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啰嗦、糊涂却好心肠的师傅,加上一个高能、傲慢、有正义感的大师兄,以及一个愚蠢、话痨、私心重的二师兄,再加上一个忠诚、能干、遇事便喊“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的师弟……这样的组合,除了上西天,还能干什么?
《精英律师》给出答案:坐在CBD的玻璃房中,冒充专业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当然,还要额外赠送一份“《丑小鸭》 《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爱情故事当作料。
于是,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封印(孙淳饰)永远眉头紧锁,做出一副曾经千难万险、洞悉尘世恩怨的忧郁状,应对着合伙人陷害、员工背叛、业务骨干冲突和上级压力,一次次被妖怪抓走,又一次次平安归来。反正渡劫通关是罗槟(靳东饰)的事,他只需念念咒语,坐等罗槟拿出好办法。
罗槟则专注于两大基本功——用面无表情来隐喻胸有成竹,用每分钟150字的高语速,把编剧安排好的答案说出来,隐喻他无所不知、能力超群。
何赛(田雨饰)的背景最深,虽非前天蓬元帅,但他的父亲是法律权威,这使何赛难以融入世俗,不得不靠思路清奇和夸大其词来引人注意,自觉地融入到小丑的人设中。
至于栗娜(朱珠饰),虽洞悉人情世故,却与人为善,在律师事务所中,不是律师的她反而最具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她才能每集都换几套全新的性感服装,在办公室中以模特步往返穿行,似乎在提醒着大家,她曾经当过卷帘大将。
在一个再古老不过的套子中,塞入了一个再现代不过的故事,其结果是,将“精英”与“律师”这两个不错的词,组合成难以描述的《精英律师》。一方面,它的收视率不断翻上新高;另一方面,它在豆瓣网中只得到5.3的低分。
《精英律师》的拧巴源于两点:
首先,对精英的理解有误。
创作者们似乎相信,精英就是豪华写字楼、私家公寓、名车、5000元一套的西装、打高尔夫球、闲暇时喝点洋酒,乃至一开口就是几亿元。他们没有人间烟火式的烦恼,无需充电学习,骑上品牌摩托、打几盘网球,一切难题便迎刃而解。
这些精英们以一种奇特的语言方式交流,充满了警句、格言、反讽和英文单词。看到一位女同事偏袒男上司时,他们无需掩饰不满,无需模糊处理,而是直击核心——“他是不会娶你的”。背后至少包含了三重判断:说好话,意味着对他有好感;好感必然建立在暧昧的基础上;这份暧昧会落空。凭借这套直指人心的语言技术,精英们是如何成功地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的?
正是通过兜售“精英就是不说人话”“精英就是尔虞我诈”“精英就是等级森严”之类刻板印象,才使戴曦(蓝盈莹饰)的形象有趣起来。她代言着直率、努力、正义感强、有同情心等平民性格,让无数自以为拥有同样品质、却没有同等机会的人们,得到心灵按摩,并从中习得反智和单向度思维。
其次,对律师的理解有误。
在《精英律师》中,主角们的操作令人震惊,竟然将网络炒作、搜集当事人隐私、威胁证人、怼客户、用暴露隐私要挟当事人等,当成常规手段,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才符合正义与公平。可如果连这些基础概念都没搞清,他们是如何获取毕业文凭的?又是如何获得专业资格的?他们真能在这个行业中工作多年?
创作者们显然搞混了律师与讼棍的区别,以为满足了道德快感,就可以放弃专业性。在罗槟干练、精明、敏捷的背后,隐藏着一股浓烈的“黑社会风”。果不其然,在《精英律师》中,他直接称自己的领导为“老大”,“老大”封印亦坦然受之,并以《教父》式的沧桑感,回应着罗槟的过分犀利。
于是,律师事务所被刻画成一片江湖:两派尖锐对立,不择手段;合伙人阴谋上位不成,带队出走;对方律师为取胜,竟然使出美人计;打官司就是高手过招,“没输过”竟成了一种荣誉;所有美女都心机重重,下手狠厉……在电视剧推动下,这种“贵圈复杂”的粗浅标签,已贴遍风投业、时尚业、保险业等,律师业只是又一个牺牲品而已。
其实,《精英律师》的创作者们并不真正关心律师业,也没兴趣了解律师们的具体生活,甚至分不清法律与道德的界限……创作者们的专业度,不过是皮笑肉不笑、故作镇定、双眼聚焦在对方身后3米处、说些似乎深奥却非日常用语的台词,再加上宫斗、多角恋、大叔爱萝莉等套路,便足以通吃一切“圈”。创作者们努力告诉观众:成人世界太复杂,童真的东西才最美好。这恰好迎合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拒绝长大”的心态。
电视剧是现代人的童话,造梦无可厚非。毕竟大多数人的成长历程过分简单,在作业与考试的重压下,几乎丧失了全部生活,因此失去了对复杂背景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太多人直到进入大学后,才突然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才开始学习如何接受自己。这是一个痛苦而茫然的过程,既怀念迅速消逝的简单世界,又憧憬在未来的复杂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进退失据,所以形成了对“白日梦”的普遍需求。
换言之,罗槟们的单薄只是一种商品,人们消费它,因为它能弥补内心的缺憾,至于是否真实,是否能体现出一个行业的真实面貌,是否能给人以启迪,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白日梦”自有“白日梦”的价值,但要注意,“白日梦”是伪梦想,它给出的是虚假的解决方案,不仅不能补足缺憾,反而与缺憾一体两面,乃至沦为缺憾的帮凶。
在罗槟们悠闲地打开威士忌酒瓶、潇洒地迈出豪华车时,那些为找到一份体面工作而奔忙的毕业生们,那些挤在出租房中提心吊胆、不敢生孩子的小夫妻们,那些透支健康、打着两三份工的年轻人,那些被明天压榨、拿不出一份未来规划的白领们,便统统被遮蔽了……他们只是罗槟们炫耀经验丰富时的一个注脚,是各种麻烦的源头,只有被同情、被救助时,他们才幸运地闪现出来,还要附上方言、法盲、冲动、幼稚等底层符号。
对他们来说,《精英律师》给出了一份快餐式的希望——你也可以像戴曦那样,即使没文凭、没经验、没机会,只要保持原装的努力和真诚,总会碰上好人,从而开启类罗槟式的“精英”生活。这份希望是如此不切实际,已超越了鸡汤的层面,而是像商业街上那些霓虹灯一样,之所以闪烁,是为了提醒着人们:消费是如此快乐,你也可以得到它,快快付出更多的劳动吧。
换言之,只有让虚假的罗槟进入到每个年轻人的心中,他们才会付出戴曦式的努力,至于回报如何,《精英律师》的创作者们才懒得去关心。事实上,连让这个“白日梦”看上去更像真的,更符合律师行业特点,他们都懒得做到位。
吃相如此,也就不能埋怨观众们为何只给5.3的评分了。(唐山)
,