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仲秋,美丽的大连湾格外迷人。她自然而成的“C”字形海岸线结构,随着潮起潮落,涌起浪花朵朵,亲近着孩童的脚面,融入了人们的欢声笑语之中。我在这个最美的季节来到大连时,已是夜色阑珊。海风轻拂,海面平静,完全不见了浪花的影子。而我,胸中一种难抑的期待,恰似起伏的浪花在奔涌。
这个夜晚,大连湾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海港之夜。
大连东濒黄海,西临渤海,是一座风光旖旎的美丽海滨城市,它还是国家软件、信息服务基地之一,夏季达沃斯论坛举办地之一,东北亚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中心之一。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压力加大,南北岸之间的绕行拥堵、行车难,已严重掣肘着经济发展,而辽阔的海面就是南北交通的阻隔。鉴于大连湾海域航运繁忙,还要保证大型舰船的通行,无法用架设跨海大桥来解决。何时能有一条海底隧道,实现南北两岸大贯通,几乎成了几代大连人的梦想。
2019年初春,随着“渔汛”的到来,拂面的海风变得轻柔。大连湾南岸竖起了一块块工程围挡,继而北岸也出现了身穿红色“中交”工装的施工人员。
在实施“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终于开始建设,全部工期50个月,计划到2023年,建设者将把一条双向六车道的海底隧道快速路交给大连人民,这也是大型央企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继胜利完成港珠澳大桥建设任务后,在大连湾承建的我国北方首条大型沉管海底隧道工程。
这天,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进入最后一节沉管“E18”安装的重要节点,即E18管节一头将与E17管节完成海底对接,一头将完成整个海底隧道与出海巷道口的对接,相当于大桥、大坝建设中的一次“合龙”,而且是在神秘的海底。
是夜,大连湾美丽依旧,人们三三两两来到海边散步,一片祥和。然而,就在他们不远处,在施工船上、在浪涌的海底、在项目总部信息工程化指挥中心,数百名“中交一航”建设者正全力奋战,这是一个怎样惊心动魄的夜晚啊!
在海边文化广场痴痴望着大连湾海面的人群中,有不少工程建设者的家人和亲友,范亚婷就是我熟识的一位,她带着6岁的儿子,刚读完英语绘本,心就飞向丈夫孙磊身边了。我熟识的其实是亚婷的丈夫孙磊。初到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采访时,接待我们并全面介绍情况的正是孙磊。小伙子穿着“中交一航”的工装,清秀的面庞,清晰地解答着各种提问,特别是谈到工程建设中的多项科技创新,更是如数家珍。直到有人来请示工作,我们才听到一声“孙总”的称呼——他是大连湾海底隧道这项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大型重点工程的副总工程师。
32岁的孙磊这天清晨第一批登上了“津安3号”指挥船,他站在甲板上列队整齐的员工中间,和大家齐声高喊:“我要安全!成功,成功!”这是常年在海上作业的职工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他们从享誉世界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喊亮到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钢壳沉管隧道深中(深圳至中山)通道工程,今天又回响在大连湾的工地上。
孙磊是重庆交通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高材生,2012年7月毕业时,他认准了港口海岸建设的“国家队”中交一航局,只投了这一份应聘简历,别的单位他都没考虑。“国家队”识人,孙磊顺利入职。刚报到,他就被派往最艰苦的远海工程,一去就是6年。6年工程一线的磨砺,他挺过来了,而且经受了连续5个春节坚守岗位的考验。女友范亚婷却“撑不住”了,大学毕业时,她举着应聘简历直投孙磊的企业,管他天涯海角,管他艰苦不艰苦!2020年8月,大连湾工程即将进入海底隧道沉管安装的关键阶段,上级一纸调令:孙磊任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孙磊从南方转战东北,他深知这是一项浩大的重点工程,6个工区的近万名职工,成百上千道复杂交叉的不同工序,都要由他这个“副总”来协调作战,合力推进,以确保总项目的按时完工。孙磊在10年一线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地组建了“示范岗”团队,他带着这个团队没日没夜地摸爬滚打在工地上,发现问题及时预警,遇到困难帮助解决。他笑着告诉我:“其实就是一支督战队呀,我们叫示范岗,大家都能接受,也好使。”孙总的“好使”,有效地提前了工期,包括这天海底隧道全部18个沉管安装最后收官之战提前到来。
范亚婷的话打动了我,她说:“孙磊每争取到工期提前一天,都会高兴地告诉我,我和他击掌相庆;但我心里想,要是能拖一拖就好了,工程一完不知他又被派到哪里去了。儿子以前只认识视频中的爸爸,小家团圆那天,儿子问孙磊:你不是在手机里吗?”
我知道,8月5日,大连湾的夜晚,对许多先期完成施工任务的建设者来说,也是一个难眠之夜。重点工程的大兵团作战,体现在6个工区上,相当于一个集团军的6个师。率先出海作战的是六工区,因为铺设海底隧道,首先要对海底的基础进行爆破开挖。施工海域深处距水面30多米,地基表层存在大量溶沟、溶槽、孤石等不良地质,岩面起伏大,岩质均匀性差,甚至还有足以让轮船碰撞沉没的暗礁。我们看到3艘爆破船,形状如变形金刚的6台钢铁钻机在船舷站成一排,煞是威风!
堪称海上船舶精爆精挖专家的李义彬,文质彬彬一帅哥。这个200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材生,如今已是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的爆破总工。他统领着3艘大型爆破船,2019年9月进入大连湾主战场,已完成炸礁量150万立方米,清挖海底淤泥800多万立方米,起爆高性能胶质炸药两千多吨。我们原以为这可算是“惊天动地”了,肯定会有“大片”的情节。李义彬却连说:“没有,真的没有。”他说,海底炸礁并不“轰隆隆”地那么响,水深6米以下,一般的碎石也不会崩出水面。只是遇到突发恶劣气候,风急浪大,会紧张;还有就是偶尔发生“盲炮”,要慎重处理。瞧,这些“惊险”的经历,好像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儿。
大连湾啊,请记住,在这个难忘的夜晚,和我一样守候在海边、期待着胜利消息传来的建设者中,一定还会有他们——宋江伟,国内全漂浮式基床整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孙悦锋,检测中心的“当家花旦”,她为研制耐用百年的机制砂做出了突出贡献;侯晋芳,工地上的女博士,科技创新的“大管家”,公司已有多项成果荣获了中国海洋学会、中国交建集团的科学技术奖;贺涛,1997年出生,最年轻的主办施工员,质量把关不讲情面,被称为工地上的“小包公”; 权军校,施工船上的“大厨”,能让100多张嘴无不称好……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大连湾已是夜深人静。终于,23点30分,前方传来喜讯:在大连湾海底,长148米、宽33.4米、高9.7米、重约5万吨,吃水量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的“E18沉管”,经过17.5个小时的紧张施工,平稳精准地沉入水下25米处基槽。测控数据显示,E18管节安装精度满足设计要求。由此,我国北方首条跨海沉管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沉管安装工程圆满收官。
人们一片欢腾。许多人仍不愿离去,他们遥望海上的施工船队,准备迎接亲人们顺利返航。
午夜,大连湾上空升腾起绚烂的焰火,满天的礼花辉映在海面上,恰似海水涌起一朵朵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