杰也被搞的以辞职下台收场。

所以用这招,是要真让欠人情,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找个借口,那样没用。

其三,犯错给把柄。这个路子极野,不建议用,大家就当看看。也是我原来的一个同事, 当时他因为工作上出错,他主动去找领导坦白汇报。而领导给他擦屁股,让他没有被处理。后来这个同事就借机给领导送礼,顺利抱上了这个领导大腿。

这个同事辞职几年后和他再遇谈起这个事情他才说,当时他是故意的,故意犯错留个把 柄给领导,让领导帮他收拾残局,其实就算不收拾这个同事也能把事情给搞定。而领导出面了,等于领导帮他“背黑锅”、“扛责任”(没有爆出来而已),所以这个同事就以这个名 义给领导送礼、抱大腿。而从权谋的角度来说,如果要控制一个人,要么就给利益施恩,要 么就抓把柄进行钳制控制。这个同事就赌了一把,赌领导会帮他,还好赌对了。然后送礼就 理所当然。而领导也觉得,自己帮他解决了事情,算是自己人了。

平时多汇报请示工作。如果你送小礼品,别人为什么不受,反而还心生疑惑?原因就是平时对你不了解。所谓事有反常必为妖,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自然就不敢收了。但是如果对方对你了解呢?是不是就不能存在这个问题了。

其实问题也很好理解,大街上别人送你一个东西,大多数普通人都会怀疑,对方是什么 动机?为什么要送我东西?其中是不是有诈?如果是一个平时接触的多,你对他有一定了解 的人,你是不是就接受了,然后还连声说谢谢下次请你吃饭?所以,问题在于,你相互的了 解程度。那么怎么提高了解程度?以职场为例,最好的办法就是汇报请示工作。

工作里面有事情多汇报,工作进度多汇报,这等于告诉领导你是“无私”,不隐瞒。某 种程度就是降低对你的戒心。至于请示工作,更多是在展现个人思维和能力方面。当然从沟 通的角度来说,你汇报请示的多了,自然就和领导沟通的多。沟通的越多,越容易有机会加

深关系。甚至有的时候,多聊几句你个人的问题,那么这个和领导关系自然就会越来越好起来。我有个同学在体制内工作,他就经常找领导汇报思想工作,就这样成为了他领导的心腹。 所以,不要看汇报请示是工作上的事情,其实对你和领导的关系有促进的作用。

在领导兴趣爱好上倾向。前面说送礼是一种对关系上的投资和巩固。那么在产生关系地关系上,更多是寻找共同点。最直接的莫过于找到领导的爱好,然后表示出自己也有相应的 爱好。比如,领导喜欢打牌,你和领导打牌成为牌友。比如,领导喜欢钓鱼,你和领导成为 鱼友。首先要摸清楚领导的兴趣爱好,然后再蹭上去。

我有个同事,喜欢钓鱼。当时公司换了一个老总,这个老总也喜欢钓鱼,于是我这个同事就和这个领导攀上了,利用周末一起去钓鱼,分享一下饵料心得,讨论一下怎么钓鲫鱼、 青鱼、黑鱼。有一天,我这个同事去钓鱼,掉上来一条大鱼,然后送给老总说,自己一个人在家不会弄,嫂子(老总的老婆)手艺好,给嫂子弄吧。领导很高兴,这算不算送礼?其实也算。当然这个同事通过在兴趣爱好上和老总找到共同点,然后又通过送礼表示,之后同事就被提拔为某个油水部门的副科长。

我以前有个朋友,喜欢运动。他们的厂子在山里面,位置偏远,很少去附近的城镇。所 以下班之后要么就是打牌,要么就是运动。当时有个领导新来的,这个领导喜欢打球,认识 人不多。所以我这朋友就立即贴上去陪领导打球。一来二去就熟络起来了。这个领导上位之 后,顺势就把我这个朋友提拔了起来。当然其中有没有送礼,我不知道。但是我猜测,多少 送了。当然新领导培植亲信提拔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其中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

和领导产生私下关系。上面说通过领导的兴趣爱好来产生关系。这里又说和领导产生私下关系,这个怎么理解?又有什么区别?

