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当我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部小时候看过的感人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比起电视剧不是很长,却很揪心。这么多年过去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部电影还时长飘荡在脑海中?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请再爱我一次(妈妈再爱我一次)(1)

一、骨肉分离引发同情心 母子相望扇起感情之火

《妈妈再爱我一次》是台湾独立制片富祥公司1989年出品的台湾伦理悲剧片,由陈朱煌执导,杨贵媚、李小飞、谢小鱼、文英、陈淑芳,孙亚东等人主演,影片于1989年上映。影片改编自台湾民间故事《疯女十八年》,以倒叙方式进行,描写精神病医生林志强寻找失踪18年的母亲秋霞的故事。

骨肉分离是很多影视作品表达的主题之一。但《妈妈再爱我一下次》表达的更加彻底与纯粹。《妈妈再爱我一次》表达的骨肉分离之情不是之一,而是唯一。骨肉分离是电影表达的唯一主题,正因为如此才会将骨肉分离描绘的更加细致,更加细腻。

从而在一次次小强与母亲被迫骨肉分离的时候引发人们的同情心。同情心一次次本触动。与此同时,小强18年来一直寻找母亲。每当小强与母亲相望都能扇起观众内心感情的火苗。这个火苗一会是母子分离的揪心,一会是母亲相望的无奈。

母子相望既有被强行分离的撕心裂肺,也有疯人院了的隔窗相望,看着母亲受苦的样子观众与小强感同身受。正是这一次次的相望,将观众脆弱的灵魂引出,眼泪抛洒一地。

虽然“小强”和“母亲”的扮演者都不是很美,但这份亲情却日久弥香。电影叙事倒叙手法的运用将一件本来安好时间讲述的故事,给叙述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请再爱我一次(妈妈再爱我一次)(2)

二、母子情:中华文化心理共振的一次催泪高潮

《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台湾公映时,并没有得到台湾观众的重视,放映几天就下片了,在海外市场连公映的机会都没有。1990年,影片在内地造成了轰动,同年6月左右,《妈妈再爱我一次》开始在全国试映,首先是在武汉热起来,然后是上海,在全国铺开放映是在同年9月份。到1990年底的时候,共发行了397个拷贝,观众人数超过2亿,票房上亿元,当时的电影票价有1元到3元的,也有三五毛钱的。

《妈妈再爱我一次》的轰动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更反映出当时的文化现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内地的商业片高峰时期,都把港台作为自己借鉴的对象。台湾动作片不发达,但它的悲情片符合中国人的心态,特别是母子连心,母子情深代表了内地观众的传统文化情结与深埋在灵魂深处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爱观影中得到了一次集体的释放。

《妈妈再爱我一次》之后,相类似的悲情题材都引起了轰动,这暗示了中国内地的观众和台湾观众在心态和情结上比较接近,它们的成功也提醒了我们要往市场化的方向运作电影就要考虑观众,尤其是中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 。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请再爱我一次(妈妈再爱我一次)(3)

三、世上只有妈妈好 真挚纯朴的母爱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是根草……”这首电影主题曲当年唱响大江南北不是没有道理的。它是对母亲的最好阐述与解答。真挚淳朴的母爱,在孩子的眼中就是有妈的孩子与没妈的孩子的区别。一个是宝,一个是草。

作为一部上世纪80年代末的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关乎母爱的情愫,即便在今日看来依旧催人泪下。导演陈朱煌对亲情与母爱尤为细腻的营造,使电影中的母子羁绊显得如此的真挚纯朴,那万不得已的母子分离,那爱战胜一切的呼唤,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更成为了无以复刻的金曲。

电影剧情以倒叙方式进行,描写精神病医生林志强留学归国,正要展开精神病院的业务,偶然发现院中一名病人,竟是他失踪18年的母亲秋霞。原来当年其母秋霞与其父林国荣相恋,但遭林母以秋霞身家不清白为由拆散鸳鸯,另外为国荣娶妻。

已经怀孕的秋霞到乡下投靠姨母,并在生下志强后独力抚养,母子二人感情极佳。数年后,国荣之妻娟娟经证实不能生育,林家父母为了延续香火,用尽办法要志强离开母亲回到林家认祖归宗。秋霞几经内心挣扎,终于答应。但年幼的志强因思念母亲而无法过平静生活,经常偷偷回到乡下找母亲。

一次风雨之夜,志强躲在庙外避雨,秋霞等人遍寻不着,翌晨找到时,志强已奄奄一息昏迷不醒。秋霞大为激动,失足跌下楼梯成为疯妇。18年后,志强终于找到他心爱的母亲,并以一曲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重新唤醒母亲尘封多年的记忆,母子相认大团圆。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请再爱我一次(妈妈再爱我一次)(4)

