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原本想今年再租几个柜台,扩大营业面积,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近日,济南一手机经销商毛勇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计划不如变化快,今年的市场不好做。与其盲目扩张,不如稳扎稳打。”正如毛勇所说,经济导报记者在调查中获悉,不少市民换手机的频率越来越低,各大品牌的手机销量都不乐观。

  近日,苹果和华为分别推出了新款手机,苹果14系列和华为Mate 50系列,且这两款手机的预售情况非常不错。“热销”的新款手机,能否重新激发市场活力?“希望如此,但后续市场情况现在很难说。”毛勇说道。

  遭遇“寒冬”

  中秋假期第二天,经济导报记者分别走访华强广场手机大卖场和山东通讯城发现,来看手机的顾客不多。闲着的柜台老板不是在刷短视频,就是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聊天。

手机体验并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品创新力不足)(1)

  “现在就是这个样子,手机不好卖。”毛勇说,“疫情开始前,每天起码有一两百人来问价格,每天的出货量也很大,现在一天下来能有三五十个来询价的就不错了,出货量更是下跌得厉害。”

  “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毛勇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一位商河的客户,之前每个月都能从他这里批发四五百台手机。“后来就慢慢减少,从四五百台降到了一二百台,后来的拿货量减少到不到100台。6月份,他关门了。”

  按照毛勇提供的联系方式,经济导报记者联系到这位曾在商河开手机店的王先生。“从今年年初就开始亏损,没办法只能关门。”王先生在电话中向经济导报记者说道。他算了一笔账:一家近60平方米的门店,配有3个店员,房租再加上水电成本以及人工成本,一个月的支出在2万元左右,至少需要卖出100多台手机才能实现盈亏平衡。“以前每个月能赚个一两万,现在一个月卖二三十台手机,你算算得亏多少?”王先生说道。

  线下市场萎靡,不少厂商把目光重新放回线上。他们将“6·18”电商节视作2022年“翻身”的关键节点,希望在防疫形势好转的前提下,能利用好这一销售节点,尽可能提升全年销量,把推新品、清存货的任务一举完成。

手机体验并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品创新力不足)(2)

  早在5月底开始的“6·18”预热期间,主流厂商便已经打起了“价格战”。如小米11Ultra 12GB 256GB此前官方指导价为6499元,此次直接跌至3589元,降价幅度约45%;OPPO Find X5 Pro天玑版的“12GB 256GB”版本实际到手价跌破4200元,降价幅度在28%左右;iQOO9 12GB 256GB跌至2849元,降价幅度超过30%。

  然而,根据相关数据,手机厂商们的促销活动并没有换来可观的销量。中国信通院最新的数据显示,2022年7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990.8万部,同比下降30.6%,其中5G手机1467.2万部,同比下降35.7%。1-7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56亿部,同比下降23.0%。

  IDC的报告显示,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低迷,一方面由于疫情反弹、封控等“外因”影响消费者预算,另一方面则是中高端产品缺乏足够差异化,不能打动用户。

手机体验并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品创新力不足)(3)

  新机或难起波澜

  在Mate40系列问世近两年后,9月6日华为发布了华为Mate50系列新机;9月8日苹果发布了iPhone 14系列。这两款新机的面市,引发了市场的遐想。在不少手机经销商看来,或许这两款新机能重新激发市场的活力。

  “期待这两款新机能有一个好的‘表现’。”济南达畅通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畅向经济导报记者说道,“或许这两款新机能带来转机。”

  在黄畅看来,苹果14系列和华为Mate 50系列都有各自的特点。“像苹果的‘灵动岛’‘XDR显示屏’以及‘车祸检测功能’就很有卖点,华为的‘昆仑玻璃’‘支持卫星通信’和‘十档可变光圈’同样卖点不少。”

  9月6日发布会后,华为Mate 50系列开启全款预售,上架后一些型号各电商平台均很快显示“缺货”。9月7日,各大平台又发起了几轮限量抢购,但搭载昆仑玻璃的高端版本均很快被抢完。

  不过在毛勇看来,新机上市能否重新激发市场活力仍有待检验。“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以前出新款手机,在大街小巷都会看到该机的广告,今年却没有广告,厂商的宣传力度明显在下降。”

  正如毛勇所说,两款手机已经面市,但在市场上很难找到这两款手机的广告。在一家苹果授权经销商的店铺内,店内的大广告牌还是关于苹果13的内容。

  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的“果粉”张斌,每年都要在苹果出新机的第一时间预订,但今年他打消了换手机的念头。“本来想换苹果14系列,但我觉得我的苹果13还可以再坚持1年,或许明年出苹果15的时候我会换机。”

  为什么大家不再“热衷”换手机了?电信分析师江林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疫情之后,不少年轻人从消费主义的陷阱中觉醒,开始追求理性消费,很多东西能多用几年就多用几年。更重要的是,由于手机的同质化比较严重,新手机的外观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和创新。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认同“换壳等于换新”的理念。

  “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能掀起浪花确实不错,但整个市场要靠两款手机回暖的可能性不大。”江林认为,“最主要还是手机配置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没什么特别大的科技亮点。再加上现在赚钱不容易,这多少会抑制人们的消费欲望。”

手机体验并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品创新力不足)(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