通过兴趣爱好和领导找到共同点,只是培养比较熟络、亲密的上下级关系。你再怎么样不会超越这个范畴。但是所谓的私下关系,就不单单是上下级关系。而是说,除了上班之外, 你和领导还有其他的关系。比如说,师徒关系、朋友关系、校友关系、老乡关系、干亲戚关系、媒人关系,等等之类的关系。

一旦有这些关系在了,你送礼,就用这层关系来送,领导会不收吗?比如,你和领导是 校友关系,你说我来拜访师兄,没说是领导,领导不会那么抗拒。又比如,你和领导是师徒 关系,你说我送给师傅的,天经地义,你领导会给你推回去?基本都不会。所以这个私下关 系的存在,一方面是在上下既关系之外再建立一层关系拉作为巩固,另一方面也是在为送礼

的时候提供一块遮羞布或者是说其他借口渠道来降低对方的防备心理。

看似这章说的都是和领导关系上的相处好像和送礼无关。但是其实上,你关系到位,事情也就到位。人事人事,人在事之前,你把人搞定了,事情自然也搞定了,包括送礼也是如此。而关系和送礼之间,本就是一种循环。因为有关系,送礼才加固。因为送礼,才让关系更深入。但是有人会说,既然关系这么好,还送礼干什么?要我说,你身边狐朋狗友也不少, 但是有谁靠的住你知道吗?只有会给你和他关系投资资源的人你才会认为是靠的住的。送礼、办事、纾困解忧就是一种投资。

而送礼之前,关系的打造是给送礼进行铺垫,为的就是让你送礼这件事,看起来很正常不那么突兀,让别人放心、愿意接受。关系不到,不是那么熟(没什么交道)最好不要贸然送礼。如果你非要办事,而且这个人绕不开,那么你能做的就是发动人脉关系,找中间人, 找那些与这个人关系的人搭上线的人。而这个时候,你送礼就要准备双份了。不过这个不在这里细说。掌握了这个文章全部的技巧,这种隔空送礼招人牵线搭桥也不算什么难事了。

在这个小节的最后捎带的提一点。上面说的是基于关系提升为目的的送礼。如果是为了 办事而送礼,甚至是利益交换式的送礼怎么铺垫?上面做到了送送小礼物就是铺垫。之所以 说要这种铺垫,不管是提升关系还是为了办事都需要。而为了办事、利益交换,这种培养关 系式的送礼就即是铺垫也是试探。如果一个人实在是油盐不进,那么你可以通过这个小礼物 的铺垫给试探出来,这样你起码知道送礼办事找个人不行。否则,你不知道他油盐不进,你 提着东西去上门送礼求办事,对方说不定会把你赶出来,很有可能你的事情还在模棱两可之 间,结果被你自己这么一搞,直接给毙掉了。所以说,这个铺垫,不可少。

送礼之六:送的时候怎么说?

既然已经铺垫好了,那么可以开始最关键的送礼了。但是,带东西找上对方容易、进门 坐下容易,怎么说对方才容易收下呢?

这里有个心理要把握。送礼这个事情,看起来是我们给东西给对方,或者说是投资在对方还没有付出之前。但是正所谓无功不受禄,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你平白无故的给别人东西, 别人收下了容易有心理弱势。

什么叫做心理弱势?比如,你有个下属,平白无故给你送了礼物你也收了,他工作中犯 错了,你好意思第二天就骂他吗?你心里多少会想昨天收了他东西,转天就这样做多少有点 不好吧。这就是心理弱势,不光是收礼的人有,欠别人人情也有,有和对方有私下的关系也

会有。所以这个心理弱势,会在送礼的时候起到很大的作用。关键看你怎么去消除它。

送礼如何让对方收,千万不能让对方有一种占了你便宜的心理,因为这个会激起心理弱 势。所以,你要反过来,让对方觉得收你的礼物是应该,反而收礼是为你好、收下礼物这件 事情本身就是在给你帮忙。这么说是不是有点贱、有点找虐的心态?没错,就是如此。既然 你选择了送礼,那么你就要把握这种心理,具体就是给对方找一个他能够收下的借口,然后 说给他听。

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做是不是多余?其实还真不是多余,如果你自己要做一件事,那么 你要说服自己,给自己一个理由,难道你自己都不认可你自己还会去做?但是如果,你想让 别人做一件事你想做的事情,你能指望他自己找到理由来说服自己去做你想要的事情。这不 是不可能,而是说有难度。但是如果你帮他找好一个理由和借口,那么他就顺着你这个理由 和借口做了。

