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利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青少年怎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青少年怎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青年人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青少年怎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宇文利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任务,聚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解决好人们在爱国问题上存在的深层次的困惑和矛盾问题,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我们正在做的事业中来,把人们的爱国热情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内在精神动力,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更加自觉地结合中华民族正在努力推动的伟大事业,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美德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征程中,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明确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根本定位,强化爱国的责任与担当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旋律。中华民族形成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不平凡的历史,充满着各种挑战和数不清的苦难,在近代尤其如此。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就开宗明义地提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指出:“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他强调,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事实上,千百年来,正是在爱国主义的感召和激励下,中国人民才成功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苦难,战胜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结成了强大而不可分离的民族国家共同体,锤炼和锻造了共同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观念。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而言,爱国主义不仅是卫国之基,也是兴国之魂和强国之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历史主潮,但在不同的时代又要有不同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和实践要求。从根本上看,爱国主义总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和时代条件下存在和发生,脱离时代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境谈论爱国主义就难免会陷入因时空错乱而自相矛盾的困境。鉴于爱国主义在规律上有普遍性,在实践上又必须是具体的,因此,爱国主义一定要与时代发展及其实践主题相结合。事实上,把握时代旋律、融入时代实践、契合时代要求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也是爱国主义始终发挥凝聚、团结和指引作用的原因所在。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并不是抽象的、虚幻的,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记忆和对过去的缅怀中,而应当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主题相吻合,与中华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使命相一致,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内对外工作的各项战略安排相协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要实干,就要有责任和担当。因此,新时代的爱国主义需要的不是空喊口号,而是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这份爱国主义的责任和担当,集中地体现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之中。

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恪守爱国的原则与价值

实现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深度融合。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恪守的政治道德,集体主义也是长期以来中国人尊奉的社会伦理。今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实现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在新时代的深度融合。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聚焦当下中国正在推进的伟大事业,而集体主义则汇聚了传统的社会伦理和文化品格。中国的爱国主义是融合于中国社会和文化体系中的集体主义之中的,因此,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就需要从中华文明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保持和发扬集体主义传统的优秀之处,实现当今时代爱国主义与传统集体主义观念的深入融合,把集体主义的品格运用并发扬到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实践中。

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我国的爱国主义一直体现在服务于追求社会进步、维护国家统一的时代主题和社会实践中。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脱胎而生的新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成果。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摆脱了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欺凌,实现了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中国人民在精神上也由被动转为主动。因此,对于中国人而言,社会主义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客观的现实。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清醒认识,增强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激发人们热爱社会主义中国的热情,增强人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把握好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有效平衡。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始终是与国际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开放世界,中国的改革、发展和建设已经与世界各国连结并交融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成为世界性事件。因此,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把握好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有效平衡,一方面要把爱国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为底线;另一方面也要用开放的眼光、包容的心态和双赢的思路处理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际化交流合作中寻找中国与世界的利益共同点,实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完美结合。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领导。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当代中国谈论爱国主义,是断然无法与中国共产党及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分割开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自然延伸和时代实践,是与党的作为、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的时代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也只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所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也即全面加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这恰恰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与根本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领导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教育路径,增强爱国的动能与实效

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使命摆在我们面前之时,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新时代爱国的效能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紧迫。众所周知,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持久的任务,需要随着时代主题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新时代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结合新时代的时代特点和根本任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深化理论研究,从思想根子上清除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思想认识和理论认知上的混乱是当前困扰人们头脑并进而造成对国家、民族和社会认知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个别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囫囵吞枣地贩卖西方政治理论以哗众取宠、招摇撞骗,还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跟在后面摇唇鼓舌、摇旗呐喊。可以说,对一些理论热点研究得不彻底,讲不清楚其真面目,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对爱国主义产生了一些疑问和疑虑。因此,对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涌现的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理论热点问题,要努力从理论上讲清、说明,要深入辨析各种思潮的理论内涵,辩证地分析其历史过程和现实价值,消除人们的认知误区和思想疑惑,从思想根子上清除不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实践洞彻事理、正本清源。

二、开展世情国情党情教育,让人们明晰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与时代方位。世情教育是为了让人们在开阔的世界格局中对比和了解中国的方位,国情和党情教育则是为了在历史的过程和今昔比较中把握中国前途命运和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作为。可以说,正确地把握国家所处的历史与时代方位是爱国主义萌生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和建设也进入了新阶段,出现了新任务和新使命。通过系统的世情国运党史教育,让人们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国运与党史的统一关系,有助于人们认清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状况和前景目标,也有助于构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思想认同和实践认同。

三、狠抓网络治理,提升现代社会互联网规范意识和信息安全保障效果。今天的时代是互联网普及并内在地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现实生活的时代,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对世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支配权。由于网络世界的复杂性和网络治理的综合性,目前很多影响人们爱国主义观念的焦点和难点仍集中在网络空间中发酵并发生作用。因此,在网络社会治理方面,我们应该下大力气狠抓网络治理,加强网络规范意识的管制和监督,切实提高运用互联网技术疏解网民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社会关系、打击网络犯罪的本领,提升信息安全监督力度和保障效果,构建出网络世界风清气正的朗朗乾坤,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爱国意识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四、大力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把爱国教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国家理论和国家组织是抽象而宏大的,而人民群众的生活却是具体而细微的。从本质上讲,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国家形象和政治宣传只有转化为鲜活的现实并渗透结合到他们的生活中去时,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影响并发挥作用。因此,在有关爱国主义的思想宣传方面,应大力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看对象、找线索、择语言、寻方法,避免假大空的宣传做派和流于形式的敷衍塞责,避免不加转化、不加设计地照搬照抄理论研究文献和政策文件,避免肤浅无力的告示和直白生硬的说教,切实把爱国教育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中去,用事实的力量、生活的力量和艺术的力量说明道理、打动人心、达成理解。

(本文为2018北京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精神”的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