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75年,寇德卡在法国发表了自己第一本摄影集《吉普赛人》,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也是他的成名之作。人们才发现有这样一位摄影师流浪十多年,一直纪录着一群飘泊不定的弱势群体吉普赛人。

从1962年开始寇德卡深入拍摄捷克境内吉普赛人,他没有想到自己在日后真的成为了四海为家的“吉普赛人”,与其说他拍吉普赛人不如说就是拍他自已他走遍了捷克境内的吉普赛人社区,而后将拍摄范围扩大到欧洲大陆(罗马尼亚、英国、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比利时)的吉普赛人。他吃吉普赛人的面包和水,与他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1)

如果把《吉普赛人》放回到捷克斯洛伐克的1960年代,就会发现这群人是社会边缘的一族人,他们身上烙印着这个国家的历史问题、政治问题。 历史问题是吉普赛人与捷克斯洛伐克这片土地的千年纠结,政治问题是195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对吉普赛人的“政治自由化”。

1950年在苏联老大哥带领下捷克斯洛伐克为了实现理想主义,于是政府带着吉普赛人一起走,给他们盖起了排房,建起吉普赛社区;吉普赛青年参军背上了钢枪,吉普赛兄弟走进工厂,吉普赛姐妹到商店当上了售货员,吉普赛儿童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与当地儿童一起学习……看上去一切都十分美好,被歧视了千余年的吉普赛人,正成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一部分。但遗憾的是,这次改造吉普赛人并没有取得成功。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2)

到了1960年初,轰轰烈烈的改造吉普赛人的工作就停止了,被另一项工作取代,那就是对吉普赛人的迁移和遣散。政府改造他们称:“有各种恶劣生活习惯的古老原始的吉普赛人”,就直接将他们从大城市周围遣送到伯希米亚、摩罗维亚地区的小村镇。不少吉普赛人住在棚屋里,拉家带口,孩子众多,家徒四壁;忧愁的妻子,酗酒的丈夫,走出村子的路是如此地泥泞……

据1975年英国统计,全世界吉普赛人口的总数约为900万人,欧洲有500多万,三分之二集中在东欧,其中捷克斯洛伐克的吉普赛人口约为37万;当时捷克斯洛伐克人口总数为1400万。

吉普赛人源于印度的罗姆部落,千年前迁移散居于欧洲各地,历史上一直作为欧洲国家的边缘人群而生活被歧视。“二战”期间与同性恋者、犹太人、流浪汉等一起被纳粹在集中营消灭了几十万。2011年,欧洲因经济形势不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都有驱逐吉普赛人的行动,光法国就拆毁了200多个吉普赛人集聚点。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3)

所以寇德卡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一直记录着这群颠沛流离的人群。自已也跟着一族人飘泊,从不以流浪为苦,流浪即是他生存生活的的方式。

当人问其他住在哪里的时候,寇德卡答道:“不同的地方。我没有公寓,我也不需要。我不要人们说的所谓的“家”。我没有要回到哪里的欲望。那时我只需要知道没有什么东西在任何地方等我,那些我要去的地方我只呆一会,如果在那里找不到需要拍照的理由,我会认为是离开去另一个地方的时候。我认为我不需要太多东西维持运作,有吃的,再能睡个好觉就足够了”。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4)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5)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6)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7)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8)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9)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10)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11)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12)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13)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14)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15)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16)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17)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18)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19)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20)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21)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22)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23)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24)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25)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26)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27)

流浪大师基本情况(流浪大师二)(28)

如果上集《遗迹》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那么这集《吉普赛人》则是人性的关怀。

自从1968年苏联老大哥看不怪捷克小弟的改革运动,并大举入侵捷克,并有了流浪大师的另一部力作,明晚八点请看∶流浪大师(三)∶约瑟夫·寇德卡的代表作《入侵布拉格1968》,敬请关注。

如果你也喜欢艺术,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或添加微信公众号∶影画荟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