那么,怎么说呢?到这里,前面的铺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一般来说我都这样做。 有一次,我给领导送一点特产水果,我给领导说,这是我老家寄过来的,寄的太多了,

给领导带一点尝尝。不说送礼,不说心意,讲明是老家寄来的,因为太多,所以领导帮忙尝 尝,也算是不浪费东西。这个理由领导怎么拒绝呢?领导自己不吃?领导还有家人呢?除非 领导对桃子过敏,你送给他水蜜桃,他才真有理由拒绝。

还有一次,也是送水果给另一个领导。我说,我有个同学在包了几个山头种水果,这个 就是他家种的。寄过来几箱,请我帮忙给推销,领导你也尝尝,好吃的话也帮他传传口碑就 行了。两个都是送水果,说法都是不一样。前面一个就是尝尝,后面一个就是帮忙推销,都 给了对方一个收下的理由借口。

继续举例子,我有一次出去旅游。带回了一些特产和纪念品,专门搞了给了几个给领导。 然后我对领导说,去 XXX 旅游,看到 XXX 东西很有特色,带了几个送给大家。这话一说等于所有人都有,不是你一个,你可以收。当然,至于别人的是好是坏,那还不是决定权在你手里。难道领导会去看别人的和他的有什么区别吗?这里就用了一种从众的心理,既然别人也收了,那我也收了,反正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

再补充一点,送的时候,也要看东西的大小。所谓大小就外形体积。如果在办公室或者 公开场合,你送的东西比较大,你送过去知道的人多,绝对背后有人给你嚼舌根,领导也不好收。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这么大的东西,你送到办公室,别人带回去也困难。所以在办 公室送的东西要小。所谓小就是你一个公文包里面就能装的下去,对方也好收纳。

那么大的东西怎么送?最简单直接的就是你和对方沟通好之后直接送到对方家里。如果

相对小一点,比如一箱水果、酒水之类的。那你就问可以问对方是放到车子里面还是给他送 到家。比较流行的就是让对方给你车钥匙,你帮他放到后备箱里面。

接下来就是关键了。前面提到,让欠领导的人情,送礼就能用的上。当时我因为写职称论文,请领导帮我修改了,后来顺利评上了职称。我就以此作为机会,去领导家拜访,然后 送了点东西,说是感谢领导指点我写论文。领导象征性的推让了几下就收下了。所以说,要 找个借口要提前欠领导人情。其实就是给领导借口好收礼物。

如果这些都没有,就是想送礼怎么办?这种情况多半是要去对方家里面的。因为如果是 小东西直接去办公室或者私下同车、出去开会就能搞定。但是如果东西比较贵重,超出了小 东西的范畴,那么你送这种东西,多半还是要说说话、聊聊天。所以去家中或者在外面吃饭 会好一点。

如果是这种情况,你要提前预约,比如想找领导汇报一下思想工作,亦或者想登门拜访。 这其实就是一种试探,领导也是人,他混迹职场多年,这些潜台词是什么意思他也清楚。如果他压根就不想或者拒绝,你这么一试探你就知道要不要送了。如果他同意并约定时间,那么事情多半成了一半。

你再登门拜访,该汇报思想工作就汇报,该说感谢就感谢。但是说感谢要具体到什么事情,不要太虚。什么叫太虚?感谢领导平时对自己工作的关注和关怀?关注了你什么?关怀了你什么?又帮了你什么?指导了你什么?这些就太虚了。你要具体到什么事情。比如我写论文领导给我指点,比如我因为 XX 某个工作错误,领导帮我收拾残局,并指点我工作经验, 比如领导给我去进修的机会。你要具体到事情,让对方觉得,的确是对你有过一些帮助和恩, 然后你再送礼,对方才觉得帮了你这么多,收下来也算理所当然。

之所以这么说,还有一个好处。表示对方帮过自己的,你没有忘掉,而且一直记在心里。 这说明你是能记恩,懂感恩,知报恩的人。任何领导提拔都不想提拔一个白眼狼。

如果是求对方办事呢?聊聊之后,说说自己想法、困难,然后点名希望对方能够帮帮忙, 就差不多了。当然,如果直接利益交换,那么直接提要求就行了。这里不去讨论。也不做深入。

记住一点,除掉利益交换式的送礼,其他形式的送礼,你要弱化送礼又要强调送礼。所 谓弱化送礼,是你不要反复给对方所送东西给他,对方会烦,而且还觉得你在要挟他。所谓 强调送礼,是强调送礼的借口和理由,是为了强化彼此之间的关系和情感。比如,因为领导 帮我修改论文,我送了他一个玉摆件。我要弱化的我送的这个玉摆件,要强调的是领导对我 帮助的意义以及我的感想。让对方觉得收下理所应当,这就到位了。

送礼之七:不收被拒绝怎么办?

