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康养·团圆季#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农村人都到城市发展,而老年人则更喜欢留在农村,这里有他们热爱的田野,有散养的鸡鸭鹅,空气很好,生活节奏很慢。

前段时间陪父母回家看望奶奶,她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虽然耳朵有点聋,但是整体很健康,经常在屋后的院子里忙活,还会自己种点大白菜、花生。她常说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每天不到地里转悠一圈就不舒服。

其实她到地里也不干什么,就是把杂草薅掉,有时也会撒点肥料,到春天还会播种,这对老年人来说也算是一种锻炼。在农村没有广场舞,没有WIFI,老人们坐在一起就是闲聊,但是你会发现他们的精气神都很不错,看到回村的人格外热情。

为什么会有人的年龄越大越长寿(活到多少岁才能说是长寿)(1)

活到多少岁,才能说是长寿?

在大众心目中,活到一百岁算长寿,这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以100岁为标准,我国长寿县巴马有90余名百岁老人,一线城市上海有3689位百岁老人,长寿国家日本有9万多名百岁老人。

古时候如果你说自己想长命百岁,别人可能觉得你痴人说梦,只有神仙才能活到这个岁数,而现在的医疗水平和社会环境,活到百岁不是不可能,已经有不少人做到,只不过没那么容易。大部分人的寿命还是七八十岁,这一点可以参考我国人均预期寿命。

能活到一百岁的毕竟是少数人,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信息,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岁,所以,只要超过这个年龄就可以说长寿。

已经达到这个目标的人值得恭喜,要继续向九十岁、一百岁出发,还没到这个年龄的人,要更加努力了,保养好身体才能活得更久。

为什么会有人的年龄越大越长寿(活到多少岁才能说是长寿)(2)

哪些疾病在影响老年人的寿命?

心血管疾病

患者已达3.3亿人之多,相比较其他国家,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最高。其中,高血压、饮食习惯、肥胖、抽烟等都是影响因素。

老年人确诊心血管疾病需要长期管理,比如说增加运动量,减轻体重。还要戒烟,长期吸烟的人急性心梗风险较大,明显高于不吸烟的人,全球每年有190万人的心脏被烟草毒害,尤其是我国,吸烟人数依然在增加,需要加强控烟。

为什么会有人的年龄越大越长寿(活到多少岁才能说是长寿)(3)

骨质疏松

骨头就像身体的承重墙,年轻时是比较坚硬的,但是肥胖、衰老、吃糖、运动少等原因会让骨量慢慢流失,等到骨骼中间充满间隙结构变化,人们就容易患上骨质疏松。有可能在蹲下起立、搬重物过程中就骨折,经不起一次摔倒。

老人一旦出现骨折情况,根据骨折部位不同影响也不同,通常会影响走路、导致骨骼变短或变形,天天躺在床上还会有褥疮、肺栓塞风险。

癌症

六十岁后确诊肿瘤的风险也在上升,机体更新细胞容易出错,免疫力又比较差,而且有的老人几十年来始终抽烟饮酒,最后都可能暴发肿瘤。

虽说现在医疗手段高超,但是有的肿瘤依然不能很好地解决,比如说胰腺癌,肺癌晚期等,对老人的寿命都有影响。

为什么会有人的年龄越大越长寿(活到多少岁才能说是长寿)(4)

抑郁症

不管是独居老人,还是和子女一起居住的老人,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独居的老人生活孤独,内心无人慰藉,时间长了会产生孤独感、厌世感。而和子女居住的老人总是不被理解,还要操神带孩子,同样会有无力感、边缘感。

年轻人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关注老人的状况,以为老人情绪低落、失眠、不高兴是疾病引起的,以为过段时间会好,殊不知情况会越来越重。特别是年轻时发作过抑郁症的人,再次抑郁的风险很高。

也正因此,有人说自己活够了,不是越长越好。老了就会成为别人的负担,子女都嫌弃自己。其实这是老人的误解,亲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之一,人们需要亲人的陪伴。同时自己也要找到生活的重心,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老年人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只为自己而活,去学习新的事物,去接触更多的人,不要只把心思放在小家庭里,围着琐事转悠,可以奉献自己的知识、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从中找到价值感。

为什么会有人的年龄越大越长寿(活到多少岁才能说是长寿)(5)

为什么有的老人天天抽烟、喝酒,还很长寿?

有的人听说某个百岁老人每天都要喝二两酒,于是自己也跟着喝酒,认为自己和别人的体质是一样的。其中就带了点侥幸和幸运者偏差

能活多少岁要看你的基因、经济水平、健康意识、生活习惯,有时还和生活环境有关,它们就像一块块砖头,综合堆砌出你的身体。有的人抽烟喝酒,但是人家还有长寿基因,而且代谢水平好,这一点我们羡慕不来。

不能保证我们的基因和别人一样,只有提高健康意识,改掉不良习惯,这样才有长寿的可能。即便一个老人很长寿,也不建议大家学习他身上的不良嗜好。

不妨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健健康康活到77岁,然后再向九十岁、一百岁努力,想达到人均寿命水平,需要大家健康生活,好好保养身体。你向往健康长寿吗?

参考资料:

[1]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做好这几点,健健康康到老.健康时报..2022-07-08

[2]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质疏松?专家详解·人民网科普.2022-12-01

[3]老人更易抑郁 家人可别忽视.今晚报.2022-0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