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它,体色鲜明,

身披“五彩斑斓的黑”色羽毛,

在阳光下变幻出多种颜色;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1)

闲庭信步。牟泉 摄

它,体态优美,

一双红腿细又长,

红色尖喙长而直;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2)

黑鹳在河边觅食。张宝山 摄

它,活动敏捷,性情机警,

喜欢将巢筑在高树或悬崖上;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3)

黑鹳。牟泉 摄

它,因数量稀少,

被比喻为鸟类中的“大熊猫";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4)

这就是“五彩斑斓的黑”。张宝山 摄

它,

就是大中型珍稀濒危涉禽,

——黑鹳。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5)

黑鹳在河流附近觅食。张宝山 摄

涉禽是指适应在水边生活的鸟类,所以黑鹳通常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以小型鱼类、昆虫等为食。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6)

黑鹳在吃湖中的小鱼。崔振林 摄

但作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有的排面,黑鹳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觅食地不仅要水质清澈、食物丰富、水深不超过40厘米,而且偏好人类干扰小的生境。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7)

悠闲的黑鹳。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所以,环境优美、生态安全的大美青海是黑鹳的主要繁殖地之一。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8)

夏日互助南门峡。吴琼 摄

2021年3月15日,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的工作人员在监测过程中,观察记录到两只在岩壁上安家的黑鹳。黑鹳夫妇。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虽然自2015年第一次监测到,黑鹳已经连续多年重返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的怀抱。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9)

黑鹳群在南门峡水库边栖息停留。南门峡湿地公园供图

但由于现存数量的稀缺,对黑鹳这一种群的调查长期空白。黑鹳夫妇的出现,还是受到重视,收获了一堆“小迷妹”,持续对“偶像”黑鹳进行监测、记录。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10)

100日龄的黑鹳。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3月底黑鹳夫妇开始产卵、孵化,大家激动得不得了,却也隐隐担心,因为黑鹳的自然繁殖率很低。出门觅食。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5月初4只黑鹳宝宝成功被孵化,黑鹳妈妈被大家赞为“伟大母亲”。20日龄的雏鸟。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黑鹳雏鸟是晚成性鸟类,留巢期甚长,黑鹳幼鸟们快到“百天”时,才开始飞出巢穴,练习飞行,但仍需依靠亲鸟喂食。30日龄的雏鸟。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待到8月29日,黑鹳幼鸟们才分别离巢,随亲鸟一同前往觅食地。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11)

兄弟姐妹。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此时恰逢有施工队要在黑鹳夫妇筑巢的山崖上修路,为了给它们一个安静的家,“小迷妹”们喊上领导,第一时间赶往施工现场,并组织当地林业和草原局、政府、施工方等相关人员进行积极沟通。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12)

山崖筑巢。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全力保护好黑鹳一家在此繁衍、栖息。回家。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眼看秋风起,大地换上新装,作为一种迁徙鸟,黑鹳夫妇一家也将要和黑鹳家族一起出发踏上南飞“旅途”。黑鹳幼鸟整理仪容。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小迷妹”们虽满心不舍,却也远远地送上了祝福,期盼着明年“再会”,毕竟黑鹳们有沿用旧巢的习性。悠闲的黑鹳。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谁料突生变故!9月18日傍晚,一只黑鹳幼鸟在飞行中误入当地村民院中。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13)

黑鹳幼鸟误入村民院落。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好在有惊无险!经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专业人员检查,黑鹳幼鸟无外伤,健康情况并无大碍。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14)

被救助的黑鹳幼鸟。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供图

趁此机会,大家“顺便”在它身上安装定位追踪器一枚,可以准确地得到它的迁徙时间、停留地点以及迁徙路径等重要数据,正好填补了“偶像”离开后的监测空白。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15)

装好了顺顺毛。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供图

又怕它赶不上南迁,9月30日,“小迷妹”们将它运输至青海南门峡风景区实施野外放归。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16)

放归。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我们选择在南门峡放飞,这里也是它的觅食地,我感觉它的亲鸟和兄弟姐妹都在等它!”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分析道,“我们将它放飞后,那些幼鸟和成鸟也都在,它也没有认生,还洗了个澡。等到晚上我再问,管护员说黑鹳们全都走掉了,一个没剩。”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17)

洗洗尘。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没有看到黑鹳家族离开的画面,王舰艇至今还是很遗憾。“它才出生没多久,靠自己是迁徙不了的。而且黑鹳都是以家族为单位出发,我觉得肯定是亲鸟带着它一起走的这条迁徙路。”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18)