送礼这个事情,送不送你是你的事,收不收是别人的事。所以送礼最后无非就是两个结果,收和不收。收了自然我们不去说,让对方收也是我们的目的。关键是如果你送礼给对方, 对方不收怎么办?先看看为什么对方会不收?当然,下面所说是排除了对方是那种油盐不进的人。

从关系角度而言。对方觉得和你关系不是太熟,亦或者他与你打交道少。所以就不收你的。如何判断是这个原因,其实就看你和他联系、认识多少时间就知道了。这个也是最容易、 最容易理解的。解决这个办法就是继续铺垫。

从东西的角度而言。你送的东西太过了。如果你送的东西太贵重了,别人收了会有心理压力。比如你对方一个很贵重的东西,对方收了,心理上多少有点弱势,正所谓吃人最短, 拿人手软。这个时候你提个什么过分的要求,比如借钱借 10 万,对方就不好意思拒绝了, 只能说自己没有这么多,能不能少借一点。但其实别人就不想借,因为收了你这个贵重的礼物,不好开口拒绝死了,在强撑着死要面子而已。为防止这种事,所以就干脆看到你贵重东西不收,免得你开口之后自己没有转圜的余地。

从时间的角度。所谓时间的角度其实在之前已经提过。比如节假日以及一些时事政策推动前后,本身就是风口紧的时间窗口,你来送礼,别人不就是在风声紧的时候“顶风作案” 了吗?他收了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万一你录个音、偷个拍怎么办?平时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这么敏感的时候收,问题就严重了。

从环境场景的角度。送礼要看场合,所谓场合,要私密,要不公开。十多年前的时候, 我在搞一个项目,当时来了一个公司现场交流,当场他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东西不少。我立马推回去了。为什么?因为这家伙没眼力见,周围还有别人,给我这个东西,不是在搞我吗?我收了保准当天就回传遍全公司。后来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后邮寄给我。不过我直接交给领导处理了。所以送礼,如果对方不收,你要看你选的场合是否合适。而合适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固定的。但是要符合几个特点,其一是没有外人在场,其二不是公开场合, 其三最好是只有你和对方在,其四这个地方比较让人放松不紧张。所以为什么现在有些人送礼搞利益交换直接去高级的洗浴中心。一来这个地方私密,二来大家衣服一脱光不溜秋的, 水中一泡,就不怕你有录音了。三来洗浴中心本就是让人放松的地方。

从事情的角度。你送礼如果是为了培养关系,送点小东西。基本上你都能送出去,这不是你要考虑的。但是如果你是为了办事,送礼对方不收。而上面这些问题也没有,都到位了。

那么问题的根子出现在这个事情上。俗话说,受人之托终人之事。你送礼,把东西一送,对 方不收。无非就是这几种可能。一来,他做不了主,你送给他也没用,这样的话他收了又帮 不上忙,那不显得他贪得无厌吗?二来,事情已经定了,改变不了。这个说明你送晚了,亦 或者本身有内部交易早就内定好了,就算你送也没用。三来,这个事情难办。

对于第三种,所谓难办不是办不了。往往有两种意思。第一种就是这个事情的真的难办,

对的确没把握做成。没把握的事情,收了你的东西,没给你做成,那不就等于是自己打自己脸了吗?第二种就欲迎还羞了。什么意思呢?就像淘宝的双十一活动,本来卖 100 的东西, 先给你提到 200,然后再给你说现在降价到 120,然后再给你一堆劵。最后你用 105 买了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贪,就是想要你多掏一些东西来。

