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有过这样的一句话:民国时期的爱情,十有九悲。

在那段充满了风花雪月气息的历史当中,能够与眼前之人厮守终生的角色,确实也是屈指可数,著名的作家曹聚仁同样也是如此,结发夫妻,最终却落得一场空,反而在失去之后才更加珍惜。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1)

不够美好的爱情故事

曹聚仁的人生成就,或许从上学的那一年就开始注定了。

在1915年,曹聚仁来到了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这里有朱自清、陈望道、刘大白等一批未来大师,充斥着浓郁的学术氛围。

在1921年毕业之后,他也来到了上海,成为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的主要撰稿人。

依靠着《民国日报》的圈子,曹聚仁也结识了很多好友,这些人对他之后写文章的影响都很大。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2)

接下来的日子里,曹聚仁更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在圈中渐渐出了名。

到了抗日战争期间,曹聚仁更是脱下了长衫离开了讲坛,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之中,他也一度换上了军装,成为了一名战地记者。

在上海和南京相继失守之后,曹聚仁受到中央通讯社的聘请,担任战地特派员。

由于战线在不断变动,他也逐渐由西向北走去,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3)

在中国军队取得了海内外震惊的“台儿庄大捷”之后,曹聚仁更是率先报道了这一消息,消息一出,整个国家都沸腾了。

蒋经国也同样看中了他的能力,因此,在1939年,曹聚仁也来到了赣州创办了《正气日报》,开始担任总编辑的职务,并且成为了蒋经国的高参。

全面抗战八年,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过去的日子里,他是“读万卷书”,而那八年时间当中,他便是“行万里路”。

在他的人生当中,一直有一个人必须要提起,那便是曹聚仁的原配夫人王春翠。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4)

浙江兰溪的一处静谧村庄中,王春翠的人生简历就贴在这里,照片当中的她,头发一片雪白,可是却并不老态。

如果说曹聚仁的一生是一个传奇,那么王春翠的人生之路更是如此。

毕竟,两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曹聚仁还有学可以上,而王春翠生于晚清,还裹着小脚。

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一般人注意不到王春翠,她也只是曹聚仁先生的前妻。

这也不难想象两人最初结婚时的场景。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5)

那会结婚也讲究门当户对,曹聚仁的父亲曹梦歧是清末最后一科的秀才,在20世纪初的时候参加乡试,虽说成绩不算理想,可也带回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变法思想。

也就是自那以后,曹梦歧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放在了教育救国上,在1902年,他更是将自己的大部分积蓄给掏了出来,开设了一处育才学堂,也就是因为曹梦歧,那处偏僻之地汲取到了精神食粮,走向了时代前列。

那么对于这样一户大户人家来说,王春翠顶多算是“王氏”。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6)

根据当地人的说法,两人是自由恋爱的,村里有一处桥,他们过去经常在那里谈论着自己的未来。

王家对于这门婚事当然是不会反对,曹聚仁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也非常开明,认为新时期的恋爱就应该这样,不能单纯去考虑“媒妁之约”和“父母之言”,自己要是喜欢,才是最为重要的。

按理来说,王春翠嫁进了曹家,美好的日子就要开始了,因为曹家根本就不缺钱。

那一年,王春翠也仅仅只有17岁,还算是一个青涩的少女。

可她受曹聚仁的影响很大,觉得女孩子在新时代同样可以走读书的道路,并不是换个家庭去做饭劈柴。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7)

这要搁在一般的家庭身上,估计婆家早都要气死了,可还好,曹聚仁的思想非常开明,和他的父亲一样,至此以后,曹梦歧在供儿子读书的时候也顺便让儿媳妇去读书,两人一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另一人考上了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

也就是这样,王春翠成为了整个县城当中第一个女师范生,两人也就开始了分居的生活。

一旦谈成了“异地恋”,一堆问题就来了,这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似乎都没有变过。

两人最开始分开的时候,还互相写写书信,谈论谈论学术上的问题,顺道聊聊家长里短,暧昧一番。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8)

