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秋拍:此次秋拍有历代钱币八百余标的,古泉机制币四百余项。请欣赏拍品预展。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1)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2)

LOT 13511

春秋 平肩空首布 “京” 一枚

高:90mm,极美品

无底价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3)

LOT 13525

战国 斜肩弧足空首布 “三川釿” 反书一枚

高:91mm,极美品,罕见

RMB:50,000-80,000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4)

LOT 13532

战国 齐 “安阳之法化” 一枚

高:184mm,上美品

无底价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5)

LOT 13580

战国 圜钱 魏 “济阴” 传行一枚

直径:30.27mm,上美品 罕见

RMB:80,000-100,000


圜钱是指战国中晚期铸行的一种圜形有孔的钱币,因其为圜形圆(或方)孔,大小适宜,便于流通,很快流行开来。秦统一六国之后,将圆形方孔的圜钱作为统一货币推行至全国,于是圜钱就成了我国两千余年间货币的主要形态。因此,圜钱的出现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此件圜钱为圆形圆孔,无内外郭,背平素,面文从左至右为“济阴”二篆字。对于面文,有济阴、共阴、毕阴、襄阴等四种释读,此处采用“济阴”说。济阴,地名,一般认为在今山西省荣河县境。战国时本属魏邑,后为秦所占领,故此泉属于魏钱。


我们知道,古人阅读、书写习惯为自右向左。此泉“济阴”二字位置特殊,为从左至右读,有别于正常版。钱币上的文字,左右倒置,称之为传行。此泉“济”字在左、“阴”字在右,当是“济阴”圜钱之传形。此传行版魏“济阴”圜钱,流传甚少,上美品,实属极罕见之古泉珍品。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6)

LOT 13595

汉 “一刀平五千” 一枚

高:74.14mm,厚:4.93mm,极美品

无底价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7)

LOT 13605

汉 武帝 “郡国五铢” 铜范一件

尺寸:23.7mm×7.2mm×2.9mm

喇叭口,双排对称每组六枚钱模,中心浇注凹槽,背阳文“八”,规整厚重,铜质精良,保存较好 极美品

RMB:100,000-180,000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其后元鼎二年(前115年)又以“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至元鼎四年(113年)更以“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费。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前后仅有五年时间。虽然汉五铢历代发现较多,郡国五铢钱范极为少见。此件郡国五铢钱范 “五” 字中间两笔由直而曲,上下两笔平行,与内外廓相连;“铢” 字的金上端呈三角形,如箭簇,朱字两侧笔画方折,下半部较上半部长,与科学发掘汉代早期五铢钱试样略同,是研究早期五铢钱的珍贵实物资料。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8)

LOT 13612

唐 “咸通玄宝”一枚

直径:22.8mm,华夏评 80

无底价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阳监铸,直径22-23厘米,钱文四字隶书而含魏碑风骨,直读,草法匀称有力,因铸而末行,故传世绝少,唐钱第一珍,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9)

LOT 13638

金 “正隆元宝” 五笔正版合背一枚

直径:25.71mm,厚:2.74mm,极美品 仅见品

RMB:160,000-320,000


金海陵炀王完颜亮正隆二年(1157),开铸正隆元宝钱,也是金朝铸钱之始。根据“正”之笔画差异,有四笔“正”和五笔“正”的版别之分,前者是指正字的最后两笔连写成一笔,后者是正隆元宝铜钱中最为出名的名誉品。


《金史•食货志》中记载:“正隆通宝,轻重如宋小平钱,而肉好文字峻整过之,与旧钱通用。”根据所见铜钱实物与文献记载相对照,《金史》当误,是将“元宝”写成“通宝”。前辈学者就此问题作过考证,如夏荃《退庵钱谱》中说“今正隆钱皆元宝而无通宝……史之略也”;翁树培的《古泉汇考》认为《金史》及《续通考》两书俱作“通宝”,实为史误也,即就是“以钱证史”的佳例。


此枚“正隆元宝”钱,直径较大,且厚重于常品,楷书钱文俊秀,美观极具气势,属五笔正版;背文亦为“正隆元宝”四字楷书,属于面背同文的合背钱,此合背钱为迄今首见,其材质精良,制作水平极高;外郭宽阔漫平,好郭纤细挺拔,是“正隆元宝”中的精品,极具收藏价值。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10)