四、演员的朴实表演一次次触碰人们柔软的心灵

杨贵媚以纯熟多元的演技,受到多位台湾电影导演的青睐,是活跃于影视两界的实力派演员。1988年,她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中饰演“妈妈”,演得质朴、自然,在中国内地受到欢迎 。杨贵媚的演技和艺德很好,她有影后的风范,表演准确到位 。

谢小鱼,1981年出生与中国台湾一个贫困家庭,拍《妈妈再爱我一次》时才是小学二年级学生。谢小鱼对角色把握得比较好,第一次拍电影就获得了成功。杨贵媚与谢小鱼纯真朴实的表演打动了观众的心。这些画面一幅幅出现在《妈妈再爱我一次》里。

感人第一幕:妈妈为了小强的病能好起来,从家门口一路磕头到王爷庙向神请愿,磕得头破血流的妈妈终于等来小强平安康复。

感人第二幕:小强是个极乖的孩子,听妈妈的话也很有礼貌,很为妈妈争气。唯一一次跟小朋友打架,事后就乖乖地认错,最后才哭着说,是因为人家骂他是没有爸爸的野孩子才跟人家打架的,母子抱头痛苦。

感人第三幕:母亲节到了,小强从幼儿园学来《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回家唱给妈妈听,还有可爱的舞蹈动作配合。真的让我回想起孩童的时候,也是这样给大人们唱歌的。

感人第四幕:小强到了爸爸的新家,被迫和妈妈分离。母子两人相隔异地,到了晚上同时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小强忍不住偷跑回家,妈妈威胁说小强再这样就躲起来不见小强,小强只好被送回到爸爸那里,在分离的时候小强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妈妈……你不要走……小强要和妈妈在一起”那真是撕心肺裂。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请再爱我一次(妈妈再爱我一次)(5)

五、女子虽弱为母则强 世俗伦理与母子情的反复冲突

这部摄制于1988年的台湾家庭伦理悲剧片,对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使得人们第一次有了看电影之前要自备手绢的准备,且还自愿掏钱买票,就图哭个痛快。该片讲述的是一对相爱的恋人遭遇反对,母子惨遭强硬分离,母亲忍受不了失子之痛而精神失常。

《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要矛盾是世俗伦理和单纯的母子之情反复冲突。故事的起因是林母为了家族声望反对其子和秋霞婚事;林家认小强是为了延续香火;讽刺性的是,秋霞最后为了小强的前途将他送回到林家。但这是我们成年人考虑的问题,天真小强却顾不了那么多,他只想能和妈妈在一起。

在强烈的母子之情的对比下,世俗逻辑显得有些可笑。这也使人难以理解为什么秋霞当时坚持送小强到林家。但假想秋霞如果留小强在身边,成年后的小强会不会感激母亲当时的决定?或许秋霞不想让小强重复自己过于辛酸的生活?

母爱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题材,在那个时代还不像现在这样喧嚣,它给了善良的人们一个宣泄感情的端口 。18年后,儿子终于找到他心爱的母亲,并以一曲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重新唤醒母亲尘封多年的记忆,母子相认大团圆的感人故事。

这种煸情的题材给了善良的人们一个宣泄感情的端口吧。无疑,杨贵媚饰演母亲的这个形象是成功的,是深入人心的,正如同一时代的电视剧《渴望》一样,孙松走上街会遭遇砸鸡蛋,而张凯丽却得到追捧。

演完《妈妈再爱我一次》后,杨贵媚在内地也拥有了极高的支持度——她去打车,司机不肯收钱;她去住店,服务生抢着要帮她买单。至今还有太多的观众对她这位“全中国最知名的妈妈”念念不忘。

该影片之所以长久不衰,除了其永恒的母爱题材之外,还因为其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经典歌曲,唱出了母子亲情,唱出了孩子的心声,也唱出了人间真情。相信80年代以后的孩子,没有哪一个是不会熟唱这首歌曲的。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请再爱我一次(妈妈再爱我一次)(6)

六、叙事站在母子角度 隐隐埋藏三条线索

《妈妈再爱我一次》最大的感染力来源于它让我们站在秋霞和小强的角度,体验强烈而又本能的母子感情。大江南北,2亿观众挥泪如雨。据说本片在当年创下2亿观众和1亿票房。这可以说是大家对这部经典的影片的肯定。

片中巧妙地包含了几条隐线。第一是那只玩具熊猫。小强在林家想妈妈的时候抱的是小熊;发疯秋霞也紧抱着小熊。当母子二人被拆散时,小熊成了他们唯一的寄托。第二是王爷庙。小强重病时,秋霞去王爷庙烧香。小强回家看母亲时,躲在王爷庙。最后秋霞在那里找到失踪的小强。第三就是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了。

20多年过去了,虽然现在看起来影片的画面和结构都已经有些陈旧了,但那些投入巨资加高科技数码技术做出来的大片又有几部能感动我的,更不用说哭了。

《妈妈再爱我一次》对我们的意义不单单只是一部感人的影片,它也是80年代成长的孩子心中的一块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