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影帝被“骗”到大陆当太监,李天柱回去还怎么混?
2010年,李天柱转战内地,拍摄了大型的宫斗剧甄嬛传,在里面饰演皇上的贴身大太监苏培盛一角,并凭借着这个角色在内地走红。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个角色是导演把他骗过来的,
因为当时郑晓龙导演找到他时,只告诉他这个角色是除了皇上和皇后以外最重要的角色,场次高达700多场,并且还活到了最后,李天柱一听就接下了。
可是拿到剧本后,李天柱才发现,原来这个角色就是个太监,而且大部分台词都是一些“喳”“奴才这就去办”等等,让他十分的尴尬。
在此之前,李天柱从来没有演过这样的角色,他一度想打退堂鼓,不过合同都已经签了就不能反悔了。
拍摄过程中,由于太监需要把头发剃光,李天柱也是毫不犹豫的献出了自己的头发,毕竟作为一个演员,角色才是最重要的,要是注重偶像包袱那说明戏都演不好。
于是他就抱着敬业的态度,将苏培盛这个角色饰演的很好。
2012年甄嬛传播出后,苏培盛这个角色也是顺势走红,他不像平常宫斗剧里面的太监一样,趾高气昂,捧高踩低,相反苏培盛一角是非常正面的一个角色。
不过观众可不要被他的外表给蒙骗了,虽然他演的是一个太监,可现实中的他是一个龙套影帝。
李天柱出生在中国台湾的一个单亲家庭里,父亲给他取名为天柱,就是想让他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自幼缺少母爱的他也是非常的脾气火爆,见谁怼谁,在圈中的暴脾气是出了名的。
1980年,李天柱出演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戏《吾土吾民》并拿下了金钟奖最佳男演员,随后便受到了琼瑶阿姨的赏识,出演了很多琼瑶苦情戏,比如《几度夕阳红》《烟雨蒙蒙》《在水一方》《青青河边草》等等。
年轻时候的他虽然算不上俊朗,可是演技还是可以的,不然也不可能拿下这么多奖。
而甄嬛传的导演找上他,也是看中了他的演技,毕竟从甄嬛传的演员来看都是以演技优先,颜值什么的都是排在最后。
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影帝阴差阳错的居然成为了太监,并且还把这个角色饰演的很好。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是个“奴才”,李天柱见到陈建斌时一定会把他教训一顿。
2010年李天柱接到了甄嬛传的剧本,并在里面饰演苏培盛,因为在剧中和陈建斌有着大量的亲密戏份,所以他准备去跟对方打个招呼。
不过陈建斌的臭脸在剧组里可是出了名的,当李天柱恭恭敬敬的自我介绍完后,陈建斌却说了句“哦”就转身离开了。
这让李天柱十分的恼火,再怎么说自己之前也是拿过金钟奖的影帝,这人居然敢这么冷淡的对他?
要知道以前李天柱在圈内的暴脾气可是出了名的,换做以前的他肯定劈头盖脸的骂回去了,但想想今后自己还要和他搭戏,李天柱还是把心中的怒气忍了下来。
没想到事情还有反转,在后面的日常相处中,李天柱发现陈建斌其实是一个很有内涵的人,两人也从一开始的冷淡变成了无话不谈。
后来想想,虽然他在台湾的圈子里是像前辈一样的存在,可是在内地他就是一个新人,陈建斌老师不认识他也很正常,想了想后他也就释怀了。
为了更好的演出苏公公的状态,李天柱在戏里戏外都练习着点头弯腰的动作,虽然是配角可是却演出了主角的感觉。
因为苏培盛总是在揣测皇帝的想法,就像一个妃子一样,所以观众也给他取了一个“苏妃”的外号,表达自己对他的喜爱。
不过就是号称头号衷仆的苏培盛,在后期为何会倒向甄嬛传呢?
首先第一个就是崔槿汐,大家知道苏培盛一直对崔槿汐有好感,而后期槿汐为了帮助甄嬛复宠,就主动对苏培盛提出对食之事,而苏培盛肯定不得不帮助甄嬛了。
第二就是后面的四大爷大势已去,苏培盛在宫中混了这么久肯定知道投诚一个厉害的主是多么重要的事,那时候就甄嬛势头最大,不投靠她投靠谁呢?
所以也就有了之后苏培盛帮助甄嬛传回宫,并且暗搓搓的无视她们下药之事。
一部甄嬛传到底养活了多少人?不仅制作方赚的盆满钵满,而且还养活了大半个自媒体!
从2020年开始,网上就开始铺天盖地的出现甄嬛传的解说,在这个国产剧日益凋零的年代,甄嬛传就像一颗常青树一样,不管过了多久都不会过时。
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性格非常鲜明的,而且每个人的结局都不一样,对于观众而言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就说甄嬛传播出已经10年了,但仍然可以年赚千万,衍生经济无数。
在某乎上,与甄嬛传相关的讨论话题已经达到了6.9万个,豆瓣上的影视短片多达12万多条,小红薯上的笔记数量超过了42万,某音的话题量更是超过了430以,从这就可以看出甄嬛传有多么火爆。
很多影视区的UP主也靠着“甄嬛传解说 ”赚的盆满钵满,先是从每个人物的性格入手,然后再是剧情的走向,最后是结局的分析,之后更是延伸出了甄嬛的找茬,所谓的找茬就是找穿帮镜头。
比如第一张这个镜头就是太监身后的背景墙上,有很明显的游客标识,虽然被虚化了但还是能看得出来一点。
第二张就是屋顶上面居然有一个摄像头,想必是工作人员太忙了没有顾及到这点。
第三张就是后宫聚餐的时候大家都在看表演,而其中的一个宫女居然在底下玩手机,放在古代这可是要砍T的。
甄嬛传之所以能够火那么久都是有原因的,从中都能看到演员的进展的演技和敬业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