LOT 13662

明 “万曆通宝” 背 “上月下星” 一枚

直径:24.39mm,仅见品

RMB: 20,000-30,000


明万历通宝钱开铸于万历四年(1576)。万历中期以降,随钱局、铸炉的不断增加,万历钱的版别也逐渐增多。一般而言,万历平钱绝大部分为背无文,仅少数铸有背文,可见星月和文字,其中背星文常见,背月文者少见。


此枚“万历通宝”背上月下星铜钱,钱文真书顺读,文字明洁,轮廓周正,铸作精良;最难能可见的是,其背文上月下星,在迄今所见万历钱中为首见,是一枚极为罕见的孤品,极具稀缺性和收藏价值。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11)

LOT 13676

清 “光绪通宝 宝泉” 出头宝小平雕母一枚

直径:24mm,厚:1.7mm,重:4.9g,字口深俊挺拔、镌刻有力、笔锋锐出具有极强立体感,铜质精良、制作精整祖钱典例。极美品,NPGS MS67

RMB: 200,000-300,000


雕母是按照朝廷规定的规范形势,把它雕刻出来,面、背要求很严格,而且是请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家,或者是皇帝本人来写钱文。这种手工雕刻的母钱叫“雕母”,亦称“祖钱”,经审核通过后,作为铸造母钱之用。我国自唐代以来就采用翻砂法铸钱。最初用铜、锡、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为“雕母”。铸钱时用雕母作模,翻铸母钱。雕母钱文精美,字口深峻,每个字的书写非常清晰,绝无粘连模糊,而且笔画比同版本的流通钱要细瘦,从细部看还保有手工镂刻痕迹。传世可见历代铜质雕母多种。雕母形制稍大,铜质精良,雕工细腻,轮廓峻深,文字纤劲,是为古钱中至珍之品。清代钱币数量之多、版别之复杂,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各个朝代。清代的雕母钱,我们常常见的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同治通宝”等。此枚“光绪通宝 宝泉”小平雕母钱是同类钱币中的珍稀品。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12)

LOT 13697

清 “咸丰通宝” 背 “宝福一十” 大耳版试铸样钱一枚

直径:40.9mm,厚:3.3mm,极美品

出版:《华夏古泉图说》原物,2012年版,360页

来源:台北御泉堂旧藏

RMB: 70,000-130,000


大清道光三十年(1850),清宣宗道光帝去世,其第四子爱新觉罗•奕詝继位,改元咸丰,是为清文宗。咸丰朝正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高潮时期,政治腐败,经济困危。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铸行未久相继推出“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其种类繁多、版别林立,历史所罕见。在这些铜钱中,不乏精品,被藏家追逐竞相收藏。


清朝咸丰朝大钱,在古钱收藏和研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咸元宝钱背文为满文记局名,也有星月纹,局名可见宝河、宝真、宝津、宝云、宝黔等。在所有咸丰钱中,宝福局所铸又是独具一格的门类。宝福局咸丰大钱版别之多、形制之美、质量之优、钱形之大,不仅为当时全国28个铸钱局之魁首,在中国历史的钱币长河中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泉界有个说法,“福局多好钱”,指的就是宝福局铸造的各类咸丰钱珍稀品种较多,深受钱币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是品“咸丰通宝”背“宝福一十”大耳版试铸样钱,就是咸丰元宝钱中的极美品。所谓样钱,即钱币的样板、样本等,是新版钱币铸造,先行制作的试验性钱币。一般分为部颁样钱、进呈样钱两大类:前者是国家颁发给地方,依样鼓铸的钱式;后者是地方上呈中央,供其审核存档的样式。试铸样钱应该属于进程样钱,是少量试铸造了一批,后因某种原因而停铸,如审核未获批准,或因成本过高而难以为继等。因此,试铸样钱钱文只存在于样钱,普通流通钱中见,属于铜钱中的珍罕品。


此枚“咸丰通宝”背“宝福一十”大耳版试铸样钱,铜质精良,铸造规整,文字纤丽挺拔,是宝福局咸丰大钱的代表性美品之一;又此枚珍泉是《华夏古泉图说》收录原物,属台林周旧藏。故此枚“咸丰通宝”背“宝福一十”大耳版试铸样钱递藏有序极具收藏价值的古泉美品。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13)

