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2月14日,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73旅旅长董振堂等人发动暴动,26路军17000人在驻地江西宁都县,举行“宁都暴动”,弃暗投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这是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

在这次暴动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时任26路军25师中校参谋孙毅。本文就为朋友们讲述开国中将孙毅当年参加“宁都暴动”时的故事。

一二七大惨案(1931年12月14日震惊中外的)(1)

01失意军人 寻找故交

1931年2月的一天,由汉口码头开出了一艘驶往九江的轮船,在两岸春色中顺流东下。船头上,一位身穿国民革命军服装的年轻军人昂首而立。他就是此前一直追随14军参谋长赵博生的孙毅。

烽火年代,军人的命运总是被时局左右,赵博生和孙毅也不例外。

一场蒋、冯、阎中原大战,随着冯玉祥、阎锡山的败北,西北军大部分被蒋介石收编了。14军参谋长赵博生不甘沦为为蒋军的附庸,组建三民主义救国军,但终因势孤力薄而被迫解体。

自从与赵博生洒泪惜别,孙毅一直在寻找爱国的部队。

正是在途中,报纸上登载的一条消息让孙毅眼前一亮:

“总指挥孙连仲、参谋长赵博生率26路军由山东济宁开赴江西宜黄、崇仁一带。”

孙毅喜不自胜,立即奔赴宜黄县城寻找赵博生。三天后,两位“忘年交”终于久别重逢,分外亲切。

可是令孙毅倍感失望的是,赵博生说26路军此番南下,是奉老蒋的命令来江西围剿中央红军的。

孙毅知道,红军真正是穷人自己的队伍。他多次想投奔红军,但一直苦于没有可行的时机。可眼下自己千里迢迢而来,却要与红军兵戎相见。他后悔自己不该贸然南下,甚至提出要重返河南。

赵博生耐心地劝住了孙毅。他告诉孙毅,26路军一听说要来与红军作战,一路怨声载道,眼下士气非常低落。赵博生说:“命令是命令,枪杆子在咱们自己手里,打不打在咱们自己。”

一二七大惨案(1931年12月14日震惊中外的)(2)

赵博生

02见贤思齐 意欲投诚

当时的部队士气低落,有的士兵不愿与红军作战,干脆开了小差;军官们也无心带兵训练,特别是一听说要去围剿红军,有的军官直接开骂。

孙毅从戎多年,还很少见过军中这样的气氛。正当这时,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以养病为名走了,很多大事便委托给参谋长赵博生代办,部队也移防宁都。

在26路军各部队,赵博生大多很有群众基础,唯独对25师情况不熟。于是,他任命孙毅为25师的中校参谋,以便为掌握25师的部队打下基础。

一天晚上,赵博生把孙毅叫到了自己的住处,说是有事相商。孙毅跑去一看,当年在秦岭惜别的几个老朋友也在场。

人到齐以后,赵博生压低声音说:“咱们开个小会,一是纪念咱们登秦岭分手一周年,二是谈谈当前咱们26路军的前途。”

话题一打开,每个人都慷慨激昂,谈到目前26军的处境,孙毅义愤之情溢于言表:“老蒋把我们放在这儿,欲进不忍,欲退不让,军饷到期不发,官兵衣食无着,看来老蒋要置咱们于死地啊!”

另外几个军官也附和着孙毅说:“像这样带兵打仗,受人挟制,还不如回家撸锄杆子痛快!”

孙毅干脆直言不讳地说:“参谋长,干脆,你带领弟兄们反了吧!”

赵博生用手一捂嘴巴,示意孙毅不可莽撞。其实,此时的孙毅并不知道,就在几天之前,赵博生已秘密参加了共产党。他是受中共特别支部的委派,来做起义准备工作的。孙毅等人曾和他多年相处,自然成了他首先争取的对象。

一二七大惨案(1931年12月14日震惊中外的)(3)

03举义在即 突发变故

1931年12月初,正当赵博生及73旅旅长董振堂等人在秘密策划起义的时候,一个意外事件发生了。

一天上午,南昌行营用飞机投下通讯筒,内装老蒋十万火急的手令:

即令26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

赵博生:

务必将雷震亚、袁明、岳中三名共匪分子逮捕押送南昌严处,不得有误!

蒋中正

十二月九日

这三人都是26路军中的共产党员,在部队很有威信。原来,老蒋为防26路军发生变故,准备杀鸡给猴看,将26路军中的共产党员逐批逮捕。

当晚,赵博生按照老蒋的指示,将雷震亚、袁明、岳中三人五花大绑地装进了囚车,直奔南昌而去。

面对眼前的情形,孙毅百思不得其解:赵博生明明心向红军,为什么还要处罚三名共产党员呢?如果在平时,他真想上去劝说自己的老上级、老朋友。

眼看囚车疾驰而去,孙毅正想问一问,没想赵博生特意留住他,附在耳边一字一顿地说:“请你速回25师,设法稳住部队,随时听候命令行动!”

