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三大转型(目标是北京体育大学)(1)

县第一中学体育特长生陈炫兆。

程浩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程浩 通讯员/邓顺平)“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付出终有回报。”站在佛冈县第一中学田径场,今年18岁,来自佛冈县第一中学高三(3)班的毕业生陈炫兆回想起过去三年的“体训”生涯感慨万分。作为一名2021届高三体育特长生,陈炫兆获得了该校有史以来体育专业高考排名最好成绩,排名位居全省前列,他的目标将是北京体育大学。

从小热爱篮球

陈炫兆从小一直喜欢篮球,在父亲的带领下,看球赛、打篮球成为陈炫兆儿时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在城北中学上初中时,他加入了学校篮球队,擅长打组织后卫,凭借出色的球技,他在众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佛冈县第一中学专职体育教师朱明汉、范兰锦和潘启其的关注。

朱明汉介绍,在陈炫兆读初中时就与他认识,当时陈炫兆参加了暑期篮球训练营,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球技让朱明汉觉得陈炫兆很有天赋,值得好好培养,当时他们就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升入高中后,为了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球技和学业水平,陈炫兆选择来到佛冈县第一中学就读,并加入了佛冈县第一中学校篮球队。

“篮球对我来说是打开体育之门的一把钥匙,竞技体育带给我感官上的冲击,让我慢慢爱上体育这门专业。”陈炫兆说。

成为体育特长生

杨丽平是佛冈县第一中学高三(3)班班主任,她还记得陈炫兆刚入学时成绩一直稳定在全班前十,是一个自律又有潜力的学生。高一选科时,陈炫兆曾向她咨询过选体育这一术科,鉴于他的兴趣爱好,杨丽平还是鼓励陈炫兆勇敢去尝试、挑战。

高一下学期,陈炫兆向学校提交了体育特长生的申请,当时潘启其让陈炫兆慎重考虑一个星期后再做决定,出于对篮球的热爱,陈炫兆在与家人商量后,踏上了体育特长生这条路。

在陈炫兆看来,并不是文化成绩不好,才走体育这条路,兴趣和爱好很重要。陈炫兆选择篮球作为主要科目,另外选择了铅球、跑步和立定跳远作为辅助科目,百米跑道、绿草地、篮球场成为陈炫兆每天必到的“打卡点”,日复一日高强度的训练让陈炫兆变得沉熟稳重起来。

“把篮球作为自己的专业之后,我渐渐发现个人爱好和专业训练完全是两回事,真正热爱体育这门专业很重要,专业训练时更多地是考验我耐心和毅力,几年下来,感觉自己打球的心态更平稳了。”陈炫兆说。

教练组以测带练

在佛冈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体育特长生们日常训练由朱明汉、范兰锦和潘启其三名专职体育教师组成的教练组共同制定训练计划,其中范兰锦负责篮球项目、朱明汉负责铅球项目、潘启其负责短跑项目,教练组每位老师分项目各司其职,团结协作。

范兰锦介绍,篮球专项主要考验学生绕杆定点投篮,在这一项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运球节奏控制和心态锻炼,他将绕杆定点投篮的每一个动作进行分解,庖丁解牛似的逐项分析学生的短板与不足,通过日常的特训来强化短板,提高得分效率。

“像陈炫兆最开始的运球节奏把握并不好,有时候很着急,我通过观察他运球过程中的动作、形态,不断地调整他的节奏,让他逐渐习惯并保持一个稳定的竞技状态。”范兰锦说。

潘启其介绍,在日常训练中,采用以测带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时候,教练组会搞一些突击性训练,如让同学围观体育生们进行比赛,给他们形成竞技压力,让学生们能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竞技水平。

所有付出终有回报

在陈炫兆看来,学文化科和喜欢体育,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而且体育训练对自己的学习也有促进,两者是相辅相成。“作为体育生,要树立远大的目标,更加注意将文化、体育两手抓,在学习上合理安排时间,找对适合自己的方法,有计划地去完成体育训练和学习,需要劳逸结合。”陈炫兆说。

朱明汉介绍,在学生文化课的提升上,在学生们参加体育高考后,学校安排体育特长生们参加文化基础课提升班进行全面辅导,对薄弱科目采取“面授”、一对一教学等方式,打好基础补短板,这些学生的文化成绩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陈炫兆的物理、数学成绩都比较好,但语文成绩就是他的弱项,作为他的语文任课教师,看到他因训练导致成绩下滑后,通过督促他制定学习计划,明确了语文科增分的模块,成绩得到稳步提升。”班主任杨丽平说。

经过3年的努力,在今年的高考中,佛冈县第一中学陈炫兆等18名2021届高三体育特长生达到了本科录取线。

未来希望从事体育事业

在今年的高考中,陈炫兆获得了618分的好成绩,填报了北京体育大学这一高考志愿。

“在术科高考前两个月不幸受伤,对我来说打击很大,十分感谢我的老师、父母、同学,是他们的安慰和鼓励,帮助我克服困难,及时调整好心态,让我能够在考场上稳定地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陈炫兆说。

对于未来,陈炫兆希望能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进行学习,将这份热爱的体育事业继续坚持下去,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体育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