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鱼拥有“爱情”吗
答案是有
在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中
“鱼水之欢”“比目连枝”
这些蕴含爱情味道的成语不少
与之关联的诗句更多
这是为什么呢
鱼类作为最早的一种人工食物,对人类的生存、繁衍产生过决定性影响。
鱼类水际悠游、繁衍众多的物种特点,以及作为食物对人类生存的惠恩,唤起了早期人类的崇敬情感,寄托了人鱼合一的亲善企盼,甚至萌生出沟通天地的神话幻想。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鱼类拥有强大的生殖能力,让渴望种族延续的远古先民无限景仰,进而幻化成生殖崇拜,这是鱼类演化成为生殖、婚育、爱情以及性事象征的主要原因。
比目说的就是比目鱼。这里面的“比”是“紧靠、挨着”的意思,类同“比翼双飞”。
咱们大连人爱吃的鸦片鱼(褐牙鲆)、多宝鱼(大菱鲆)、偏口鱼(高眼鲽)、小嘴鱼(黄盖鲽),因为两只眼睛都长在同一侧,它们统统都是比目鱼。不过,鲆科鱼眼睛位于左侧,鲽科位于右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左鲆右鲽”。
因为两只眼睛都长在同一侧,先民们看着这些异物,担心它们在水下游泳找不见路,或者撞石头上,就想象着它们一定是一雄一雌,成双紧贴排列游泳,好似夫妻并肩前进,固有“凤凰双栖鱼比目”的说法。
《尔雅·释地》中的比目鱼形象。图片:中国动物志
看清楚了,鸦片鱼和偏口鱼,在古人看来是一对情侣啊?!
对于贴合在一起、相比而行、不弃不离的“奇鱼情侣”,浪漫的中国诗人们不余遗力地猛烈进行歌颂。比如婚庆对联有:“鸳俦凤侣相偕美,比目连枝百岁合”(横批为“鹣鲽情深”)。含有“比目”的小诗更是一首又一首啊!
行了
就不“举栗子”了
再举就成赛诗会了!
现代研究发现,比目鱼在水中游动时并不是脊背向上,更不必说相比而行了,而是有眼睛的一侧向上,平躺在水里游,无端辜负了古人的美意。
鱼类曾经是远古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鱼腹多仔,繁殖力强,成活率高,这对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先民来说,无疑是羡慕得不要不要的。因而鱼类被先民寄托了种族繁盛的期望,赋予了生殖崇拜的意象。
闻一多在《说鱼·探源》中写道:
种族的繁衍如此被重视,而鱼是生殖力最强的一种生物,所以在古代,把一个人比作鱼,在某一意义上,差不多就是恭维他是最好的人,而在青年男女间,若称其对方为鱼,那就等于说:“你是我最理想的配偶!”
随着生产和文明演进,人类给予鱼类的生殖崇拜也转为匹配和情侣的象征。后来,浪漫的中国人还发明“鱼水之欢”这个成语,来比喻伉俪情笃,或隐喻夫妻性生活的协调(就怕流氓有文化啊!)。“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荣”,这是过去新婚夫妻洞房常见的对联。
在古代民间歌曲,如《诗经》《汉乐府》中,还出现了以鱼喻男,以莲喻女的文法,鱼与莲戏,成为一种恋爱的舞蹈展示和原始繁殖仪式的变形。
东西南北,一咏三叹;
风光旖旎,缠绵缱绻。
这原来是一首黄诗啊?
看清楚了
这才是鱼与莲戏的真正含义
(此处省略28个字)
……
而现在,这样一首盎然的爱情诗篇,常常却被解读成粗浅的劳动号子。骄傲无知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啊!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宋代晏殊的这首词说的是,一名女子思念恋人,我想你啊!我想你啊!想给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我思念的人啊,你在哪里啊?
古人最早往往将书信写在一尺见方的白绢上,称为“尺素”,然后将之封于两块刻成鲤鱼形状的竹(木)简中间寄出,故书信又称“鱼书”。
古人习惯将鱼书与大雁并称,有“鱼雁传书”一说,因此,鱼和雁还是特殊的相思情感的载体,“鱼雁传书”渐渐成了男女传递情书的代称。
参考资料:1《闻一多说神话》,作者闻一多,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2《中国鱼文化》,作者殷伟、任玫,文物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