孙毅本想要问赵博生的话,此时一句也没有了,从参谋长那严肃的表情上,他知道举事在即,但自己不是共产党员,只有心照不宣地执行老朋友的命令。

原来,一场周密的起义正在悄悄地部署着。

一二七大惨案(1931年12月14日震惊中外的)(4)

押送南昌的三个“囚徒”并没有真正的解赴南昌。半道上,按照赵博生的安排,他们被悄悄放跑,进了中央苏区。

红军领袖朱德接见了他们,并向他们详细传达了毛主席关于26路军起义的指示。

毛主席说:要争取以最大努力实现全部起义,万一不能全部起义,董振堂领导的73旅以及党组织能够掌握的其他部队,以进剿为名,在适当地点解决反动军官,实行局部起义。

已经暴露的共产党员随起义部队到中央苏区,未暴露的继续隐蔽下去。为确保起义胜利,中央军委将派红四军专门在宁都东北方向牵制蒋介石的部队,策应26路军起义。

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这些详细指示,由三个“囚徒”在第二天就带回了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和73旅旅长董振堂听完汇报,对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详细指示非常满意。

他们决定加紧部署,为防夜长梦多,决定尽快举行起义。根据中央尽可能举行全部起义的指示,他们作了认真的分析,认为其他部队都好说,唯有25师是最大的障碍。

一二七大惨案(1931年12月14日震惊中外的)(5)

04欣然领命 见时行事

原来,25师师长李松昆反共比较积极。此人反对起义不说,弄不好还可能率其部与起义部队纠缠。

关键时候,赵博生又想到了老部下孙毅,立即请孙毅来到总司令部,他把举行起义的问题如实向孙毅作了传达,并要他在起义中起骨干作用,尽力多带部队参加起义。

1931年12月14日上午,赵博生告诉孙毅,他准备以26路军参谋长的身份,宴请全军团以上军官,并亲笔给25师师长李松昆发了请柬。中午过后,请柬将派专人飞马送到。

他告诉孙毅,如果李松昆拒绝赴宴,要想尽办法稳住部队,必要时应对他采取坚决行动。

孙毅回到25师参谋处时,请柬已经达到了李松昆手中。果然,李松昆这条狡猾的狐狸拒绝赴宴。

不仅不赴宴,李松昆还派侦探去宁都城打听消息。可是,探子的情报被孙毅截获了,

他只告诉李松昆:“宁都城里一切如常,团以上军官都赴宴去了!

其实,孙毅得到的真实情况是:城里部队全部是全副武装,一切都处于临战状态,更重要的是:赵博生派出包围25师师部的一营兵力,已经从城内开拔。

李松昆看安然无事,便决定也设宴招待蒋介石派来的特派员,以拉拢关系。

一二七大惨案(1931年12月14日震惊中外的)(6)

而此时,赵博生的宴会已酒过三巡。

正当军官们对举行宴会的缘由颇感诧异之时,赵博生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历数了日寇侵占东三省的种种罪恶,又陈述了老蒋不打日寇,却对付真正抗日的共产党和红军的可耻行径,号召大家反蒋抗日,弃暗投明,为百姓做事。

73旅旅长董振堂、74旅旅长何长丰和大多数军官都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支持起义。

1931年12月14日下午6时整,外边一阵清脆的枪声传来,这是宁都起义的信号,刹那间,整个宁都城按事先的部署一齐分头行动了。

一二七大惨案(1931年12月14日震惊中外的)(7)

05机智果敢 率部起义

25师师长李松昆和老蒋的特派员酒兴正浓,突然听到宁都城的枪声,他如梦初醒,马上命令增哨加岗。但已经晚了,赵博生派来的一营人马已经包围了25师师部。

双方部队对峙了一阵,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李松昆开始以为是红军,后来孙毅报告说:与友军兄弟发生点小摩擦。就请老蒋的特派员出门调停。

没想到,特派员刚出营门,就被外边的部队当人质软禁起来。释放的条件是:交出李松昆,交出武器,保证人身安全。

里边的孙毅紧锣密鼓地对部队官兵展开说服教育工作。在他的劝说下,25师师部所有枪支卸下撞针缴了出去。

正在这时,孙毅突然发现师长李松昆不见了,他急忙派人寻找,原来李松昆已经越墙逃跑。消息传出,一些人也想跟师长一起逃跑,孙毅立即召集部队讲话,把真实原因告诉了大家:

“弟兄们,现在蒋介石把咱们26路军放在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两难境地。其他部队已经举旗反蒋抗日,摆在咱25师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与其他部队一起,举行起义,参加红军!同意起义的,跟我打开大门,迎接兄弟部队!”

话刚说完,立即赢得众多官兵的喝彩声,有少数犹豫不决的,看手中的枪已不中用(卸下撞针的枪与木棍有什么两样?),部队也已被四面包围,只有顺从了。

在众官兵的簇拥下,孙毅打开营门,欢迎外边的部队,共同参加了这次中外闻名的暴动。就这样,25师的部队除被师长李松昆带走了一个团外,全部起义当了红军。

第二天早上,东方刚刚泛出鱼肚白,25师在孙毅等人的组织率领下,浩浩荡荡地与26路军其他部队一起,向中央苏区进发。

一二七大惨案(1931年12月14日震惊中外的)(8)

写在最后:

时年27岁的爱国军官孙毅随部起义后,任红14军侦察科长,后调任红14军第41师参谋长。他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战功赫赫,威名远播,被毛主席誉为“孙行者”,聂荣臻元帅叫他“孙胡子”,既亲切又厚爱。

1955年,“胡子将军”孙毅被授予中将军衔,2003年7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鉴古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