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历史上那些成大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能屈能伸。晚清的李鸿章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他得到了其师曾国藩的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关系怎么样(曾国藩传给李鸿章一本秘笈)(1)

早在李鸿章在曾国藩门下当幕府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有脾气的人,老师曾国藩也是看中他的才能,几番调教才得以磨炼他的性情,而且曾国藩临终前还传给了李鸿章一部心法,名曰《挺经》。对于这部心法,李鸿章后来是这样描述的:“老师传授给我的秘传心法,有《挺经》19条,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处世的宝诀。”

关于这部《挺经》后世的记录不详,但在开篇就有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老翁,一天请了贵客,要留人家吃饭,一大早便让儿子到市集上去买些水果菜肴,但是快到饭点时,儿子依然没有回家。老翁急着要做饭待客,心里很是着急,于是便跑到村口去探望。

到了村口老翁一看儿子就在前面不远处,挑着菜担在田埂上迎面和一个卖货郎相遇了,因为田埂只能容下一个人通过,所以他们彼此谁也不让谁,双方在那里僵持了近一个时辰。

老翁见状赶忙上去解围,对货郎客气地说,我今日家中有贵客,要等着儿子的菜去做饭,你能不能先下水田里让一步。可是货郎却说,你怎么不让你儿子下水田让一步呢。老翁不急不躁接着说,我儿子身材矮小,如果下到水田里,怕是担子两头的菜就浸到水了,您老哥身材高大,不至于沾到水,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我才让你先下水的。

货郎却很不服气,说你儿子就算是下水了,担子上的菜也不值钱,可我不一样,这担子上的货都是从京广来的贵重物品,万一浸水就一文不值了。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关系怎么样(曾国藩传给李鸿章一本秘笈)(2)

老翁一看不是办法,索性就自己脱下鞋子,准备下到水田里面,口中还说道,还是我老头下水,你老哥将货担给我,我顶在头上,请你从我儿子旁边侧身过去,等你过去了,我再将担子奉还。货郎见老翁都这样,也觉得不好意思,随即就下到水田避让,老翁就这样挺了一挺,一场僵持之争,就此消解了。

《挺经》是曾国藩口述给李鸿章的衣钵秘法,遗憾的是并无文字记载,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他的全貌了。不过李鸿章在今后的仕途生涯中,一直将这部秘诀奉为至宝,作为自身为人处世的不二法则。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腐朽的清政府溃不成军,李鸿章一手创办的北洋水师也在此役中全军覆没,全国上下为之震动。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清王朝不得不屈膝投降。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关系怎么样(曾国藩传给李鸿章一本秘笈)(3)

第二年,72岁高龄的李鸿章再一次被推倒风口浪尖之上,慈禧和光绪帝任命他为全权代表,赴日本乞和。李鸿章与老对手伊藤博文再次博弈,但是弱国无外交,虽然李鸿章千方百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利益,而且远在北京的慈禧也求和心切,迫不及待地指示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李鸿章代表清廷签下《马关条约》后,对自己的打击非常大,虽然条约的内容是日本强加的,也经过慈禧和光绪的首肯,但历史却把卖国的罪责全都推到李鸿章的头上,让他成为了千夫所指的民族罪人。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关系怎么样(曾国藩传给李鸿章一本秘笈)(4)

接近着,朝廷又革了他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的职务,年迈体衰的李鸿章孤独地住在了贤良寺,闭门反思,门可罗雀。此时的他又回想起老师曾国藩的那部《挺经》,再一次忍辱负重,终于在不久又走上了历史舞台,说到底,大清是少不了李鸿章这样能屈能伸的国之重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