LOT 13713

五代 护法神祇飞龙花钱一枚

直径:49.65mm,厚:7.52mm,传世美品 罕见

RMB: 90,000-130,000


此枚护法神祇飞龙花钱,其正面图案来源于佛教题材,穿口右侧为多闻天王,梵文名“毗沙门”,多闻天王居须弥山水晶埵,守护北方,护施福德,是四大天王里最有名的护法神,其另有一个独立的身份——财神;穿口左侧为增长天王,佛教护法四大天王之一,梵文名“毗琉驼迦”,意为增长,谓能令其善根增长,通常称其为南方增长天王,有供奉现世护法之意;穿口正上为迦楼罗,迦楼罗及诸天密言经》中称其为金翅大鹏鸟,常以鸟头人身形象出现,是三世诸佛智慧与方便的显现,为佛之护法,天龙八部之一,象征弘法利生事业的胜利;穿口下方为“夜叉”,在佛教中,“夜叉”为北天王毗沙门的眷属,天龙八部众之一。背面是单龙图案。铜色极佳,铸造精整,花钱图案来源于佛教题材,厚重庄严,是花钱中的罕见美品,极具收藏价值。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14)

LOT 13746

战国-民国 钱币一匣,含 “两甾、长垣一釿、差布五百、契刀、龙凤通宝” 等八枚

匣尺寸:6×5.1×6.9cm,北浦大介旧藏,保存较好

无底价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15)

LOT 13814

1911年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反龙”版壹圆样币一枚,为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未发行,为宣统三年系列银币中最稀少版别之一;此币包浆状态自然,彩色包浆,龙鳞饱满有力,底板平整,状态极佳,PCGSSP64,为该评级公司第二名,第一名为65分

RMB: 200,000-300,000


宣统二年四月,清政府公布“币制则例”,定“元”为单位,以银元为国币,标准趋于统一,并命天津造币总厂预备铸行国币。该厂聘请意大利籍雕刻师路易奇•乔治担任总雕刻师,进行宣统三年版大清银币的雕模铸造等筹备工作,


该枚大清银币宣统三年壹圆,正面珠圈内直读“大清银币”四个汉文,珠圈外上缘为满文,下缘为汉字“宣统三年”字样,左右两旁分列长枝菊花纹饰,花开灿烂,十分漂亮。背面正中央竖写“壹圆”二字,下缘为英文“ONE DOLLAR”的币值,蟠龙沿边缘自左向右腾云而起,环绕一圈,双目如火如炬,霸气威武,龙尾向右,因反为不正,不符合皇家传统,呈政府审批,没有被批准,仅有少量试铸,而后清廷选取相反图案成为流通币,因而称此币为“反龙”。为中国清代银圆中大名誉品。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16)

LOT 13854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孙中山像背帆船中圆、壹圆银币样币各一枚

直径:26.5mm、32mm,直边齿,由美国旧金山造币厂试铸,未发行,雕刻精美,人物生动,为船洋试铸币中最珍罕品种,极其罕见,品相极佳,为张秀清旧藏,PCGS SP63 /PCGS SP62,两枚均为该评级公司第二名,第一名为64分且各仅有二枚及一枚

RMB: 600,000-900,000


1936年5月,中美两国从各自利益出发,签订了《中美货币协议》。根据此协议,由美国代为铸造新银币,美国则向华购银,稳定白银市场价格。因此中方向美方订购壹圆及中圆二种币值银币各500万枚。而为防止国人将银币私毁或偷运出口,此项代铸银圆采用缩小尺寸、减轻重量及降低成色的方法生产。然而,1937年,随着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代铸银币事宜被搁置,已铸成的首批银币也因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未及交运即遭销毁,仅有极少数美国费城造币厂存留试铸样品流出,因此存世极罕。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17)

LOT 13919

清雍正宫廷八宝银锭一套八枚,完全未使用。

无底价


此拍品为重大节日庆典,雍正皇帝赏赐给西藏喇嘛的赏赐银。正面铸有图案为佛家八宝: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双鱼、盘肠八件组成,象征吉祥,幸福,圆满。此组清早期宫廷银锭造型独特别具一格,集齐难度极大,品相完美,递藏有序,殊为难得。



保利拍卖会的图录(保利拍卖钱币专场预展)(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