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上海是什么意思(上海魔都摩登魔gui)(1)

摩登上海是什么意思(上海魔都摩登魔gui)(2)

作者是一位日本作家,村松梢风(1889—1961)出生于静冈县的一户地主家庭。这是他当年游历大上海所做记录汇编而成。这位地位在20世纪的日本文坛大概连二流也排不上的作家,在生前也是发表过几十部小说和人物传记的!曾经有过不少的读者,他撰写的六卷本《本朝画人传》被数家出版社争相出版,一时好评如潮。对于梢风的小说,评论界一直很少给予关注,他撰写的作品,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故事,人文的内涵比较浅薄,除了作为大众文学作品集出过寥寥两种选集外,在文集、全集汗牛充栋的日本出版界,迄今尚未见到有梢风的著作集问世。这大概可以映照出梢风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指数。

摩登上海是什么意思(上海魔都摩登魔gui)(3)

他于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及周边做了一段时间的游历,深入感受了上海的繁华街区、娱乐场所,参观了中国的新式教育机构,与中国进步文人进行了密切来往,游览了杭州、苏州等地的园林风景,其惊讶于国际大都市上海包罗万象的特质,使用了直观、生动的文字来描绘自己在上海的见闻,第一次使用了“魔都”这一意象指称上海,体现了旧上海复杂多样的历史面貌。全书分为四辑,配有插图多幅。

摩登上海是什么意思(上海魔都摩登魔gui)(4)

摩登上海是什么意思(上海魔都摩登魔gui)(5)

摩登上海是什么意思(上海魔都摩登魔gui)(6)

魔都

1924年这位作家,最早创造出了“魔都”这一词语以及“魔都”这一意象。当年也许只是因为感叹十里洋场的繁华,而充满内涵地,由心底里创造出这一词汇。其中内含了,当年日本人对于如此繁华景致,那种丰富的、太多难以言说的复杂的元素,或者说是较为准确地概括了混沌叠合、明暗相交的上海的各种因子。在上海,村松结识了许多“新文学”的作家,与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来往密切。他还结识了“青年绅士”朱福昌,在朱福昌的引导下,村松游遍了上海。在他的笔下,沪上餐馆、妓院、茶馆、戏园等都有所提及,并且被描绘得十分生动有趣。闻名上海滩的“大世界”,在他看来,则“反映了全中国的传统,又体现了中国的众相世态”。

摩登上海是什么意思(上海魔都摩登魔gui)(7)

回到日本后,村松将《不可思议的都市“上海”》发表在《中央公论》上,第二年,又将几篇记述上海的文字与《不可思议的都市“上海”》合集出版。并且自创“魔都”一词,用以新作书名。在村松看来,“魔都”的“魔”同时表示了“摩登”与“魔鬼”的意思。这正是目前所知的“魔都”最早来源。

现代,时隔将近一世纪之后,突然在如今的中国爆热起来,在说到上海时,差不多是一个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 我们都知道为何!其实是上海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水平,以及比大楼还涨得快的房价!

摩登上海是什么意思(上海魔都摩登魔gui)(8)

其他关于魔都一词的正式引用,可见。

1995年,日本放送协会(NHK)派出了一批记者来到上海作专题采访,从历史的演绎来考察日中关系的未来,在当年的5月出版了一部《魔都上海 十万日本人》。

2000年,来自中国的刘建辉经由讲谈社出版了一部日文著作《魔都上海—日本知识人的“近代”体验》,介绍了20世纪初叶日本人与上海的关联。

摩登上海是什么意思(上海魔都摩登魔gui)(9)

下面是本书节录一段:

某条街上的一边,黑压压地站着许多人。越过这众多的人头,可以听见在争论着什么。旁观的人脸上都笑了。黄包车匆匆走过,汽车匆匆驶过,有时候,还有电车开过。这里是上海一条名叫北四川路的街上的一段。这里的支路小路和弄堂,住着许多的日本人,但沿街大都是中国人开的商店,好像没有什么高级的商店。

  我回过头去问同行的K君:“怎么回事呀?”

  “不知道哎,怎么回事?”

  幸好我们俩个头都比较高,从看热闹的人的背后望过去,觉得里面像是有人在吵架。我们两人正好也没什么事,就在街上随意溜达。如果是吵架,那我也看看热闹吧。虽有君子临危不近的说法,但我知道,中国人吵架绝没有什么危险。双方口鼻相对,如同角鹰一股地怒目相视,彼此咬牙切齿。伸出了两个拳头,摆出了一副一决雌雄的斗姿,但是中国人绝不会猛扑过去。吵着吵着,口鼻之间的距离就会慢慢地拉远,差不多同时,双手紧握的拳头也慢慢地松开了。但反过来,口水仗却会越来越激烈。痛骂,恶言毒语,大声呼叫,其结果便是,两个人的口鼻距离又拉近了。五分钟,十分钟,一小时,两小时。如果没有人劝架的话,结果就是吵到一半突然想起有事情的人以退出而告输……大概是这样。总而言之,中国人吵架,就如同中国人打仗一样,大家都不着急。与此相应的,也很少发生什么闪失。即便如此,最后竟然也会分出胜负,也实在令人不解。连吵架的本人也不会受什么伤,在一旁观架的人就更不会受到意外伤害了。中国人就是那样的信奉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