可是,当曹聚仁去了上海教书,王春翠“女人的直觉”都告诉她,情况不太对了。

在那会,曹聚仁这种家里有钱而且彬彬儒雅的人显然是时代所追捧的,那里有很多家庭富裕的女学生,从小就接受到了新鲜事物,思维也更加活跃,曹聚仁显然是更喜欢这样的女孩。

王春翠担心,丈夫在外面会被别人“勾了魂”,于是,她甚至直接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前往上海专门照顾丈夫的起居,就是为了能挽回这段感情。

此时的王春翠,在曹聚仁的心里已经改变了很多,她不再是那个朴素的农村妇女,而掌握了很多知识。

夫妻两人的生活,也很快恢复了正常,不过,王春翠还是担心丈夫会爱上别人,于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孩子来“锁住”丈夫。

1926年,他们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取名为曹雯。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9)

这原本是这对小夫妻幸福的开始,他们也确实将全部的爱灌输到孩子的身上,希望她能够茁壮成长。

1932年,女儿病倒了,当时的上海,本就岌岌可危,更不要说是找一位合适的医生了,也就是这样,他们的女儿夭折了。

女儿去世,对于夫妻两人都是巨大的打击,他们都觉得:世界末日已经到来。

王春翠曾一度觉得,孩子和丈夫是她生命中的全部,可现在孩子去世了,而丈夫也同样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她只要稍微闲下来一些,就会通过写作来安慰自己,先后完成了《雯女的影子》、《竹叶集》等著作。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10)

可转念想来,生活还是得朝前看,趁着自己还年轻,以后还能和丈夫再要一个孩子。

遗憾的是,此时的曹聚仁已经彻底心灰意冷了,他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妻子,更是将全部的精力集中在学校当中,也就是在这里,他遇上了生命当中的另一个女人:邓珂云。

邓珂云是学校里的校花,谈吐和举止都相当不俗,是曹聚仁这种文人喜爱的标准。

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11)

两个女人的命运

这次,在知道丈夫有了新欢以后,王春翠没有再阻拦,选择了成全。

心灰意冷以后的王春翠,在丈夫有了新欢之后就这样回到了兰溪老家。

不过,她很感谢曹家这些年来为她付出的一切,她也仍然觉得自己还是曹家的媳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尽力照顾曹聚仁的父母,还接手了育才学堂,当上了女校长,在她的眼里,那是曹梦歧先生一辈子的心血,自己必须要经营好,才能对得起曹先生。

在接手学校之后,她首先提出了要减免学杂费,动员农家子女求学,迈着一双小脚在乡村之中奔走,学校的钱,她更是一分都不拿,全部又投入进去,将教育视为自己的生命。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12)

而另一边,曹聚仁和邓珂云也算度过了几年甜蜜的时光。

待到全面抗战爆发的时候,曹聚仁和王春翠其实在做着一样的事情:救亡图存。

只不过,他们俩的方式可能有着些许不同。

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曹聚仁一直都在抗日的前线出生入死,他以笔作为武器,先后写下了抗战题材的《大江南线》、《东线血战记》、《采访本记》等等。

国立音乐学院的院长萧友梅曾邀请他写了一首《战歌》,流传也非常久远。

他在前线作出的贡献和促成的影响,也使得后来有多位领导人接见过他。

而他和邓珂云的孩子曹雷,出生于1940年,自从她记事开始,炮火的轰鸣声就没有停下来过。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13)

那段时间里,父亲总是消失了踪影,错过了她的成长历程,而母亲邓珂云则带着两个女儿逃难。

曹雷还记得这样一段往事:母亲随身只带了一只热水瓶,但是因为车厢太过拥挤了,母亲刚刚上车就遭到了其他乘客的埋怨,他们都觉得车厢实在太挤了,要是暖水瓶打破了烫着其他人了该怎么办。

邓珂云在无奈之下,只好将热水瓶给扔掉了,路途遥远,谁都不敢停下来买水喝,他们都眼见着路上有人抢劫。

好不容易有个小贩卖橘子,邓珂云赶紧给孩子买了一些,靠着橘子的水分,娘仨才撑过了这段旅程。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14)

