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内迁

李白一家远在西域的碎叶城。

当李白满五岁的那年,李白一家终于决定内迁。于是二一添作五,变卖了固定资产,携带家人和仆从,用骆驼和马匹运送物品,同时借商人的身份作为掩护。

一路经过了高昌(今吐鲁番)、伊吾(今哈密)、玉门关等地,向东向南来到了巴山蜀水之地。最后到剑南道绵州昌隆县青莲场(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

李白初出茅庐时写的诗(李白作的第一句诗)(1)

青莲场颇为秀丽,当然此地也无人知晓李家过往,李白的父亲就在当地继续经商。

当地人便以李客称呼,久而久之,李客变真的成了他的名字,直至今日,李白的父亲也仅以李客之名传世。

由于李客经商有道,不久后就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生意人。

自从长庚入梦而生李白后,李客自然认为他的这个儿子将来并非凡物,飞黄腾达指日可待,留名青史也未尝不可能。

于是,随着生意规模的壮大,李客便以管家和执事代为打理。自己则专心培养李白,经常读书舞剑,接访名流贤哲,游赏山水。

其实,在李白周岁抓阄时,曾经紧握一本《诗经》而不放手,这更坚定了李客对李白前途无量的信心。

02

李白名字的由来

内迁第二年的春天,李客见温和日丽,春意盎然,便携带妻儿出游踏青。

一路上风景怡人,引得李客诗兴大发,便逗趣道:“今日我们出游,沿途有此等胜景为伴,若不作上一首春日绝句以助兴致,岂不辜负了这般大好风光?我先作前两句,你们母子姑且一试,每人接一句,这样岂不更加有趣。”

李客的妻子见他兴致如此高,自然是点了点头。而她手中牵着的小太白,更是已经急不可耐。

只见李客口中稍一沉吟,这首春日绝句的前面两句就出来了:“春日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李客的妻子这下蹙起了黛眉,虽说读过几年诗书经籍,但平日只是相夫教子。此刻却要吟诗作对,如何能不为踟蹰?

过了许久,才吐出一句:“火烧杏林红霞落”。

旁边的小太白早已急不可耐,只待她的母亲吐出第三句,他便向前踏出一大步,挺着胸脯,高声朗诵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李白初出茅庐时写的诗(李白作的第一句诗)(2)

乍一听,李客夫妇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李花怒放一树白”这等锦句,岂是一个六岁小孩能随口吟出的?

慢慢细究起来,这首春日绝句中,就属最后一句最为大气,隐隐透出一种诗眼的风范。

李客吟诵了几遍,突然放声大笑,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啊。“李花怒放一树白”,在这句诗中,第一个字不正好应对自家姓氏吗?

而最后一个“白”字用得更妙,把李花圣洁如傲雪一般的品行描绘了出来。既然如此,何不以这句诗来给小太白命名呢?

李客心中狂喜,一把抱起了小太白,随着高高的举过头顶,大声笑道:“李白,李白,我的儿子就叫李白!”

“李花怒放一树白”应该是有记载的李白作的第一句诗。

李白初出茅庐时写的诗(李白作的第一句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