所以,对方假装不收你的东西,然后告诉你这个事情难办。但是他也不把话说死。而你又想让对方把这个事情办成,于是你就要多送东西。出现这一种情况,要么就是你摊上了一 个老贪,要么就是你送的东西太寒酸。所以对方用这种比较隐晦的方式来告诉你。当然到底 是真办不了还是给你暗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对方有一定权力能够最终决定,这样 说多半就是后者了。

那么,简单的说了一下对方不收的原因。那么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送礼给对方,对 方不收怎么办?这里还是有几个方法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人来针对性运用。

第一种,顺势丢下走人。你送一些东西给对方,不是那种太贵重的。对方说不用了让你 拿回去。这个时候,你直接找个地方一放,然后对他说:“这个就一点心意(不是什么贵重 的东西),我就放着了,您忙我先走了。”你放下东西这个动作,其实就是做成一种对方收 的既定事实,对方一看也不会太过坚持让你拿走。但是这个方法,如果用在一些小东西、不 是太贵重的东西就可以用。

第二种,提供选择题。有一次,我带了一箱特产水果给领导,领导也说不要。我也没说这么多,我直接问领导,是给你搬过来放到办公室,还是放您车上呢?结果领导说,你这么客气干嘛,然后把车钥匙给我了。其实这个原理还是我看文章悟出来的。有个文章上面写, 如何增加早餐店的鸡蛋销售量。A 店在顾客点单的时候,什么都不多问,鸡蛋销量一般般。B 店会多问一句,要不要加鸡蛋,这等于在诱导对方买鸡蛋,鸡蛋销量增高不少。C 店也问, 不过 C 店问的是,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大部分人选的都是一个鸡蛋,而鸡蛋销量大幅度增加。

其实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选择问题。人都惯于在已有的选项中进行选择,选项越多,选 择越难,而且极少数人会在现有的选项之外进行选择。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去饭店吃饭,给

你一本菜单,你会点菜单之外的菜吗?基本上没人会。

所以,一般人送礼的时候,是送不送的问题。而我不说送不送,我直接把收不收的问题, 转变为你收了放哪里的问题。或许被送礼那个人此刻正在盘算倒是收还是不收,但我直接把他的思维调动,转到放哪里,而放哪里的前置条件就是他已经收下。这样对方收下的可能性会增加不少。如果你的东西属于相对大件,用这个办法很不错。

第三种,走人。还有最后一种情况,对方就是不要,就是不受。这时候你怎么办?是不 是很尴尬站在那里?所以,遇到这个情况,你和对方退让了几次,对方坚决不收,那么你也 不要再纠缠,不收就不收下次再找机会,稍微再坐一坐聊聊天就走人。

但是这里你还可以再做一次尝试。如果你是进门带东西,直接点名送给对方,对方不收, 那么没事。你该坐坐、该聊天聊天。走的时候,假装不带走,看对方怎么反应。如果对方没反应就这样。如果还说让你带回去,可以再推让一两次,不行就带着走人。如果是你最后走的时候提出送这个东西,那么对方拒绝,你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所以,送礼对方不收不是什么大问题,不收就不收,下次再找机会就是了。不过对方这 次不收,需要多反思到底是那个环节出问题。下次再送要稍微隔一段时间了,中间该铺垫的 关系还是要继续铺垫。

送礼之八:送礼几个忌讳

大体上送礼就这样,上面就是一个送礼的过程和思路。只要做到了基本上都能送出去。但不是说送礼按照上面来做就行了?人是多变的,你不能用一个大框架来框定所有人。你只能用结合实际情况来针对性处理。当然,在框架之外还有一些小的原则或者说忌讳作为框架、 规则的补充。

忌讳 1:忌宣扬。送礼是人之常情也是人情往来,但是忌讳宣扬。尤其是你送了别人, 你到处说。无疑把别人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地方。而如果你是求人办事,你送礼之后到处说, 那么办成了,难免有其他人以此为借口来背后给你搞鬼。办砸了,那么你就等于在公开说别人收了东西不办事。无论是那种都是给自己取祸结仇。所以既然送礼给别人,那就闭嘴。

忌讳 2:忌重提。周星驰电影《功夫》里面开场,斧头帮老大要杀另外一个帮派老大。就在下手前,这个帮派老大还说:“我还请过你吃饭呢?”斧头帮老大愣了一下,直接就把他给宰了。送礼这个事情,会给别人带来心理弱势。不管你是为了培养关系还是请人办事, 你送完之后,又在别人面前提这个事情。绝对会激起心理弱势,对方为了对抗这种心理,就要和你对着干了。而你这种行为还有另外一种意思,即“道德绑架”。而一旦你这样做了,