一家人。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还好能从追踪器传回来的位点得以慰藉。“以前黑鹳的迁徙路线,都是靠大家查资料分析和推测得来的。现在有了实时监测,我们能从很高的位置上去看黑鹳的迁徙。不但能验证我们从前的分析和推测,还能从这些数据中,找到很多新东西,对黑鹳鸟的研究也很有帮助。”

9月30日,黑鹳幼鸟告别“家乡”,踏上飞往南国的旅途。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19)

左一下右一下。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10月2日,黑鹳幼鸟将高原的冷空气甩在身后,到达甘肃省玛曲县镇附近黄河沿岸,在这里栖息了26天。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20)

捕食。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它们在玛曲县呆了这么久,我真的很想去看!”王舰艇说道,“玛曲县也有个很大的湿地草原,气候好,还有充足的食物,它们有可能是在等别的黑鹳家族前来‘大会师’,然后一起南飞。”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21)

黄河流经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甘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10月28日,黑鹳幼鸟带上来自远方的祝福和关注,重新踏上属于自己的迁徙之路,途径四川省和云南省,在11月2日跨越国境线进入缅甸境内。完美降落。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11月6日,黑鹳幼鸟终于结束长途迁徙,到达越冬地缅甸实皆省因金宾附近。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22)

飞舞。崔振林 摄

截至2021年12月14日,历时75天,传位点1816个,迁徙3067公里,平均每天迁徙40.9公里。飞翔。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我们将持续监测黑鹳的迁徙路径,期待今年还在青海与老朋友黑鹳相会。”待到今年春天,相似的旅行又将开始。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23)

向左走向右走。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而黑鹳和候鸟们的离去,并没有让寒冷的冬季青海“寂寞”起来,现在也是观鸟的好季节。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24)

水鸟在青海省西宁市北川河湿地公园内觅食。马铭言 摄

2021年12月26日,小编跟随王舰艇的脚步,来到黄河岸畔观看前来“越冬”的鸟儿们。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25)

其实远处有几百只鸟。何倩楠 摄

大天鹅在湖面游弋、嬉戏;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26)

玩耍的大天鹅。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偶尔出现在镜头里的红胸秋沙鸭让人激动;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27)

胸口似有一抹红。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潜水高手(pì tī)在水中快意,一猛子扎下去,能消失很久;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28)

凤头。熊馨 摄

赤嘴潜鸭顶着大大的“莫西干头”,红红的小眼睛透出精明;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29)

赤嘴潜鸭。熊馨 摄

呆萌的红头潜鸭,像是生气了一样鼓着腮帮;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30)

红头潜鸭。熊馨 摄

短暂停留的水鹨(liù),虽长相平平无奇,却很有灵气……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31)

透过单筒望远镜拍到的水鹨。何倩楠 摄

当成群的大天鹅在面前起飞,那震撼的场面,就连它们挥动翅膀的声音都变得十分清晰。挥动翅膀。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那么,青海到底是靠什么吸引了这些鸟儿?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32)

南门峡风光。吴琼 摄

青海境内湿地面积达814.36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 15.19%,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一。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33)

黑颈鹤在青海湖边。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供图

所以有着得天独厚的鸟类栖息条件, 每年都会有大批的候鸟迁徙经过此地停栖、觅食,补充能量然后继续南飞,或留在这里越冬。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34)

黑颈鹤翔集于青海嘉塘草原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委宣传部供图

鸟儿们来往于不同的生态系统间,是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指示物。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35)

可爱。熊馨 摄

“从全球层面来说,黑鹳一直在减少,但是我在青海能看到的却越来越多!”这是观鸟多年的王舰艇最大感受,“青海生境好,还是水源地,水干净,有吃的,保护的也很好,黑鹳们很喜欢这里,我也很喜欢这里。”能看到几只鸟? 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熊馨也是一位观鸟爱好者,“从前我接触到的,都是别人灌输给我的,或者仅仅是欣赏美景。现在不一样了,大自然变得更灵动,更有生命力。我可以从鸟儿,从花花草草的身上,看到它们跟大自然的相处方式,我觉得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36)

角百灵的酷酷小角。熊馨 摄

那一天,气温低至零下,从西宁出发,驱车往返近300公里,64岁的王舰艇带着我们在寒风瑟瑟的黄河边,透过望远镜,观察和记录着那些小精灵。而他已经像这样在青海观察了19个年头的鸟儿。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37)

认真观鸟的王舰艇。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而在青海,还有很多个“王舰艇”正在透过镜头,欣赏着青藏高原大自然宝库中每一个独特而美好的生灵,见证着青海这片生态乐园散发勃勃生机。

神农架的大熊猫(它是鸟中大熊猫)(38)

“小迷妹”们。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