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瑞士史,一说起瑞士,让人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永久中立和瑞士手表,深入一步又会想到阿尔卑斯山、瑞士银行和日内瓦。假如你在大街上随便问几个人:“瑞士的首都在哪里?”保守估计一半以上的人会给你一个错误的答案,或者干脆答不上来。就更不用说瑞士这个国家历史的来龙去脉了。没关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以上帝视角,条理清晰的了解这段瑞士通史脉络。
在前面我们聊过的N个欧洲国家历史中,曾多次说起过凯尔特人,这一族群比什么罗马人、日耳曼人等出现的都要早很多。而凯尔特人最初就是生活在欧洲中部的,今天的瑞士版图区域就是凯尔特土著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在其他西欧国度中,好像罗马帝国所到之处,凯尔特人均销声匿迹,保留下来的,又在后来被日耳曼各部族“扫”一遍。因此在英法德等主要欧洲国家的历史中,除了史前史部分,凯尔特人确实存在感不强。而对于瑞士来说就不一样了,由于地处“欧洲屋脊”的阿尔卑斯山区,在漫长的交通不便时代,基本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加之又是凯尔特人的老家之一,他们会主动选择下山征伐,以扩大生存空间。而其他民族却往往“懒得”花大力气来践踏这片山区。因此,直至今天的瑞士,仍然生活着不少凯尔特人后裔。
阿尔卑斯山
当然,“懒得践踏”不代表不占据,瑞士这个国家直到公元1291年才建国,当时咱们这边已经是元世祖忽必烈时代了。在此之前,瑞士一直是处于被统治的状态。
首当其冲便是罗马帝国,当时北方的日耳曼人正在四处南下蚕食罗马疆域,而被夹在中间的瑞士凯尔特人,自然早已罗马人受到日耳曼侵扰。于是他们向罗马人请求借道,就是求罗马人允许他们路过罗马领土,前往欧洲西南角的大西洋海边生存。为什么非要去那里呢?看过我的西班牙史的记得,凯撒时期的西班牙行省并不包括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而是在海边有一块地区,仍然生活着很早就迁徙来的凯尔特人。瑞士的凯尔特人既然此刻被逼想要逃离家园,自然会优先选择投奔“远亲”。
可结果是,凯撒并没有答应瑞士凯尔特人的请求。因为他想在罗马和日耳曼人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于是罗马出兵断了凯尔特人的一切后路。被逼无奈的凯尔特人只能硬着头皮去跟入侵的日耳曼人硬碰硬,结果还打赢了。这一“效应”跟咱们古代的“破釜沉舟”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凯撒接班人屋大维统治罗马帝国的时候,干脆将今天的瑞士地区纳入版图,成了一个行省。整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给瑞士地区深深的打上了罗马文化的印记。无论是建筑羊样貌还是生活习惯,都被罗马化,还有后期传入的基督教也不例外。
当罗马帝国走向衰落,日耳曼人大举南下的时候,欧洲大陆分成了日耳曼各分支部族分别占领的散碎国度。其中的阿勒曼尼分支所统治的区域内,就包含了瑞士的东部,而勃艮第分支建立的勃艮第王国包含着瑞士的西部。
接下来的这段历史就得把分开聊了,勃艮第统治下的西部瑞士,面积小、地势平。由于长期的罗马帝国统治和杂居,这里的凯尔特人已经可以改叫——罗马凯尔特人了,他们保有着深厚的罗马文化。而真正迁徙到这里的勃艮第人很少,因此这少部分人不仅没有冲击到罗马文化,反而被融入了进来。杂剧后语言也继续说罗马凯尔特语,而这一语种又是将来法语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
而瑞士东部虽然也被日耳曼人统治者,但阿勒曼尼人并没有能够建立起一个像样的大政权。而是分裂并更替过许多“小微王国”。由于瑞士东部是山区,本来生活在这里的土著相对就少,加之阿勒曼尼人的大量涌入,日耳曼语就成了这里的通用语,而德语的雏形就是日耳曼语。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勃艮第还是欧洲大陆的其他什么小王国,最后几乎都被强大的法兰克帝国所吞并。但同时这个帝国又好像昙花一现,传了三代不到就被分裂成了三部分,即东、中、西法兰克王国。刚刚被合并的瑞士地区也跟着被再度分裂,东部属于东法兰克王国、西部属于中法兰克王国。而后来与之对应的,西法兰克演变为法国、东法兰克演变为德国、中法兰克演变为意大利,这么一来,面积不大的瑞士地区南部又逐渐说起了意大利语。
终于到了1033年,随着奥托一世将东法兰克升格为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了原中法兰克王国的北部,瑞士地区也就全部纳入其版图之内。虽然仍旧处于被统治状态,但起码“团圆”了。
