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一对一扶贫帮扶措施(昭通镇雄与东莞清溪携手)(1)

镇雄清溪携手:探索既“输血”又“造血”的帮扶模式

——昭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系列报道之四

省份一对一扶贫帮扶措施(昭通镇雄与东莞清溪携手)(2)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深莞惠”半小时经济圈,位于东莞市东南部,有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8308家,能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

镇雄县与清溪镇开展扶贫协作工作以来,两地在劳务输出、教育扶贫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合作,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去年4月,300余名镇雄县务工人员成功安置在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长荣玩具(东莞)有限公司、联业制衣等企业就业。8月23日,142名镇雄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正式入读中德技校,并享受三年全免费的优待。10月16日,镇雄县2017年清溪招商引资推介会启幕,协议引资20亿元。

两地政府一致认为,劳务输出是目前见效最快的一条脱贫途径。2017年11月镇雄驻清溪劳务输出工作站成立,开展岗位开发、劳动力转移输送、稳岗安置、维权服务和困难救助等工作,建站以来,分期、分批向清溪镇输送务工人员1406人。

两地协作做好劳动力转移输送

清溪镇人力资源分局就业办主任王进军介绍,在劳务协作中,清溪镇提供了一栋办公楼给镇雄劳务输出工作站使用,工作站接待、座谈、培训和日常办公有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也方便务工人员有一个落脚的地方,站内还配备了乒乓桌、跑步机等设备。为了配合好镇雄县贫困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清溪镇人力资源分局每月要搜集企业用工信息,进行筛选整理,联合镇雄劳务输出工作站考察后,提交镇雄县人社局发布或组织劳动力输出,清溪镇人力资源分局还组织了上规模、待遇好的企业到镇雄县参加了两次大型招聘会。

在清溪镇的帮助下,镇雄驻清溪劳务输出工作站掌握了企业用工需求、薪酬待遇、务工环境、住宿条件等信息,建立了企业用工需求台账。每一次有序的劳动力转移,工作站都要对务工群众进行岗前培训,与带队的乡(镇)干部一起安置乡亲们进厂,谈好工资待遇、签订劳动合同,真正做到沿途有人送、到站有人接、进厂有人管。

贴心服务促进稳定务工

乡亲们在企业上班以后,工作站常常利用回访、座谈会、微信群、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指导务工人员树立诚信务工、文明务工、安全务工的意识,通过务工能人分享经验、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教给老乡们一些防诈骗、防盗抢、防中暑、防中毒的技巧,确保务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工作站为不适应岗位的务工人员换岗位或换企业320人次,开展困难帮扶56人,发放临时救助金28500元。

工作站积极协调企业、清溪劳动监察部门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劳资纠纷,截至目前,协调解决劳资纠纷15起,追回资金16880元;帮助认定工伤2人,协调解决了中屯镇务工人员韩顺与特迪五金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伤赔偿案件,获赔34744元;配合公安部门解决打架斗殴事件2起。

真情投入换来致富希望

今年23岁的李贤云是乌峰街道办事处毡帽营村的村民,他和母亲都是智障患者,父亲年迈,也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非常窘困。李贤云把鞋子穿反了都不知道,从小受尽别人的嘲笑。5月13日,李贤云被列入全省就业扶贫工作现场会芒部片区招聘会的输出对象。乌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到清溪镇人力资源分局挂职的副局长王举仁知道这个情况后很纠结,李贤云不外出打工,家里确实脱不了贫,但他本身还需要人照顾,企业会不会要他还是个未知数。

尽管顾虑重重,王举仁还是把李贤云带到了清溪,安置在东莞金旺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务工。起初,公司担心李贤云的智力状况不能控制其行为,不愿意接收。通过反复协调,工作站承诺帮助监管李贤云,公司才勉强答应让他试试看。王举仁把教育引导李贤云作为自己的工作之一,与李贤云同吃、同住、同劳动。李贤云的岗位是在婴儿车组装车间,操作非常简单,但速度要能跟上流水作业,李贤云起初适应起来有难度。王举仁一边亲自带他干活,一边请求上下环节的工友帮助他,给他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大家的帮助下,李贤云很快适应了这项工作,每月也能靠着自己的劳动挣3800元。

王举仁经常教育李贤云讲卫生,慢慢地李贤云养成了勤洗澡、勤洗衣服的好习惯。每个月,李贤云把挣来的钱交给王举仁,让他给家里的父母寄回去。大家经常听见李贤云给家里父母打电话,骄傲地说:“爸妈,我挣钱了,给你们买好吃的,买新衣服,我每个月都可以挣钱给你们用。”大家都非常感叹。王举仁说,李贤云的妹妹在浙江打工的收入还不如李贤云在清溪挣得多,他已经给李贤云的妹妹做通了工作,明年来哥哥务工的工厂,跟哥哥一起上班,照顾哥哥。

乡亲“传帮带”蔚然成风

家住中屯镇青山村的申正伟属于较早出来打工的那一批人。1998年,15岁的申正伟就外出打工了,那时候他在清溪镇一个厂里做冲压工作,做了一段时间后,因出了点小事故,受到惊吓就回老家了。2003年,在家里待不住的申正伟又来清溪了,在东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做烤漆工作,这一干就是4年。2007年,有了一定积蓄,他开始尝试创业,回乡跟妹妹合伙开饭馆,但是没成功,把店盘出去之后,他又来东骅公司上班了,这一干就到了现在。他还在厂里认识了同是镇雄人的余敏,两人相爱不久后就结婚了,一起在厂里上班。现在,申正伟已经成为了车间的管理人员。

工作站工作人员成娟介绍乌峰街道办事处的老乡武定中来厂里跟申正伟对接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申正伟也是镇雄人。既然是老乡,对接起工作就更方便了,不但顺利安排武定中在适合的岗位上班,还常在工作中照应他,培养他。有了这样的渠道,武定中又带了三个老乡到申正伟管理的班组来工作。

在清溪各个工厂,老乡一个帮一个,亲带亲、户带户、村带村,把家乡富余劳动力带出来上班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乡之间的“传帮带”,直接加快了父老乡亲奔小康的速度。

据悉,工作站已在开展专项活动,带动更多在家“不想出来、不敢出来”的富余劳动力,特别是零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转移就业。清溪镇雄在今后的扶贫协作中,将进一步加大劳务协作的力度,加强沟通、紧密配合,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努力寻求一条既 “输血”又“造血”的东西部协作发展新路径。

省份一对一扶贫帮扶措施(昭通镇雄与东莞清溪携手)(3)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日报记者 刘静涛

编审/李仁安 校对/马 杏 编辑/李晓溪

投稿/822996965@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