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

马铃薯,俗称土豆、洋芋,中国是全球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而四川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四川马铃薯种植分春、秋、冬三季,其中1月中旬播种、5月底收获的为小春马铃薯,是重要的小春粮食作物之一。最近,小春马铃薯正迎来丰收。

基地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四川小春马铃薯迎丰收)(1)

江油市武都镇海金村,马铃薯测产现场

6月4日,绵阳市江油市武都镇海金村的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防控示范基地内,农民们正抓紧抢收马铃薯,杀秧、挖掘、装袋……淡黄色的新鲜土豆堆了一地。

“今年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江油市万禾源家庭农场负责人罗勇说,去年由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严重,平均亩产约2000公斤,今年在专家指导下,基地有效防控了马铃薯晚疫病,平均亩产达4000公斤以上。

就在5天前,来自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省农科院和绵阳市农科院薯类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们组成测产小组,对300亩示范基地的马铃薯进行测产验收,测产结果显示,主栽品种“希森3号”平均亩产达4399.1公斤,商品薯率(薯块重量大于75g的商品薯占比)达98.1%。此外,今年第一次试种的“沃土5号”亩产更高,达5704.8公斤,商品薯率达98.5%。

基地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四川小春马铃薯迎丰收)(2)

江油市武都镇海金村采挖的马铃薯

这个结果令罗勇十分满意。他介绍,按目前马铃薯鲜薯收购价2元/公斤计算,“希森3号”的亩产值可达8631元,再扣除3200元/亩的成本,每亩纯利润达5431元。“‘沃土5号’的效益更高,今年只试种了18亩,明年要大力种植这个品种。”罗勇说。

丰收得益于科技支撑。该家庭农场为四川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场,由四川省农科院全程提供技术支持。

“出苗后,我们利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采取了4次精准防控,及时喷施药剂,马铃薯晚疫病平均防治效果达98%以上。”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李洪浩博士介绍,与往年每季需打药6次相比,精准预警防控每亩可节约药剂成本100元左右。 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天气“给力”,非常有利于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

基地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四川小春马铃薯迎丰收)(3)

江油市武都镇海金村采挖的马铃薯

除了精准防控病害,农业专家还在当地推广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每亩施用500公斤腐熟有机肥作底肥,化肥用量较常规用肥减少10%。

“增收效益十分明显。” 测产专家组组长、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崔阔澍介绍,该基地通过科学栽培新品种,精准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小春马铃薯亩均纯利润超过4000元。基地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马铃薯近3000亩,带动周边50名以上的农民务工,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据悉,小春马铃薯因其上市时间早、鲜食品质佳,较北方产区的同期库存薯相比,具备明显的价格及品质优势,经济效益突出。下一步,我省还将筛选出适宜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继续联合省农科院在省内开展技术推广,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省农科院供图)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