但分裂在欧洲就好像惯性一样,神圣罗马帝国也不例外。很多人评价这个帝国是“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虽然这一说法并不全对,但自奥托一世之后,随着帝国与罗马教皇的互怼愈演愈烈,帝国内部的地方封建势力,俨然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只不过有的是公爵统治、有的是侯爵统治。最多的时候,神罗帝国境内有365个大小“国家”,这个数字很好记。他们除了名义上有一个共同的哈布斯堡家族皇帝外,基本就是完全独立的。
瑞士地区遇到这股“东风”之后,当然也不例外。当时在这一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是侧林根家族,之所以说“最有影响力”,而不是“统治这一地区”,是因为从这一刻开始,瑞士拥有了与其他王国、公国的不同之处。当各分裂小国的统治者们,忙着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封地之时,侧林根家族的几代成员却在致力于联合瑞士地区的各个城镇。这种现象虽然都属于神罗帝国体系下的“独立之风”,但瑞士有了本质上的不同。这一地区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城镇自治联合体”,这一点为后来瑞士同其他欧洲国家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瑞士侧林根家族城堡
十三世纪的时候,神罗皇帝不再甘心只做名义上的皇帝,除了他能实际控制的奥地利之外,开启了“对外”征伐。之所以“对外”打引号,是因为这种征伐是在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展开的,目的是为了能在帝国内其他公国也确立皇权。
而瑞士距离奥地利最近,且没有强大的王权支撑,在神罗皇帝看来,这些瑞士城邦就是一盘散沙,因此瑞士就成了首当其冲被攻打的对象。
原本松散的瑞士联盟中,有三个州意识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强大压力,并迅速付诸行动。1291年8月1日,三个州结合成为了——瑞士永久同盟。加了“永久”二字,意味就完全变了,此刻的瑞士地区已经开始变得像个国家了。虽然只有三个州,但由于团结的力量,加之奥地利地处瑞士东边,需要翻过阿尔卑斯山才能继续深入,因此盟军得以存在并壮大起来,直到二十三年后,在一次大型战役中,击败了哈布斯堡王朝派来的军队。
最初的三州
这次胜利给瑞士带来的最大成果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陆陆续续有五个州加入到永久同盟中来,使得盟军越做越强。也为瑞士地区换来了相对和平的100多年时间,此间奥地利没有大规模的进犯。到1499年,盟军再次对奥地利军队大胜,迫使神罗帝国不得不默认瑞士的独立。这么一来,又有几个会判断形势的州加入进来,瑞士同盟总数达到十三个州。
相比之下,后来这些锦上添花的后加入州对于瑞士历史的影响,远不及最初那三个州组成同盟的影响,因此至今瑞士人都将三州结成永久同盟的那一天1291年8月1日定为国庆日。
瑞士的主权独立得到国际公认后,理应安心发展经济的太平日子就要到了。可事实上没那么简单,因为拿破仑来了。
拿破仑的军队于1798年占领瑞士全境,并将其变成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下属的一个共和国。原先瑞士联盟的类似于元老院的管理制度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两院和国会,以及国会成员选出的五人领导小组,以此共同主持瑞士的日常政务。
拿破仑刚占领瑞士的时候,首都定在了阿尔劳,当年又迁到了洛桑,两年后瑞士放生政变,又将首度迁到了伯尔尼,至今瑞士的首都都是——伯尔尼。
又过了三年,也就是被拿破仑占领的五年后,瑞士人成功击败了境内法军,重获独立。而且每次瑞士联盟打了胜仗,总会有几个州选择加入进来,这次是打完仗先进来六个,随后又陆续有城镇加入。直到今天,瑞士共有26个州,其中日内瓦是1815年才加入的。
此后瑞士这个国家一直奉行永久中立政策,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躲过了灾祸。
最后简单列举几条以概括今天的瑞士:日内瓦是一个能让交战双方坐在一起谈判的地方,开过太多国际会议、签过太多国际条款;苏黎世是瑞士金融中心,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黄金交易总量世界第二;2018年之前世界各国经济竞争力排名瑞士第一,且已经蝉联了九年,直到2018年成为世界第三;人均gdp世界第二、全球最富裕国家也是第二;还有什么人均铁路里程、公交站点准点率等关乎日常生活的方面,瑞士更是常年稳居第一。自然风光网上图片、视频又很多,就不多说了。
好了,今天的瑞士史就聊到这儿,下一次我们去往瑞典。欢迎点击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