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呈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适用于所有行业,大到国家治理,小到企业发展。而对于书法来说,规矩、法度亦同等重要——没有规矩的书法,绝对不是好书法。带着“规矩”一词,开始今天的文章:张怀瓘《书法用笔十法》之六“邪真失则”。

张怀瓘书法 张怀瓘用笔十法(1)

邪真失则:邪即非正;真即正;失则即失去法则。难道正和非正便失去法则?好像不对,看来单从字面上解释很难理解。

我们来看张怀瓘对这个词的注释:“谓落笔结字分寸点画之法须依位次。”Oh my God!看完注释更乱了,这哪里是注释,就是让人更加懵圈的文字。别急,这段注释是原文尚未断句,当然看起来有点蒙圈了。

张怀瓘书法 张怀瓘用笔十法(2)

我们先为注释断句:谓落笔、结字、分寸、点画之法,须依位、次。这样一来,似乎有点明白了,是说“邪真失则”乃结字点画分寸之法。

但是,若按照惯性思维,前面几个词的排序是不准的,应该落笔先,点画后,分寸在后,结字最后才正确——只有落笔才会产生点画,而点画的分寸决定结字的差异。为何没有按照惯性思维排序?其实,这就是古汉语和白话的区别。

张怀瓘书法 张怀瓘用笔十法(3)

不过,换一种方法为注释断句,可能会有另外一种解释:谓落笔结字、分寸点画之法,须依位、次——是点画分寸法则,这个法则决定落笔结字的不同。

然而,将两种断句进行比对,无论是多标点,还是少标点说的都是点画分寸和结字落笔。因此可以说,两种都是正确的。

前半句注释我们理解了,那么,最后的“须依位、次”是啥意思呢?其实,这就是张怀瓘为“结字分寸点画之法”给出的标准,或者说是方法。位即位置;次即顺序。就是说,分出一字之中笔画、部首的主次。

张怀瓘书法 张怀瓘用笔十法(4)

通过上述的论证,我们从中可以得出“邪真失则”的大意:落笔结字,安排要有分寸,必须分出字中的次第,不能失去法度。至于“邪真”二字,我想,张怀瓘说的便是主次。

那么,“邪真失则”在书法中是否真的存在吗?的确存在。我们来看下图“书法”二字(楷书为智永所写,行书为米芾所写):

张怀瓘书法 张怀瓘用笔十法(5)

“书”字中有8个横画,有8种长短不同,唯独第二横最长——这便是笔画的长短之分,亦可谓主次之分;“法”字是由“氵、去”组成,“氵”占的位置较小,“去”占的位置较大——这便是偏旁部首的大小之别,亦可谓主次之别。

米芾行书“书法”二字,就书写速度来说,要快于智永的楷书。但是,笔画长短之分,偏旁部首的主次之别依旧清晰可见。

会不会是只有楷书、行书是这样,其它字体并不这样?非也,其它字体也一样。无论是篆书还是隶书皆如此,即便是简化到极致的草书也有长短主次之别,我们来看下图:

张怀瓘书法 张怀瓘用笔十法(6)

“书”字虽简化到只有横纵各一笔,依旧可见主次之分:横向为主,纵向为次;“法”字左侧“氵”简化成“有点方为水”,但与右侧“去”的大小比例依旧明显:左为次,右为主。

其实,对于汉字中长短、大小,不要说是书法家,凡上过小学的人都知道,一字之中笔画有长短之分,偏旁部首有主次之别。知道,为何很多人还表示不解呢?原因便是,我们把“邪真失则”一词想的太玄,根本没联想到长短、主次而已。

张怀瓘书法 张怀瓘用笔十法(7)

之所以开头引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因为长短之分、主次之别便是落笔结字的规矩。而这种规矩,所有学书人都必须遵循,一旦违背,写出来的东西绝对不是书法。最后,我们也可以明白一个道理:书法笔画拒绝长短雷同,偏旁部首拒绝大小一样。

好了,“邪真失则”就解读到这,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此激励我不断进步。下一讲:《用笔十法》之七——射空玲珑。

本文由二小书法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