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开学季#

记得曾志明老师在他的《关于教育的领悟》一文中提出:“教育家不仅仅是站成的”观点,他举例说:有一个作家成名后,调到某编辑部,想起了他的中学语文老师,便约请老师写一篇文章,因为他的青春梦中,老师是那么有オ情。特别是文学欣赏课,简直把同学们听得如疾如狂,待恩师大作寄到,作家仿佛从高速公路上一下拐入机耕道,那作品可谓惨不忍睹。作家说,简直想为那个美好形象的破灭大哭一场,这就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给我们带来的现实:教语文的不会作文,教教学的不会算帐,教英语的听不懂外国人讲话,教物理的不会电器维修。我们教师真正变成了传播书本死知识的“工匠”。

我们喜欢被人们赞誉成“红烛”,多么伟大啊!“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多么悲壮啊!“烛炬成灰泪始干”嘛。但是,我们是否遗失了“自己”。

知识经济时代加速到来,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和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深得人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教师仅有牺牲自己、毁灭自己的“蜡烛精神”,显然是不够的,可悲的,可怜的,可怕的。我们应该成为照亮别人,充实自己的灯塔。

教学不能仅仅靠时间积累起来的所谓“经验”,它其实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东西,它只会使我们的知识越来越苍白,使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僵化。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突破已有的“框框”。敢于面对自己存在的教育观念陈旧,创断精神和实验能力先天不足的现实,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认识,“变传授型为引导型;变复制型为报告型;变专业型为通识型;变专制型为变流型”。完成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角色的特变。

刚结束的江阳区语文优质课竟赛给人深刻的启示:荣登榜首的竟是一位二十出头的青年女教师,有趣的是,该教师的中学救师也参加了此次大赛。师徒同堂竞技,结果学生更胜一筹。论经验,无凝老师强于学生,但是学生凭着良好的创断意识,发挥自已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采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新颖巧妙的教学构思,倾倒了听众,征服了评委,令我们这些自以为“教学经验丰富者”汗颜。

本来,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人的解放,个性的解放,思想的解放,创造力的解放。但是,由于几千年来封建专制文化和几十年极右路线的影响,我们现在的教育最大的弊端恰恰是对人的束缚。要解放学生,先要解放教师,把自己从“应试教育”的牢笼中解救出来,成为既照亮别人,又不断充实自己的灯塔。

(此文曾发表在03年泸州教育报上,今天看来,还有可取之处)

点亮人生的灯塔(做充实自己的灯塔)(1)

点亮人生的灯塔(做充实自己的灯塔)(2)

点亮人生的灯塔(做充实自己的灯塔)(3)

点亮人生的灯塔(做充实自己的灯塔)(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