对方必定要站在你的对立面,就算嘴上不说,心理也会极度不爽。所以,你既然送了礼,那么就不要在对方面前反复提起,就当这东西丢了。这样好歹还能起到点用处,要是反复提, 搞不好还起反面效果。

忌讳 3:忌讳讨要。所谓讨要,是办事不成后讨要。情侣之间,如果分手,一旦一方说以前给他买了什么要对方还回来,绝对把和平分手变成撕逼,到时候不但一点好的念想没留下,反而会变成仇人。送礼也是如此。找人办事,事情不成,你又送了东西,这个时候,你能要回来吗?如果对方主动还给你,你可以视情况而收。如果对方没说,你又想要,那么可以去找对方聊聊,问问这个事情不行的前应后果。但是对方压根不提要退还的事,你就息了讨要的心思。一方面,你讨要对方会和你翻脸。另一方面,对方不提,其实就是想吞了你的东西。所谓两害相衡取其轻,与其为了东西讨要翻脸,要不要的回来两说,还不如给对方, 留个善缘在其他地方求弥补和突破。

当然,如果遇到那种老贪故意如此,你可以找其他渠道给他来一下子。让他知道收礼不 办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忌讳 4:忌成败之后均无表示。如果是人情关系培养的送礼,这条可以略过。如果是送礼请人办事,那么分前中后。前就是摸底牵线,中就是送礼,后就是收尾。去庙里上香许愿, 事后还要去还愿。如果对方收了你的东西,办事成了,你不去拜访一下表达谢意,对方会觉得你这个人做人稍微欠一点,事成就忘了,用完就扔,毕竟你之前已经送过了。如果对方收了东西办事不成,你不去好像也理所当然。

但是在我看来,这两点都错了。如果对方办成了,你事后要去,更要再送一份。为的是 感谢,你敢保证以后这个关系用不上了?等以后用的上再来重新布局那就晚了?所以事成之 后要去感谢,巩固这个关系,为以后做铺垫。如果对方没办成,你更要去,一来去了解为什 么没办成,方便你调整策略。二来也是去感谢的。为什么没办成还要感谢?虽然你未必知道 对方是不是真的出了力,你要感谢的态度要表达出来。同样也是方便以后再找这个人办事铺 垫。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同样送礼办事不成这个人情关系还是要在。你不能因为对方没 办成而埋怨对方,反而还要感谢对方为了你的事情而忙前忙后。虽然说,事情不成你心里难 免会埋怨,但是为了将来,说一些违心的话,其实这就是社会和人心。

忌讳 5:忌第一次太贵重。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朝秦暮楚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养猴子的给猴子 7 个板栗,早上 4 个,下午 3 个,猴子们不同意。于是这个人改成早上 3 个下午

4 个,猴子又同意了。这个故事背后是有心理原理的。因为早上的 4 个成为一个标杆,下午

得到 3 个不自觉的会和早上比,感觉自己少,有失去、损失的感觉,因此不爽。但是早上 3

个、下午 4 个,相比之下,下午会有一种得到的感觉,所以猴子高兴。很多人看这个故事觉得是猴子傻,但根本没有看到这个故事背后的逻辑和诸多可运用的场景。

其实送礼也是一样的,你第一次送,千万不要送太贵重的。我有个朋友谈恋爱要见父母 了,然后第一次拜访我就告诉他不要送太贵重的东西。他问为什么,不应该第一次就给个好 印象吗?

