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火的特色早餐店(极目记者体验卖早点)(1)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小红帽)现场体验

最火的特色早餐店(极目记者体验卖早点)(2)

气温高,赵师傅家的美食人气更高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曾凌轲 实习生 黄心 肖蒙雨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马星翔

8月12日早上8时,站在武汉街头,一大早就能感受到滚滚热浪。

作为知名网红店,武昌区粮道街的“家阳赵师傅油饼包烧麦”,小店内外已是一派火热景象。工作人员在店内忙碌着,店外顾客已排起长队。

1998年开店以来,这家早餐店在武汉已经火了24年。夏季高温,为了防暑,门店也为早点师傅们准备了冰水、饮料还有人丹等物资。另外,后面的仓库里安装了空调,师傅们也可以轮流进去休息。

气温高 美食人气更高

12日一早,武汉市气象台就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预计当日武汉最高气温将升至39℃至42℃,并提醒市民注意防范。然而,高温似乎对“好吃佬”们毫无影响。

粮道街139号,“家阳赵师傅油饼包烧麦”的三个门店内,点单收银、做油饼包烧麦、做热干面各占一个店面。原本店前是师傅们的工作区,店后是食客们的用餐区。现在,由于人气太高,店外还摆着桌椅供食客落座。人气最高的油饼包烧麦方便打包带走,从早晨持续至中午,店门口持续维持着十几人的排队长度,队伍只增不减。

将重油烧麦装进酥脆的油饼,尽管碳水化合物加倍,但烧麦内的胡椒却可以调和口感上的油腻感,让人享受纯粹的“碳水自由”。正因这份独特的美味,在众多武汉旅游攻略中,赵师傅油饼包烧麦,都是网友必提的打卡关键词。并且,还多次入选大众点评必吃榜,无疑从本地美食变成武汉城市美食名片之一。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排队的食客,他介绍,自己是从上海来武汉旅游,一共三天时间,第一站就是来这家打卡。虽然脸上沁出汗珠,但可以看出,尝鲜美食的兴奋远高于高温排队的辛苦。

炸油饼 装烧麦 手脚不停

为了体验高温下做早点生意的辛苦,极目新闻记者参与了油饼包烧麦的打包工作。听起来似乎不难,没想到真正工作起来,记者忙得连说话的机会都很少了。

在记者右手边,一位师傅在油锅内炸着一个个圆鼓鼓的油饼。左手边,另一师傅则麻利地将刚出炉的烧麦装填进油饼内。背后,还有几位师傅现场包烧麦、揉面饼。记者的工作是负责收票,确认顾客点单的数量,将油饼装进纸袋再交付给顾客。同时,抽空将炸好的油饼提溜至左边,方便烧麦师傅填装。

工作时,只见烧麦师傅手上不断麻利地用小铲子打开空心油饼,另一只手用筷子一次性夹起三四个烧麦填进油饼内。除了忙自己分内的事,烧麦师傅还提醒着记者小心操作,以防刚炸出锅的油饼烫到手,又招呼着排队的顾客自己打开塑料袋,方便带走油饼。

有人一次买七八个油饼包烧麦,询问是否有大塑料袋打包方面手提。烧麦师傅提醒,单独包装是为了保证油饼的口感。如果都装在大袋中,水蒸气会让油饼变软,影响口感。

忙碌了半小时,店内照例搬来了冰矿泉水、绿豆汤给餐点师傅们解暑。记者摘下口罩喝下一口绿豆汤,才察觉到自己背后、腰间其实已经汗水直流。

烧麦师傅告诉记者,她已经在店里工作了两年。小店每天5点半开业,经营到下午1点,“5点半开门,其实我们4点多就到店里工作了,这样5点半第一批油饼包烧麦就已经做好,可以开始售卖了。”

店内有多项防暑降温措施

赵师傅油饼包烧麦的店主赵师傅,是一位武汉中年女子。她告诉记者,早餐店1998年9月开业,红油热干面和油饼包烧麦一卖就是二十多年。开店前,她本就在食堂做餐饮,彼时就有油饼包烧麦这个产品了。不过后来开店,她又对味道做了改良,就有了现在的油饼包烧麦。

“最开始店名本叫赵师傅天天红油热干面,意思就是天天开业天天见。除了春节期间,我们是全年不休的。后来店子名气做起来了,我们还是天天营业。以前是为了谋生,现在是为了信誉。”赵师傅认真说道。

赵师傅说,考虑到高温,其实店内曾经装过空调。但店内现场制作、店外顾客排队取货的模式,开了空调也没有效果,最后决定将空调取下。记者看到,早餐店的外墙上还遗留着曾经的空调管线。

现在,高温天气来临时,赵师傅会在店内为早点师傅们准备冰矿泉水、饮料和绿豆汤等降温饮品,还有人丹等药物。仓库内也装有空调,师傅们轮班时可以去仓库休息一会儿。

负责下热干面的师傅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一方面工作了二十多年已经习惯,另一方面店内准备的降温饮品、药物,和轮流休息的安排也减轻了大伙工作的辛苦程度。

■ 记者手记

专注和善意让这方天地更显清凉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曾凌轲

近一小时的打包工作体验,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高温、辛苦和汗水,而是早餐师傅们的认真和顾客的善意。虽然烈日炎炎,但餐点师傅们的敬业程度和食客们的热情似乎有种魔力,能让人忘却高温。

油饼边炸边翻面,两面金黄时刚好捞出;油饼包烧麦只能用小袋子单独包装,否则面饼会失去脆度;热干面焯水时间要把握好,否则面条会太软或太硬……油锅、蒸锅边的高温,丝毫不影响餐点师傅对美食的认真程度。

店外排队的顾客有穿着拖鞋的本地市民,有穿着校服的学生,也有外地来的游客。不过,无论是谁,都会在店员的指导下,麻利地打开塑料袋方便我们装袋,有的还会特别认真地说上一句“谢谢”或者“辛苦了”。

其实,除了风扇、冰饮等物理降温措施,人们的相互理解和关照,不也让店内这方小天地更显清凉了么!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