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是中国人的习俗,更是年轻人、大姑娘、小媳妇和孩子们的节日,他们比谁都欢实。
匆匆扒拉几口饭,男人拉着俩小子去赶集。三里五村赶集的人不少,认识的人也不少。
孩子见面说说笑笑、追逐打闹,大人见面和气恭维、递烟点火,那亲热劲儿就像没出“五服”的自家人。面熟话多,心宽事顺,说着说着就进了大集。
大年当下,最后一天,说啥也不能白来。孩子图的一来是大饱眼福,一走一过,需要的买,不需要的看;二来是大饱口福,小铺子飘出的香气,诱惑人心。
午饭罢了,老人裁红纸,男人挥笔写对联,女人拿面打浆糊,孩子来回看热闹。
男人诗性来临,朗声道:“春夏秋冬四季美,福禄寿喜全家乐。富贵荣华人长寿,吉祥如意福满门。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财源滚滚来……”然后逐条写出来。
男人边写边欣赏自己的作品,女人乐滋滋地在一旁助兴,不懂也装懂:“好!真好!”小子听了不服气:“好也不能当肉吃!”女人压着火:“就知道吃,快去贴!”
大门口要贴关公和张飞,堂屋贴秦琼和敬德,灶房屋里贴年年有余,牲口棚里贴槽头兴旺,同时给老黄牛角上系块红绸布,黑毛驴头上系朵大红花。
然后,又去东屋墙贴山虎,西屋墙贴钟馗像,前墙贴五子登科,后墙贴寿星献桃。自行车贴日行千里,老槐树贴出门见喜,粪堆贴年年丰收……
贴!贴 ! 贴 ! 对了,鸡窝门上也得贴,“快点去写金鸡报喜”……哈哈哈……全家人乐开了花。
忙活了半天就到了天黑,女人炖的猪肉喷喷香,油锅滋啦啦炒了几样菜,还没等到上桌,馋嘴的小子就急了:“别拜那神了,又不是真的,摆在那里他们也不会吃,还是让爷爷奶奶先吃吧!”
男人听了骂:“兔崽子,就知道吃吃吃……”老人听了老大不乐意:“大过年的,在神面前不兴说脏话。”
大白馒头端上桌,满满一桌饭菜随意吃,老人喝着酒、吃着肉、瞅着孙子咧嘴笑。
饭还没吃完,就听到外面噼里啪啦响起鞭炮声,女人挑理道:“没等除夕就放上了,生怕过到年外头。”
过大年迎新春,人人都要换新衣戴新帽。俩小子早早就穿上了。
女人照着镜子把男人买来的发卡戴起来——挺美,又把红红的纸花给婆婆戴上,孩子瞅着奶奶笑个不停,奶奶自己也合不拢嘴,“我也俊了”。
爷爷给孙子一人一块压岁钱,奶奶给孙子一人五毛。虽然嘴上说着“奶奶真抠”,孙子的另一只手却把一块五毛钱偷偷塞进奶奶的衣兜里。
男人也进来给了两个孩子一人两毛——剩下的八分留着自己花。
女人开始准备除夕夜的饺子,和面、剁馅……忙个不停,俩小子高兴极了,在炕上又蹦又跳……
终于,关门炮响了起来,“嗵!嗵!嗵!”那是在提醒人们:“新年来了!新年来了!”
.
.
.
END
光明日报留住乡愁工作室出品
生态视角 人文关怀
以情暖人 以文抒忆
统筹:张蕾
文字:张蕾 叶乐峰
朗诵:孙小婷
制作:周艺珣
转载请联系
010-67078641
投稿请联系
zhanglei@gmw.cn
注:本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