我告诉他,首先,你第一印象不在你送什么东西,而在于你的言谈和举止。其次,第一 次见面你就送这么贵重的东西,那么后面的呢?你好不好低于这个标准。你一但低于了,对 方父母可能就会觉得你送的东西越来越不行,在轻视他们。倒不是你真在轻视他们,而是因 为你第一次起的头抬高了,后面一旦低了,对比之下,对方难免这么想。最后,你第一次送 这么贵重,后面怎么送?受的了吗?这不要花钱吗?同样,谈恋爱找对象也是如此,你找的第一个对象,外表又靓、学问又高、家事又好、工作又光线,你分手后,难免会对后来的对 象以这个第一个对象做比较。

去见丈母娘也是如此,给人送礼同样也是如此。第一次不要送太贵重的东西。除非你是 那种利益交换用这些东西来破局。否则你第一次送礼,送的太贵重,不但会坑了你自己,还 会给对方很大的压力,对你都得不偿失。

忌讳 6:忌新来就送。所谓新来,指的是新人,比如才参加工作、换单位跳槽、去到陌生的环境,这都新人。其实这个是对送礼之五的小补充。因为你是新人,最要做的是熟悉环境了解情况,送礼不是不要做,而是在看不清楚状况的时候,送礼不是个好选择。等你看明白之后再送礼。万一你没看明白风向,送了甲领导,走的很近。后来看明白了风向,发现乙 领导是关键,又改送乙了,与其的走近,疏远甲。那么甲会怎么想?所以,看明白再送。

忌讳 7:忌不熟悉也送。这个其实还是对送礼之五的小补充。如果你和对方没有任何交道,你就算看明白对方是关键人物,想培养关系亦或者求其办事,这个是你送礼,会让别人觉得不舒服。所以,就算你有想法,这个时候先忍着,先把关系搞熟了再说。

忌讳 8:群送忌落单。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前面提到一个例子就是我给领导送礼,用的理由是出去旅游,每个同事都带了东西。这就是群送。对于群送,要么就大家都不送,要么就大家都送。你搞的这个几人送,另外一两个人不送,就感觉你是故意的。或许你送的东西都是小东西,不是很贵重别人也不在乎,但是你做这事太粗糙,会让别人心里不舒服。好, 退一步,就算你群送搞差别待遇,其实也没关系,只要你私下送也可以。但是一旦你拿到台面上了,既然送了也不差那一两个人。

忌讳 9:关系不到忌绕道。关系到位可以送礼的范围、方式可以广一点。但是如果关系

不到位呢?这个时候最忌讳是乱动,老实本分了解情况做好铺垫是最好的选择。这个时候, 对于目标本人你可能没办法。于是有人想到,隔山打牛绕过这个人给对方家人送礼。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你和对方关系本就不到位,但是你却绕开它给他家人送礼。别人会怎么想? 第一,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第二,你对他有过细致的打探。第三,你做这事没经过他同意。 这让对方会感觉到威胁亦或者你别有用心。所以,如果你连正面的都没搞定,他后面的人哪你就要稍微等等了。

好了,因为篇幅、时间有限,关于送礼只能说这么多。送礼这件事其实本身并没有好坏 之分。而你也没必要觉得送礼是什么低俗不好的事情。其实对送礼有偏见,正确与否不应该 聚焦在送礼这件事上,关键还在与你送礼是为了做什么。

明代中期,东南倭寇猖獗,东南总督胡宗宪就给当时的权臣严嵩送礼行贿。他知道东南的倭寇只有他才能搞定,而要搞定就必须要获得朝廷中枢的支持。所以他送礼贿赂严嵩和严 嵩的儿子严世藩,为的就是让他留在东南抗倭,后来倭寇也在他的打击之下消声灭迹。在这 个时期东南抗倭中,著名爱国将领戚继光也成长起来。后来戚继光被调往明朝九边之一的蓟 镇担任总兵。为了整理蓟镇军事力量北击蒙古,他给万历朝的权相张居正送礼巴结,写信的 时候更是数次用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可以说是极其谦卑。而戚继光送给张居正的东西 中更有海狗油这类的壮阳药物。可以说是戚继光对张居正是极其巴结。也正是如此,原本蓟 镇的军事在戚继光的调整之下爆发出极大的战力。而戚继光给张居正送礼是为了什么?个人 窃以为,戚继光知道改革一件事离不开上级的支持以及时间。而一旦离开上级的支持或者人 员调动,再好政策必定会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

胡宗宪、戚继光为了做事都给自己的上级送礼了,但是他们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吗? 他们是为了做事!所以我为什么说送礼的好坏不在于你送礼,而在于你送礼是为了什么?诚 如胡宗宪、戚继光就算有这些事,也瑕不掩瑜使其成为英雄。如果你是想做事,是为了造福 大众,就算送礼,亦或者用一些手段又如何呢?成大事不拘小节,或许就是如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