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程善报道

10个月的职业联盟筹备史,其实就是俱乐部和足协的斗争史,堪称“血泪斑斑”。

职业大联盟 职业联盟成立为何那么难(1)

2016年2月28日

足协主席蔡振华和几位副主席出席了《中国足球改革改革总体方案》印发一周年的座谈会,在会上,蔡振华表示,《方案》发布一周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足球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足协实现了与总局的脱钩,今年年底,还将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联赛管理机构,“中国职业足球联盟”,正式公开了联盟的注册时间表。

4月

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起草《中国职业足球联盟章程》(草案),章程中,没有俱乐部主导的条款,实际还是足协控制,因此被总局否决。

11月3日

第八次会议在足协举行,会议决定,继续以俱乐部起草的版本为基础,讨论相关条款。于洪臣提出了主席和秘书长的产生办法,其中,主席候选人由中国足协推荐,而且,只能有一个候选人,实行等额选举;秘书长不是理事会成员,由主席直接任命或辞退,这意味着职业联盟还是由足协做主,而不是俱乐部。考虑到多方面情况,俱乐部代表们据理力争,表示主席必须由俱乐部选举产生。不过,会后俱乐部表示“考虑到中国国情,可以适当让步”。

12月16日

足协召集工作组8名代表召开第十次会议。足协方面提出联盟筹备进展缓慢,工作组要负主要责任,应解散工作组,成立一个“职业联盟筹备联合工作组”,只保留4家俱乐部,其他均为足协代表。同时,邀请俱乐部投资人参与联盟筹备,但俱乐部代表组成的工作组拒绝了足协的提议。

会议最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在俱乐部的坚持下,最终决定还是由工作组继续推进职业联盟的筹备工作。俱乐部也作出了让步,工作组就章程中的有关问题向足协提出了书面反馈意见,提出了折中方案,主席的产生方式同意中国足协的建议,但秘书长是理事会成员,必须由52家俱乐部投票选举产生,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俱乐部对秘书长候选人有提名权,但足协也有权提名参选。

12月30日

在苟仲文和深改小组对联盟迟迟未能成立表示不满后,有关职业联盟主席和秘书长由足协任命的提议也被总局否决。至此,足协和俱乐部间分歧点被清除。足协和工作组召开了第十一次会议,张剑和于洪臣、李毓毅悉数参加,高度重视。

会议上,足协方面领导表示,“之前发表的只是个人意见并不代表足协态度”,这实际上承认此前对联盟的“指手画脚”偏离了改革方向。会议确定加快联盟筹备进程,初步确定在2017年1月底前章程定稿,主席和秘书长由俱乐部选举产生,召开职业联盟成立大会、通过章程、产生主席和秘书长、完成所有注册所需材料并递交民政部。2017年3月前成立联盟,并尽快发出讨论稿。

职业大联盟 职业联盟成立为何那么难(2)

12月31日

足协单方面决定放弃和俱乐部达成共识的谈判基础,发出的讨论稿为足协版的联盟章程草案,而且,职业联盟剔除了中乙。当天会议上,足协还未经俱乐部同意,撤换了工作组组长刘军,同时邀请上港集团董事长陈婺源和富力投资人张力参加,陈婺源在会上表示,“上级领导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我们做,我们要慎重,要民主、专业、科学地做好筹备”,他的发言虽是代表俱乐部,但也被认为是“说给足协听的”。

(编辑:苏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