在曹雷的眼里,父亲作为一家当中的主心骨,只有在个别时候才会出现,不过短暂的停留,也都是在伏案写作。

不过,在她渐渐长大之后,才明白父亲的伟大。

晚年回忆过去那段时期的时候,曹雷说:“小时候的事情,我也不太懂,不过真正辛苦的是我母亲,一个人支撑起一个家,还要照顾我们姐妹,有一段时间我们家住在赣州,那里经常会拉响警报,有一次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听到警报的声音,母亲立马就抱起我,顺便还抓着剩饭,防空洞里一片漆黑,母亲就在那样的环境下摸黑喂我,我还记得当时的感觉。”

更让人佩服的是,在曹梦歧先生的教育下,一家人无论在战前是什么身份,后来都经历了抗战岁月,从不同的角度支援抗战。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15)

据曹雷所说:“父亲曹聚仁和母亲邓珂云是在务本女中认识的,那会母亲非常漂亮,是校花的类型,而父亲则在教书,也在那段时间里有了情愫,后来结为伉俪。”

四行保卫战发生的时候,曹聚仁和邓珂云正在恋爱阶段,部队的将领认识曹聚仁,允许他随军住在四行仓库之中,因此,邓珂云也对当时的情况非常清楚,还曾说给孩子们听。

热播电影《八佰》中的战场记者,就是以曹聚仁先生为原型塑造的。

曹聚仁能在抗战期间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作出诸多贡献,和邓珂云这位贤妻良母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16)

有了邓珂云照顾好孩子,曹聚仁才能更加安心地扑在工作上。

而那段时间,他的前妻王春翠同样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抗战,同样十分伟大。

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王春翠一直都在投身于教育事业,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人。

抗战时,为了唤醒民族抗战意识,提高国民的救国热忱,王春翠组建了“育才小学剧团”,自编自导了《黄河大合唱》、《我们在太行山上》等各种各样的节目,去各地开展抗日演出。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17)

1938年,他们一行人在晒谷演出了一部名为《一片爱国心》的话剧,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创作话剧之外,王春翠还创办了《育才学刊》,传播文明,宣传抗战,影响也十分深远。

遇到日本人狂轰滥炸的时候,王春翠就带着孩子们去山林之中上课,碰到校舍都被炸掉的情况,她就组织学生们借助祠堂、庙宇等地方继续办学,做了一位当地人民都非常感谢的“小脚先生”。

夫妻两人分开了,彼此之间依然有牵挂。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18)

他们成为了抗日战场上的战友,以不同的方式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这也是另一种圆满。

而分开这么多年的时间里,曹聚仁一直都在关注着王春翠的动向,尤其是在他的晚年。

在一些家书中,这种思念之情都能寻觅到影子。

由于曹聚仁在晚年一直都在注重着两岸关系,他也作出过很多的贡献。

比如,一封给弟弟的家书中这样写道:我目前责任重大,只要翠到了海外,安安心心过日子,不要关心我的工作,不要多担忧就好了,我的工作,目前很重要,你劝她不要担心就好了。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19)

类似的表述,还有很多,王春翠同样也是如此。

在改革开放之后,王春翠担任了兰溪县政协委员,写了不少回忆文章,其中就包括《我的丈夫曹聚仁》。

不过,对于曹聚仁的孩子们来说,邓珂云是他们的母亲,伴随了他们的成长。

那个总是会“缺席”的父亲,原来是如此伟大。

这些,在他们渐渐长大以后,才逐渐明白。

只是,曹聚仁的一生,都在牵挂着自己的发妻。

25岁老汉娶21岁校花(丈夫就迷上貌美校花)(20)

参考

柳哲. 曹聚仁家书选登[J]. 文史精华

柳哲. 曹聚仁的“三不朽”[J]. 时代金融

在浙江兰溪,仰视王春翠 | 裘山山 文汇网

柳哲. 百年回眸曹聚仁[J]. 文史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